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一夜翻身!中概股暴力反弹:散户抄底终获回报,华尔街基金重建中概股仓位,前景如何?

2021-08-26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19分钟

一夜翻身!中概股暴力反弹:散户抄底终获回报,华尔街基金重建中概股仓位,前景如何?

  图 / 图虫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陈植 吴斌

  编 辑丨李伊琳 陈庆梅 陈思颖

  “终于找了一个大底。”8月25日,一位投资者王诚(化名)向记者感慨说。

  从8月中旬起,他开始抄底互联网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在他看来,在SEC暂缓中概股IPO登记等因素的共振下,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有点跌过头了。

  “事实上,身边不少年轻富豪朋友都在越跌越买。因为大家都觉得大跌之后必有大涨。”王诚说,他自己逾百万元抄底资金不算多,有些朋友的累计抄底资金达到500万-600万元。

  所幸的是,过去两天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大幅触底反弹,终于令他们迎来扬眉吐气的时刻。

  “目前不少朋友的抄底投资已浮盈至少5%。”他透露,这令他自己这个圈子里的朋友对抄底抱有更高的预期,部分人直言抄底回报率不到25%,绝不离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随着本周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大幅反弹,不少借道港股通涉足港股投资的私募基金也迎来新的募资窗口期。

  “在周末打开申购前,部分高净值客户已早早预定了认购额度,其中不乏出资数百万元的投资者。”一位境内私募机构渠道部主管向记者透露。这些高净值客户认为遭遇大跌的港股科技股正处于价值洼地,赶紧入场或许能博取超额回报。

  一位互联网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本周以来不少大户(资金量超过百万美元的个人投资者)正在增仓中概股相关ETF产品,个别大户一口气认购逾百万美元ETF产品份额。这背后,是他们认为华尔街投资机构迟早会重返中概股市场,提前投资布局可以“坐等”他们入场,进而“坐享”更高的抄底回报。

  年轻富豪们的“坚守”与“收获”

  王诚透露,7月下旬起他身边不少朋友已开始着手抄底互联网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

  “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些股票有点过度下跌,都在等待底部出现。”他回忆说。随着7月底相关部门提出要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这些年轻富豪开始纷纷入场。在他们看来,监管释放的上述信号,表明中概股“最坏的日子”正悄然离去。

  但是,最初的抄底并不成功——由于8月SEC再度重申暂停中概股IPO登记导致众多中概股股价持续大跌,不少年轻富豪的抄底浮亏达到15%。

  王诚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对抄底获利自信满满,是因为他们与不少金融机构人士沟通了解到,众多互联网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尽管遭遇监管风险,但业务营收依然保持稳健增长,令股价迟早会收复失地。

  甚至不少圈内人认为,当前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大幅下跌,主要是受到市场交易情绪低迷影响。一旦市场投资信心恢复,这些股票价格将很快迎来触底反弹。

  所幸的是,他们的等待很快收到回报。随着本周多家中概股公布超预期财报数据,过去两天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迅速大幅反弹,令他们的投资逻辑迎来了“收获季”。

  一位互联网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抄底资金里,不乏从加密数字资产撤离的年轻富豪资金。由于近期加密数字资产遭遇从严监管,不少年轻富豪从加密数字资产撤离数百万美元资金,转而抄底买入互联网科技中概股。如今他们也获得了逾7%回报。

  “但是,随着近日比特币价格重回5万美元上方,个别年轻富豪抱怨抄底中概股的回报率不如比特币。”他直言。但是,多数年轻富豪则保持平常心——他们认为相比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价格高波动性导致利润快速流失,抄底中概股的胜算更高且能获取相对稳健的回报。

  高净值客户争相“抄底”抢购私募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持续反弹,涉足港股投资的私募基金的募资窗口期也悄然开启。

  “前两个月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持续大幅回落期间,尽管不少高净值客户看好抄底机会,但真正出手申购私募基金份额的不多。”一位财富管理机构产品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本周以来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骤然大幅反弹,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投资热情。

  本周以来,他们推荐的多只私募基金(涉足港股投资)都反响不错——不少高净值客户早早预定了数百万元认购额度。

  但他发现,不是所有的私募基金都获得高净值客户青睐。目前颇受他们追捧的私募基金,都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行业头部机构发行管理;

