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年初至今收益率42.22%,万家基金李文宾做对了哪些事?

2021-07-30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34分钟

年初至今收益率42.22%,万家基金李文宾做对了哪些事?

曲艳丽 | 文

年初迄今的市场行情,有些“混沌”。

一季度顺周期当道、核心资产调整,二季度医药回归、新能源霸屏。市场和人心的变化,快如闪电。

但细想,一切皆有迹可循。

万家基金李文宾似乎找到了线索,2021年迄今,中小盘崛起,他的代表作万家成长优选收益42.22%。(万家基金,截至2021.7.21)

奇妙的是,2020年龙头躺赢,万家成长优选依然录得收益84.18%。(万家基金,截至2021.7.21)

在两种不同的市场风格中,他游刃有余。

万家成长优选,近三年收益率245.62%,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前1%。(wind,2021.7.28,同类排名13/1703) 好业绩难,更难的是好业绩的持续性。

年初至今收益率42.22%,万家基金李文宾做对了哪些事?

那么,李文宾做对了哪些事?

在近日的专访中,他给出了答案:

① 过去两年,买入并持有核心资产即可。今年,对股价的风险收益比,他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② 他挑出了更多新的细分领域的准一线公司。

③ 今年是结构性市场,一个在不同板块之间快速轮动的市场。

④ 以基本面为核心,辅助趋势投资。

⑤ A股市场很奇怪,有时候需要看得很短(今年),有时候需要看得很长(去年)。

1

2015年,李文宾加入万家基金,现任万家成长优选、万家智造优势、万家科创主题3年、万家汽车新趋势等基金经理。此前,他在中银国际(2010.7-2014.4)、华泰资管(2014.5-2015.11)任研究员。

今年业绩好的基金经理,大多有些共同点:比如,在核心资产上做了波段,比如,瞄准了准一线公司,再如,配置了新能源板块。

李文宾兼而有之。

“我并不是非常痴迷于核心资产一直上涨。A股是筹码博弈的市场,与海外不同。”李文宾在采访中坦言。

A股非常考验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理解”,就如同在湍流中游泳,要时刻留意着水流动的方向。

李文宾定义今年是“结构性市场”,一个在不同板块之间快速轮动、快速转换的市场。

比如一季度非常火热的食品饮料、二季度的医药,年初至今的涨幅,最近的排名已跌出前十名。可能大家想象不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最高的是钢铁。

李文宾强调的关键词是“风险收益比”。上半年,对市场认知差较少、估值较贵的核心资产,李文宾采取不跌不买、或者超出忍受范围内就不加仓和不追高;与此同时,他挑了更多新的细分领域的准一线公司。

一句话形容李文宾的投资框架,是寻找有质量的成长。

当被问及“你对高估值有厌恶感吗?”

李文宾挺幽默,回答:“我对没有成长性的行业有厌恶感。”

在采访结束之际,李文宾称,准一线公司涨幅过大,已透支,最近一直在寻找跌幅较深的核心资产。所以说,对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是今年的主题,“不能躺赢在一种商业模式上”。

2

一月中旬至下旬,核心资产高歌猛进,李文宾却兑现大部分消费品的投资收益,并“选择耐心等待”,至三月份,市场非常恐慌之际,他反而抄底白酒。

二季度,李文宾配置CXO(医药外包)板块,并在政策变化之后,快速兑现。

三四月份,市场情绪低迷,李文宾不断买入新能源汽车、军工新材料等高成长板块。

市场的阶段性思潮往往不可捉摸,但李文宾敢于逆势加仓,也敢于在市场有分歧时买入高质量成长股。

整个过程中,李文宾没有人云亦云、甚至与市场情绪反向而行。

“三四月份买入后,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面非常好,但股价天天跌。为何市场突然在三个月之后对其认知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很难理解。”李文宾称。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或许是,股价不是以简单的基本面构成,基本面只能解释股价的60-70%。

