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当下,房企处境有多难?

2021-08-02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10分钟

当下,房企处境有多难?

7月下旬以来,地产调控高压不止,用地产锐观察投融资群的某群友的说法来形容:

行业每天的新闻都很丧气!

7月23日,住建部等8部委联合发文,表态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住建部高层接受央视采访,表态下一步还将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

7月26日,财联社报道,被纳入“三道红线”监管的重点房企,已被监管部门要求买地金额不得超过年销售金额的40%;

7月27日,银保监会官网集中晒出上海银保监局开出的17张罚单,张张指向银行违规为房地产企业和个人买房输血;

7月29日,据中国建设报消息,住建部副部长倪虹约谈了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惠州5个城市,因为它们的新房价格和宅地价格增长过快,市场预期不稳;

7月30日,一年一度的决定下半年政策走向的政治局会议,对于地产的调控基调和此前一致,总体仍然趋严;

杭州第二轮集中供地披露,将竞买保证金比例提高至20%,将竞自持房屋改为竞无偿移交政策性租赁住房,开展“竞品质”试点,房企拿地门槛再提高;

转身度过一个周末,来到周一,也就是今天(8月2日),东莞楼市最严调控新政横空出世,规定非房企业不得竞买宅地、热盘限售5年、个体工商户禁购、增值税免征年限2改5……

回想近半个月来密集的调控声音和动作,可以预见,杠杆高、现金流紧张的房企,处境会愈发艰难。

某券商机构8月1日发布的研报中甚至指出,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分配链条已经重构,“从政府、房企、金融机构共同分割的利润,变为政府独享”。

当下,房企处境有多难?

尽管其说法有些夸大,但房企整体利润率大幅下滑也是事实,“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早已成为过去式,有的城市拿到地可能就是赔钱。

在两周前,红姐曾负责组织了一场关于集中供地和下半年房地产行业形势判断的闭门研讨会。此刻,回想当时大咖们的观点,颇感凉意加深。

会上,来自某金融机构的嘉宾说,下半年,还有三四家房企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问题。如今看来,不是危言耸听。

和开发商们绑在一条船上的金融机构债主们,当下也很焦虑,一旦房企资金压力暴露,难再“有商有量”,内心想的都是“看谁跑得快”,毕竟已有泰禾、华夏幸福(600340,股吧)的前车之鉴。

就像中国平安(601318)之于蓝光发展(600466,股吧),面对其资金链承压,再没有客气,选择落袋为安。而光发展面对其他机构挤兑,危机骤然暴露。

尽管蓝光发展自身有债务置换操作上的失误,以及出现问题后的管理漏洞(不能明白写),但也有其对自身作为高杠杆企业,融资困境危机认知的不足。

而那些现金流充裕的大房企,当下也不是高枕无忧。

某品牌房企区域投拓负责人说,据他和同行交流,某城市首次集中供地拿地的开发商,事后算账都很后悔,有的想退地,但没退成,不是不想退,是受协议中的某项条款的约束,只能咬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在她的办公桌上,摆着多家房企的资产包,有已经曝出流动性危机的那几家房企的,也有尚未曝出问题的房企的项目,她不敢轻易拍板收。要寻找专业机构谨慎估值,才可能出手。

也有在某城首次集中供地中收获较丰的房企表示,他们现在也不敢大量收并购。因为政府要求他们抓紧推进首批次所拿地块的开工预售,好有资金在第三批次集中供地时再出手。

还有一些拿地颇丰的大房企,表面风光,实则也很焦虑。因为拿地的钱大部分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来自于圈外企业,未来收成的一大半是在给别人打工。

还有一些在售项目颇多、看似风生水起的大房企,实则也焦虑。因为过往太依赖于公开招拍挂市场,太专注于传统住宅开发,尚未构建起多元拿地的能力。而如今招拍挂地块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如果不做改变,他们最后只能沦为“代建”。

最后,红姐想说的是,在行业的寒冬里,任何房企都无法独善其身,大家都不容易。

饱暖去志,饥寒强筋!

愿身处逆境中的房企,都能认清大势,刮骨去毒,才能致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地产锐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