  二是此前港股科技股大跌期间净值回撤幅度相对较小,且长期年化回报跑赢行业平均水准;

  三是其重仓股不涉及面临较高政策风险的个股。

  “事实上,我们也不愿吸收很多冲着抄底而来的高净值客户资金。” 上述境内私募机构渠道部主管向记者直言。因为他们担心这些资金偏重短期投资获利,等到下一个申购日就赎回离场,影响私募基金的长期投资策略。

  他透露,目前他们已要求负责产品代销的财富管理机构协助做好客户遴选工作,尽可能选择持有长期投资理念的高净值客户资金。毕竟,当前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大幅反弹所带来的投资回报,更像是“择时交易”的功劳,但要博取长期稳健的可观回报,还得靠择时交易——通过精选个股长期持有“获利”。

  华尔街基金重建中国仓位

  中概股前景未明之际,方舟投资(Ark Invest)首席执行官、素有“女版巴菲特”美誉的凯西·伍德(Cathie Wood)表示,坚定看好中概股,且ARK旗下基金已火速建仓京东。

  Ark旗下的Autonomous Technology&Robotics ETF 8月23日已经买进京东的美国存托凭证,而此前该基金公司几个月来一直在抛售中国股票。Wood还透露,公司正在梳理中国企业,研究哪些业务前景良好,目前正整合在百货、物流及制造业中的仓位,而物流是京东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长期来看,Cathie Wood表示,她对中国的乐观程度高于悲观。“我对中国的长期发展并不悲观,因为我认为他们是一个非常具有创业精神的社会。没错,(中国)政府是在推出更多的规定和监管,但我认为政府根本不是要阻止增长和进步。”

  需要注意的是,抄底中概股的并不只有Ark。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 资深基金经理 Hugh Young本月早些时间表示,该基金已买入腾讯,并保持大部分其他大型科技股的持仓不变。

  从具体数据来看,上周以来已有超过50亿美元资金进入KraneShares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WEB),创下该基金成立以来的最高流入水平。虽然该基金今年来跌幅高达34%,但迄今仍吸引了44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先锋领航投资策略及研究部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认为,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看重的是长期的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风险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是我们投资新兴市场必然要承担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是,我们着眼于长期战略投资。”

  前景仍不明朗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前景仍不明朗,未来走势将和中美两国监管部门的政策和态度密不可分。

  中国目前仍在继续规范市场。中国工信部8月18日称,近期针对市场反映强烈的APP违规调用通信录、位置信息以及开屏弹窗骚扰用户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回头看”,发现包括腾讯旗下微信、携程旅行、爱奇艺等43款应用程序问题整改不彻底、技术手段对抗、同一问题在不同地域整改不一致的情况。

  8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正式公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护制度和责任制,保障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运营者的主要负责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负总责,领导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和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处置工作,组织研究解决重大网络安全问题。

  对于中国的市场监管措施,MSCI给予了积极评价。MSCI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费尔南德斯(Henry Fernandez)认为,为了市场健康发展,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这些措施都是合理的。“我们必须从过去10年和全球其他市场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监管机构的举措。”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部门的全球市场策略师桑托斯(Gabriela Santos)则表示,中国公司近期跌势不应该引起投资者出现“生存危机”的担忧,对中国股票的投资一切照常。

  国盛证券分析师熊园在报告中表示,从近期教育培训、互联网平台等政策监管来看,国家正着力降低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民生成本,进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服务普及普惠。

  此外,中美两国能否顺利合作也将决定中概股“生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今年早些时候发布声明,增加了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信息披露要求。对此中国证监会今年8月表示,两国监管部门应当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就中概股监管问题加强沟通,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为市场营造良好的政策预期和制度环境。当前,中国主管部门对有关行业进行规范管理,目的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尽管未来存在一定风险,但中国市场仍值得期待。费尔南德斯表示,从历史来看,虽然中国监管合规方面的动向可能在当时会给市场带来一些压力,但是市场往往很快会恢复,并创出阶段性新高。

  本期编辑 陈思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