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北大红楼主题展正式向公众开放

2021-08-02 新京报
语音播报预计11分钟

北大红楼主题展正式向公众开放

昨日,北大红楼,参观者拍照留念。

北大红楼主题展正式向公众开放

昨日,北大红楼,杨玚(左)和同学正在参观。

昨日,位于北大红楼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基本陈列“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黄春锋介绍,6月29日至7月31日面向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开放,北大红楼共接待团体参观950余场,近4万人次。

●现场

集报人打卡20余革命旧址 带来《青年杂志》等藏品

昨日八点半,离开馆还有半小时,北大红楼南门外已有排队等候的参观者。排在第一个的是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成员顾玉超,他说得知北大红楼对公众开放后,他和集报分会21个成员约好一起参观。记者看到,他们带着多份近期出版的介绍北大红楼的报纸,如新京报7月1日出版的《薪火之源》特刊等。

顾玉超表示,6月1日起,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开放,6月2日起他们就开始参观,已打卡20多处。“一直很期待北大红楼开放,因为党早期的历史就是从这开始的,这里是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最佳场地,一定要到现场看一看。我们带来收藏的原版《青年杂志》《少年中国》等,展示一下我们集报人的藏品。”

人群中,有家长带着孩子,有史学爱好者,也有不少学生。“之前看过《觉醒年代》,对新文化(300336,股吧)运动、五四运动这段历史挺感兴趣的。听家长说今天是北大红楼对个人预约开放的第一天,就和同学一起来参观了。”初中生杨玚表示,北大红楼里的陈设和在电视剧中的很像,说明两者都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上的真实场景,走在北大红楼中倍感真实和生动。

●亮点

提供三种讲解服务 扫码可收听有声导览

此次主题展围绕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建党人物,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北京革命活动对中国思想启蒙、民族觉醒和社会革命的里程碑意义,展现了建党时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

为做好讲解接待工作,北大红楼组建了20人的讲解员团队。讲解员们经过了半年的集中培训,其间参与了多次党史专家、礼仪专家等的授课、培训,并参与了展览大纲研讨、形式设计方案研讨等工作,充分熟悉展览内容。

此外,经过前期接待企事业单位的团体参观,目前全体讲解团队不仅能够熟练进行讲解,更能将他们自身在学习相关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拓展知识融汇进讲解当中。

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宣讲好展览内容,北大红楼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讲解服务。除了讲解员的定时讲解外,自带手机、耳机的观众,可以在红楼现场扫码收听“北京之声·博物馆”的有声导览,里面提供了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录制的讲解音频;此外,观众可以到咨询台租用内置了8种语言的讲解设备,享受到覆盖所有展厅的一对一讲解服务。

■ 提示

市民可通过微信平台“北大红楼”进行预约。目前每天有1000个个人名额、1000个团体名额。有4个参观时段,9点到11点、11点到13点、13点到14点、14点到16点,每个时段可以预约的观众数量不同。

疫情期间,入馆一定要佩戴口罩,注意个人防护。

■ 链接

50万人次参观中共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

6月1日起,李大钊故居等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50万人次参观。

东城区“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专题展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最“红”打卡地,参观人数达3.1万余人次。“伟大开篇”展览设置了AI智能机器人和VR眼镜,打造科技化沉浸式展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推出了情景剧《星火》,让观众观展更生动。此外,在两个专题展分别设置了油印体验,观众可参与“给未来的自己一封信”等互动环节。

位于西城区的北京李大钊故居、京报馆两处旧址共接待观众29733人次,并推出了形式多样的参观体验活动。沉浸式话剧《播火者》在李大钊故居上演,带领观众重温觉醒年代的故事。京报馆以“魏染书屋”为载体,举办“聆听四点钟”红色初心课堂,举办活字印刷体验、油墨拓印等线上线下活动14场。

丰台区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北方的红星”、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光辉印记”2处重点专题展以及“工人是天”“百年追随”等4处小型专题展共接待观众4.2万余人次。丰台区展览推出6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和9条青少年思政课程精华路线,聚焦青少年群体,组建60余人的青年党史志愿宣讲团和近300人的“小小红色宣讲员”队伍,讲好家门口的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陶然亭慈悲庵、高君宇烈士墓和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共接待各类游客及社会团体近18万人次,提供义务讲解近900场次。中山公园推出了冬菜包子、老花茶等精美中西茶点。游客表示,在来今雨轩茶社品茶、尝着鲁迅曾经赞不绝口的冬菜包子,聆听红色故事,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先辈在此座谈交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时的场景,既生动又有意义。

新京报见习记者 王景曦

本版摄影/新京报见习记者 王景曦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