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优宁维:低研发投入、无发明专利、自主品牌弱 科学服务商定位惹议

2021-08-25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14分钟

  研发投入畸低、发明专利为零、第三方品牌支撑主营收入,试问科技创新严重不足的优宁维还符合创业板关于“科学服务商”的定位吗?虽然优宁维对深交所质疑其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进行了辩解,但募投资金“重销售、轻研发”的事实使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方斐/文

  6月3日,在经过5轮漫长的问询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审核通过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宁维”)的IPO申请。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和生物医药企业等,提供以抗体为核心的生命科学试剂及相关仪器、耗材和综合技术服务,形成了以第三方品牌产品为主、自主品牌产品为辅的供应体系。

  2018-2020年(下称“报告期”),优宁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04亿元、7.87亿元、8.49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54亿元、0.72亿元。尽管报告期内业绩保持增长,但业绩增长并不能掩盖优宁维在科技创新方面潜在的问题。

  自我定位引争议

  与科创板相比,监管对创业板拟上市公司科技属性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但同样也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上。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创新,公司的研发能力都是关键所在,而考量研发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就是研发费用。

  数据显示,2017-2020年,优宁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17.44万元、589.88万元、863.40万元、873.37万元,同期销售费用则分别为3832.54万元、5203.43万元、6622.52万元、6744.53万元,不仅每年的研发费用远低于销售费用,而且最近4年销售总费用为研发总费用的8倍多。

  2017-2020年,优宁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2亿元、6.04亿元、7.87亿元、8.49亿元,据此计算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74%、0.98%、1.1%、1.03%。截至2021年5月31日,创业板注册制企业2020年平均研发费用率为4.33%,研发费用率的中位数也有3.82%,均远高于优宁维的研发费用率。

  对此,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对优宁维提出了问询:“报告期内,发行人研发费用分别为589.88万元、863.40万元和873.3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98%、1.1%和 1.03%。请发行人代表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研发费用占比较低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风险揭示是否充分。”

  除了研发费用和研发费用率畸低外,还有一点也比较诡异,即优宁维招股书显示没有一项发明专利,只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此外,优宁维不仅没有发明专利,其自有品牌收入规模还较小,主要为销售第三方品牌产品。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优宁维8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都来自生命科学试剂,而生命科学试剂中绝大多数又来自第三方品牌,结果便是来自于生命科学试剂中第三方品牌的收入分别占优宁维主营业务收入的82.19%、82.37%、83.33%。

  从采购成本的角度来看,优宁维报告期的主营业务成本分别为4.74亿元、6.06亿元、6.47亿元,其中98%以上均为成品采购成本——这恰好与上述主营业务收入来自第三方品牌在财务数据上相对应。

  优宁维成立于2004年10月,是一家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和生物医药企业等,提供以抗体为核心的生命科学试剂及相关仪器、耗材和综合技术服务的科学服务商。

  近年来,生命科学试剂和科学服务业发展迅速,导致该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

  从国际市场上看,国外品牌如德国默克(MerckKgaA)、赛默飞(Thermo-Fisher)、丹纳赫(Danaher)和艾万拓(Avantor)等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普遍规模庞大、产品种类齐全。相比时下,国内公司由于起步较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均处于下风,故一般采取代理外国品牌加自研的模式实现盈利。

  与优宁维从事相同业务的有同行可比公司有泰坦科技、联科生物和达科为。泰坦科技目前已经在科创板上市,其招股书显示包括生命科学试剂的科研试剂产品收入中,自主品牌收入占比从近50%增长到近60%。联科生物2018年、2019年调整营销策略,由代理为主逐步转向自主进口替代产品为主,缩减了与自主产品线有重叠的代理产品,收入暂时降低。达科为2017年年报显示,在原有代理业务的基础上,加大了自主品牌的研发和生产,2017年综合毛利率为40.36%。

  数据显示,2017-2019年及2020年6月,优宁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只有21.53%、21.40%、22.27%和22.89%,而上述可比公司泰坦科技、联科生物、达科为同期的综合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0.19%、28.99%、34.07%和47.08%,远远高于优宁维。在同行都加大自主品牌研发和生产的情况下,优宁维却依然以代理产品为主营业务,拟募投项目仍旧以升级销售网络为主,对自主产品的研发明显重视不足。

  研发投入畸低、没有一项发明专利、主营收入靠第三方品牌,试问这样一个没发明专利、自主品牌存在感弱的公司还符合创业板关于“科学服务商”的定位吗?

  此外,从优宁维的人员结构也可看出公司“重销售”的特征。截至2020年年末,优宁维总员工人数为445人,销售人员288人,占总人数的64.72%。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销售人员总数是公司把物流人员从销售人员中剥离后的情况。2019年年末,优宁维销售人员为35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高达73.06%。由此可见,优宁维六到七成工作人员是销售人员。

  而且,此次IPO优宁维的募投项目也与营销有关。根据招股书的披露,优宁维拟募集资金2.83亿元,1.49亿元用于线上营销网络与信息化建设项目和线下营销及服务网络升级项目,5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8431.58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用于营销方面的资金占比50%以上,用于研发方面的资金则相形见绌。

  虽然优宁维在招股书(上会稿)中对深交所质疑其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进行了辩解,但从募投资金的使用分布情况来看,优宁维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优宁维:低研发投入、无发明专利、自主品牌弱 科学服务商定位惹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市场周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