在二季报中,李文宾写道,考虑持有的部分标的累积了较大涨幅,及时锁定收益,并逢回调中重新买入。

总是棋先一着,其实是很难的。“我不喜欢赚最后一分钱,近期陆续兑现新能源车的投资收益,但一定不会兑现在最高点。”李文宾近日接受采访中透露。

至三季度,他又开始重新配置消费板块。

3

回溯李文宾近三年的操作,灵活性是一以贯之的。

2018年中,非洲猪瘟蔓延,李文宾意识到,本轮猪周期的高度将非常超预期。2018年三季度,他买入养殖,并预测猪价的历史高点出现在2019年三季度。2019年10月中旬前,相关标的全部出清。期间,重仓的某养殖龙头涨幅91.76%。

李文宾的超左侧意识、不拖泥带水,已有所体现。

2019年二季度,因中美贸易摩擦逐步升级,科技股大跌,李文宾反而逆势大幅加仓半导体。他在调研中发现,半导体陆续进入国产替代潮,反而出现了“一个订单和业绩向上的非常明显的拐点。”

至2020年3月底,李文宾卖出半导体,换成了性价比更好的医药和消费建材,可谓步步紧凑。

在万家基金,李文宾有“调研狂魔”、“成长黑马”之称。在采访中,他是一个高效直接的人,就事论事、快问快答。他说,做基金经理,每天都像高三一样,没有休息。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李文宾近三年的业绩持续地好?

“勤奋、专注,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他在一则短视频中回答。

对话李文宾

问:你的投资框架是什么?

李文宾:自下而上精选优质的成长股。

我非常看重优质成长股的三个指标:盈利的释放节奏、盈利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质量。三者背后,代表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句话总结投资框架,就是寻找有质量的成长。

问:你主要投资于哪些板块?

李文宾:七个方面,偏消费的①食品饮料、②家电、③消费建材,偏科技的④光伏和新能源汽车、⑤半导体、⑥新材料和⑦医药。

权衡风险收益比,及时兑现

问:万家成长优选,今年以来收益超40%,怎么做到的?

李文宾:今年的投资策略与往年不一样。

过去两年,买入并持有核心资产即可。今年,对股价的风险收益比,我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也就是说,对市场认知差较少、估值较贵的核心资产,采取不跌不买、或者超出忍受范围之内就不加仓和不追高。

与此同时,我挑了更多新的细分领域的准一线公司。或许它们在过去两年并不被特别认可,因为估值和质地较核心资产差一些,资本市场没有关注到,特别是科创板里,但这些公司存在很大的研究价格差。

问:你怎么定义今年的市场?

李文宾:我并不是非常痴迷于核心资产一直上涨。A股是筹码博弈的市场,与海外不同。在海外,买入并持有好公司是ok的,A股不一样,A股考验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理解。

我把今年的市场定义为结构性市场,并非像2020年的单边牛市,而是在不同板块之间快速轮动、快速转换的市场。

今年一季度非常火热的食品饮料、二季度的医药,年初至今的涨幅,最近的排名已跌出前十名。可能大家想象不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最高的是钢铁。

我比较谨慎,去理解每个核心资产的风险收益比。比如1月中旬到下旬,我兑现了大部分消费品的投资收益;今年政策出现变化之后,也快速兑现了医药板块的投资收益。

问:过去半年,你是如何配置的?

李文宾:三四月份,市场情绪比较低,我不断配置新能源汽车、军工、新材料等高成长性板块。二季度配置CXO(医药外包)板块。三季度开始配置消费板块。

问:二季报中,对投资框架,很多基金经理处于迷茫状态。你的框架也有波动吗?

李文宾:没有,选股标准仍然是高质量成长。

只是过去两年核心资产的成长性好,当时估值也便宜,逻辑被市场验证,今年它们的性价比又下去了,所以,我会看到更好的准一线资产。

我也认同,准一线资产的涨幅过大,透支了很长时间之后的股价空间,我不会继续大幅超配。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寻找跌幅较深的核心资产。

问:怎么看下半年行情?

李文宾:A股市场很奇怪,有时候看得很短,有时候看得很长,比如今年股市看得很短。A股市场看短和看长,都是在不断轮换中。

我依然喜欢那些长坡厚雪的公司,比如我的某重仓,中长期的成长逻辑持续时间很长,国产替代,估值在合理范围之内,虽然它每天创新高,但我买得很放心。

问:接下来关注哪些板块?

