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小众爱好“破圈”折“服”百亿市场

2021-08-19 青岛财经日报
语音播报预计17分钟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

记者

窦衍凤

实习生

干欣欣

在青岛的一家汉服体验馆内,在青岛的一家汉服体验馆内,陈列着各色精美的衣服以及发饰、鞋子、玉佩、香囊等汉服配饰。在店里,发饰、鞋子、玉佩、香囊等汉服配饰。在店里,体验者可以穿上精美的华服,画上与衣服相映成色的妆容,美的华服,画上与衣服相映成色的妆容,置身于古色古香的布景,拍摄出属于自己的汉服“大片”。大片”

伴随着近年来兴起的汉服热潮,伴随着近年来兴起的汉服热潮,类似这样的汉服体验店遍地开花,融合汉服生产、销售、体验馆、地开花,融合汉服生产、销售、体验馆、文化传播的产业业态越发壮大。壮大。

汉服吹起“国潮”风国潮”

雅正飘逸的汉族传统服饰背后,蕴藏着汉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也承载着诸多现代人所需的优秀传统文化养分。近年来,汉服从小众群体的爱好起步,逐渐扩大影响力,不仅以蓬勃的复兴姿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而且在新的时代吹起了独特的“国潮”风。

7月份的一场“天猫国风大赏”汉服盛典,汉服品牌的带货直播观看人次超1100万,带货总价值超4500万元。据了解,近几年汉服在电商渠道增长势头迅猛,以天猫平台为例,2020年天猫汉服品类年成交同比增长将近500%,并有超过1200家服饰品牌新增了汉服类目商品。

在线上取得亮眼成绩的同时,线下亦有很多企业瞄准新的增长点,以汉服为支点开辟了新的市场。例如,青岛恩玛秀丹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婚纱、礼服、旗袍、高级女装等服饰定制的企业。随着汉服定制需求的增长,恩玛秀丹开辟了新的汉服生产和销售业务,以汉服新品类丰富了现有布局。

青岛恩玛秀丹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青岛市时装设计师协会会长高丽新表示,汉服回归的热潮,不仅促进了人们对服饰中蕴藏的传统文化价值的关注,也为服装行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汉服相关企业新增1000家以上,2020年新增800余家。在汉服热潮的驱动下,覆盖汉服活动组织宣传、社群运营,汉服学术研究与现代汉服体系建设、汉服研发生产和销售、汉服视觉运营、汉服活动营销等的产业业态逐渐成型。

与此同时,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也证明汉服背后非常可观的商业体量。据艾媒咨询数据,2015-2020年,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实现了由1.9亿元到63.6亿元的激增。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增速放缓至40.7%,2021年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突破圈层走向大众视野

曾经穿着汉服走在大街上还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而现在穿着汉服在景区打卡,将汉服作为日常穿搭,都成为了随处可见的风景。

王红旗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也是一名资深的汉服爱好者,平时会穿着汉服出行、上课。她初中的时候便开始接触汉服,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带有传统元素的小裙子,后面了解到汉服的形制、纹样、礼服体系等相关知识后,便被汉服浓厚的文化属性所吸引。

提及汉服时,王红旗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她形容自己与汉服,是一种“命中注定有一遭”的相遇,汉服穿上身,不仅更加凸显自己的气质,而且会有浑然一体的舒适感。

伴随着Z世代逐渐走入消费主场,他们追求自由、体验、个性,以及寻求认同的心理,在汉服中找到了新的切口。蕴藏着丰富的服饰、礼仪等文化元素的汉服,在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以独特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吸引力。

知名汉服社群“汉服广东”负责人汪家文表示,在大量的汉服社团与社群、汉服商家、中坚同袍(“同袍”是汉服爱好者之间的称呼),还有部分名人效应的推动下,社会对于汉服的舆论氛围都在逐渐改善。共青团中央指导的“中国华服日”和方文山发起的西塘汉服文化周等活动,抖音等社交媒体上兴起的汉服热等,都对汉服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消除社会舆论对于汉服的一些偏见,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人们开始单纯追求汉服之美。

