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这项技术的金融应用标准已出 银行纷纷布局

2021-07-28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8分钟

 

金融行业“第五要素”安全问题不容小视

2020年4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数据被定义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隐私计算白皮书(2021)》指出,数字经济时代的特征是将数据视为关键的生产要素,通过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域机构间的数据流通来释放要素价值,但是在面临数据融合需求的同时,如何防止数据的泄露、盗用、滥用,仍是机构参与数据流通时面临的难题。

金融是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领域之一,数据在行业转型发展当中的作用不断凸显,金融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在新时代也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

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骆絮飞曾在首届“中国金融数据治理论坛”上表示,海量数据(603138,股吧)的集中交互和开放共享,放大了网络安全和信息泄露风险,数据作为重要战略资源,不仅关乎公民、企业利益,更关系到金融市场、社会乃至国家安全,远超传统安全范畴。

银行而言,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据已成为银行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也成为银行在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绕不开的工作重点。

大行纷纷“带货” 隐私计算在信息安全领域未来可期

在数据安全广受关注的当下,隐私计算成为发展势头强劲、应用日益广泛的“网红”技术。据了解,隐私计算能够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解决互不信任参与方之间协同计算的问题。

“隐私计算是由多个参与方联合计算的技术与系统,在参与方不泄露各自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协作对其数据进行联合机器学习及联合分析,完成对数据的计算分析任务。” 中国电信翼支付区块链研究院院长贺伟出席2021中国互联网大会时如此解读。同时他表示,以区块链和隐私计算为底座,可以实现数据价值的“可用而不可见”,面对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困境,打造以区块链和隐私计算为底座的多类平台将成为破局之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信息安全处三级调研员宋海彬也在同日论坛中提及隐私计算,他指出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创新,提升数据安全防控能力,推动数据脱敏、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全方位提升数据安全保护水平。

目前,金融业正积极“拥抱”隐私计算。据了解,国内多家银行均已开展隐私计算相关技术研发工作,并逐步开始试点应用。

国际权威数据公司IDC中国研究总监高飞在出席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时谈到,目前隐私计算已在部分金融机构合作方面起到不错的成效。比如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和蚂蚁集团针对零售贷款业务采用了多方安全计算的风险模型,开发了一整套风险评估解决方案。

交通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陆文杰也谈到,交通银行从2020年初开始关注隐私计算相关技术,目前已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海南大数据中心、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单位合作,先后开展隐私计算项目试点应用,涉及各类业务场景,已落地了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项目。

2020年底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和支付清算协会接连发布隐私计算金融应用标准,标志着隐私计算作为监管强力驱动的新兴技术应用,在未来的金融数字化转型中被行业各方寄予厚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子银行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