李文宾:部分消费行业、甚至低估值板块的公司,可能有绝对收益。

问:你刚才说,判断三季度可能市场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

李文宾:市场调整,我觉得是来自海外的风险。

一旦美国经济超预期复苏,美联储可能提前收缩流动性。美国疫苗数据和就业数据,七八月份会超预期的好。

在那个时间点,我们需要对所有行业的盈利预测做进一步调整。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给予的盈利预测,都是以二季度线性外推,很可能三季报出现反转。就像去年4月份感觉中国出口下行,5月份却发现做不完订单,改变可能在瞬间出现。

对市场的独特理解

问:基金经理有很多门派,你是哪一派?

李文宾:以基本面为核心,辅助趋势投资。

问:如何定义高质量?如何定义好公司?如何定义好股票

李文宾:好公司一定有非常清晰的战略规划,尤其是执行能力。

有一个指标可以区分好公司与差公司:困境之中是检验一个公司是不是好公司的标准。如果行业趋势变糟糕、或者出现黑天鹅事件,如疫情,好公司去年二季度就迅速实现盈利和基本面的反转,而差公司至今没有回过神。

除此之外,包括护城河、研发等等,市场上绝大部分研究框架没有分别。

我定义的好股票,是盈利驱动股价上涨。我不太关心主题投资、事件投资、蹭热点的公司。

问:在投资生涯中,做得最成功的一笔投资是什么?

李文宾:去年二季度,重点配置某新能源汽车电解液公司。

这个板块自2016年起,连续跌了三年时间,市场不断否定当中一些公司的能力、研发和产品,但当我跟踪发现行业景气度抬升,电解液的产能去化是最好的,龙头公司竞争力最为明显,且估值只有十几倍。

我一直拿到近期,盈利与估值双重推动,赚了7、8倍。

问: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吗?

李文宾:2018年下半年,我非常看好新能源车,重配了资源端,比如钴。

就供需平衡而言,2018年、2019年依然是短缺的两年。但当时是熊市,且行业基本面出现了非常不友好的变化:印度政府整顿矿业,导致供给在整顿之后突然释放出来,比我预期得更早。

我下清仓决策,半个月内,观察政策的落地情况,赶紧斩仓。

回过头看,某钴龙头的股价早已超过斩仓时的景气高点。有时候资本市场看得比较短,有时候资本市场看得比较长。股价一定不是以简单的基本面构成,如果是,那么上市公司比基金经理更清楚,但事实上,大部分上市公司员工都不会买自己的股票、或者从中赚不到什么钱,最根本原因是基本面只能解释股价的60-70%,也只能解释股价上涨动能的50%(不到),其他因素构成股价的30%以及股价上涨动能的50%甚至更多。

比如新能源汽车,我在今年三四月份关注,基本面非常好,但股价天天跌,不知为何市场突然在三个月之后对其认知发生了质的变化。

问:你的投资体系形成,对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李文宾:2015年4月,我在华泰资管,刚开始管账户,很高兴有了一个月收益率,然后瞬间没有了,6月初开始暴跌。因为流动性因素,到最后,我能够卖出的是某家电龙头、某锂电龙头,后面都变成大牛股。

当时,我很慌,问了身边所有从业经验长于我的朋友:股价什么时候见底?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不理智的问题,唯一的答案就是每个人对公司价值的理解不一样,只能在自己理解的范围内,在一个价格上你愿意买。

可能大部分人在一个价格区间内愿意买,股价就自然而然见底。

自此之后,我对什么叫做A股特有的基本面趋势投资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今年1月份,我没有追涨食品饮料,反而在3月份市场非常恐慌之际抄底。

问:你的方法论有变化的过程吗?

李文宾:每个人的方法论都不一样,我非常信奉价值投资,但我常说,股价并不完全以基本面构成,我们需要加入对市场的理解,但对市场的理解又不是追涨杀跌。

不赚最后一分钱

问:怎么看新能源板块?

李文宾:中长期非常看好,但短期的确有一些估值泡沫。

问:你在新能源上的投资,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李文宾:买价值链最大的环节。

长远而言,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占比最大、成本最大、价值链最大的一个环节。

但就这一轮景气而言,上游供需格局是最好的,上游又天然带有资源属性,我们都知道资源品一旦出现供需不平衡,价格弹性会非常大。

问:你会注重回撤控制吗?