高低端市场的分流

“日常会穿出去上课的便服基本上单品的价格在100元左右,自己配出来一身都在200多元,加上头饰和鞋子一般不会超过300元。”王红旗如此说道。

不同设计、面料、工艺的汉服,价格可以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汪家文表示,汉服服饰体系非常丰富,包含礼服、正装/常礼服、便装及配饰等。形制及穿着场合的区别,再加上设计、用料、纹饰、配色以及生产成本、品牌溢价能力、用户群属性不同等诸多因素,形成了很大的价格差异。

与洛丽塔和JK制服并称为“破产三姐妹”的汉服,曾对消费能力有着很高的门槛。以主打高端汉服制造的明华堂为例,莲梅菱格暗花纱、梅花如意云暗花纱等单品价格1600元左右,莲蓬凤鸾云肩通袖妆花织金纱、新子孙蟒云肩通袖妆花织金纱等套装价格高达9600元。但此价位之下,订单依旧源源不断,官网显示,目前服饰工期已排到2022年5月底。

一些资深的同袍和消费能力比较高的群体,对中高低端汉服的接受度比较高。但与此同时,原创的高标准、制作工艺的高要求、形制的高区隔度等,都对供应链体系建设造成较高的难度。

与此同时,对汉服了解较少,要求不太高,追求新鲜感,以及经济能力偏低的消费群体,则偏好购买低价的汉服。伴随着汉服的强势“出圈”,以曹县为代表的中低端汉服,借势市场需求的爆发,以低价跑量的营销模式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据公开报道,曹县拥有汉服产业链商家2000多家,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低价位的汉服对消费能力较低的爱好者或者以尝试为主的消费者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市场的扩张,推动了汉服的进一步“出圈”。

但在市场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屡禁不止的抄袭侵权、拼凑设计、制式混乱、传统文化价值错乱等问题,则成为了市场健康发展的隐患所在。

汪家文指出,2020年至今汉服销售价出现了大幅下降,山寨汉服和“轻原创”低价汉服崛起,同时有很多销售额前列的原创品牌因客户群萎缩和价格失去优势而接连倒闭。

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超四成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对山寨持中立态度,31.2%的汉服消费者表示曾经购买过山寨汉服。相较于普通服饰而言,汉服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设计成本高、周期长,山寨现象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作为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服饰,汉服与现代服饰的生产和销售体系都存在很大差别。汪家文提到,与普通服装相比,形制、设计、人群、成本、文化情怀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汉服生产和销售。

而很多“圈外人”在提及自己没有“入坑”的原因时,也提到汉服的价位偏高,穿着繁琐,不适合日常出行,适用场景少等因素。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汉服虽扩张迅速,但目前尚属于小众的服饰品类。据艾媒咨询数据,当前汉服市场规模仍较小,不足2020年中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8824亿元)的1%。由此可见,汉服还需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流碰撞中,创造出与现代潮流发展更为融洽的“相处之道”,方能成为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消费品。

对于汉服在现代社会的存在形态,很多汉服爱好者也展开了“改良”与“复古”的讨论。针对严格遵循传统汉服形制,还是随着现代潮流进行改良的分歧,汪家文认为,“复古”与“改良”之间无绝对界限,未来汉服理论和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后,两者界限模糊,因为如果能将古人日常生活穿衣状态复原出来,更能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高丽新提到,无论是复古还是改良,都要尊重汉服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文化潮流中重新挖掘汉服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方能让“汉服热”更为持久。希望在汉服的带动下,更多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以及其他产品也能成为“国潮”,也能“热”起来。

除了服装形制的探索,汉服的产业形态也在积极地跨界拓展,与剧本杀、游戏、影视剧等跨界合作,创造汉服更多的经济模式和发展可能性。借助这些贴合年轻人的传播和融合方式,汉服的影响和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拓展,产生更大的辐射力。

从小众爱好到大众视野,汉服虽已“出圈”,但要成为大众普遍认可的消费品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与碰撞中,这股“国潮”之风将吹到何处,吹来怎样的新气象,也备受大众的期待。

(责任编辑:李显杰)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