李文宾:我不太喜欢赚最后一分钱,已经陆续兑现新能源车的收益率,但一定不会兑现在最高点。股价的最高点,永远是市场中最乐观的那一批交易者交易出来的,而不是理性的价值投资者分析出来的。

我持仓较重,必须提前出来,如果判断错了,我再回去,迅速认错。认错是投资非常重要的品质,不能执着。

问:你的重仓股中有军工股。

李文宾:军工板块有很大分歧,99%的基金经理不喜欢。有朋友对我说,没有一个大师是买军工成就的。

最根本的原因是之前的军工靠的是主题投资,之前我们是买资产注入、政策、阅兵,但是看不到业绩。但这种情况自2019年开始出现转变,2019年二季度我们看到订单拐点,2020年二季度看到业绩拐点。

很多人尚未意识到,军工行业已经从beta转变为个股alpha了。

问:你对高估值有厌恶感吗?

李文宾:我对没有成长性的行业有厌恶感,对高估值没有特别大的心理排斥。

问:如何构建组合?你的组合管理方式是什么?

李文宾:如果特别看好的行业,可能配置多一些,但不会特别极致,不想赌一个方向。

我的组合,以盈利释放节奏指标去构成。比如①已经开始释放盈利的公司、②未来半年至一年可能释放盈利的公司、以及③未来三五年看长期逻辑可能释放盈利的公司,通过三类公司进行组合投资。具体比例取决于我对市场的理解,举个例子,如果市场风险偏好高,可能第三类公司适当降低。

我一般很少做仓位上大的择时,而是买一些我认为最好的、或者空间最大的公司,以个股层面,平抑组合的净值波动。

问:六年实业经验,给你哪一些不同的视角?

李文宾:我在选股时比较关注执行能力。

一个公司能走多远、做多好,管理层的战略规划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事还是人来做。如果一个公司的中层干部或者底层核心力量不认同,是完不成战略规划的。

所以,对公司下结论,并不一定把高管的论述,比如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的观点看得非常重,相反,我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公司的上下游产业链,了解公司内部员工对战略、产品、技术的评论如何,给予非常高的权重。

调研狂魔与食堂

问:经常在调研公告栏看到你的名字。

李文宾:做基金经理,就像上高三,没有休息。我对吃穿没有什么追求,最大追求就是买到好股票、然后赚钱。

我每天回家吃完饭之后,休息半小时,就开始看公告、报告,最开心的是周五晚上不用复盘了,可以安心看公告。

问:你有“调研狂魔”之称,调研在你的投资中占比高吗?

李文宾:蛮高的。

问:如果看好一家公司,一般跑多少次才下决心买?

李文宾:我开始看食品饮料很晚,2019年整整看了一年,2020年二季度才入手。其实,我也可以人云亦云,但是没有,因为一个行业的主流公司没有摸一遍底,不敢贸然配置。

我需要对行业或公司有相对长时间的研究,举个例子,我会集中花两三周时间,对一个公司历史上的调研纪要、卖方观点变化、产业界观点变化进行集中梳理,相当于对一个公司三五年维度做全面理解,然后再做判断。

问:实地调研会改变你的想法吗?质的变化?

李文宾:很多。我对新能源上游资源端的实地调研,都是刷新认知的,以前我觉得中国的冶炼没有很多技术含量,调研之后,想法改变了。

问:分享一下调研中的小趣事。

李文宾:比如我会特地去看上市公司的食堂,对于制造业来说,管理非常重要,某电器元器件龙头跟别的公司食堂在管理上的差异特别明显。

像乔布斯、马斯克那样改变全人类生态的企业家可遇不可求,而比较确定的是,中国企业的优势之一是通过管理、成本控制做到全球第一、做到极致。

问:与外界交流的频率是什么?

李文宾:同行交流不多,但是与卖方分析师交流比较紧密。在买方,一个分析师看两三个行业,在卖方,一个分析师可能十几个人看一个行业,敏锐程度更高,尤其是新兴行业。

问:为什么不喜欢与同行交流?

李文宾:避免思维产生定势。大家一起交流,你很容易被感染,因为每个人总是愿意听到别人与你观点一致,如果观点不一致,你会恼火、起争执。

资本市场很多时候,来自于你的认知比别人多在什么地方,可能比别人早一两天或者深一两天。大部分时间里,你想听到的东西与真实情况,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圈女神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