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又省油费了!年内第二次降价来了!

2021-07-26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11分钟

  导读:本次调价后,国内多数地区车用柴油零售价格将保持在6.8-6.9元/升左右,92号汽油零售限价保持在6.9-7.0元/升。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彭强

  编   辑丨李清宇

  2021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持续,市场对于原油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这不断助推国际油价走高,受其影响,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今年也是“易涨难跌”。

  伴随着本周期内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国内成品油价迎来年内第二次下调。近期,国际油价在暴跌后再回上升通道,下一轮成品油零售限价或许还将上调。

又省油费了!年内第二次降价来了!

  图/新华社

  成品油零售限价年内第二次下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7月26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零售限价按机制下调,其中,汽油价格下调100元/吨,柴油价格下调95元/吨;折合升价,92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限价均下调0.08元/升,

  据隆众资讯监测数据,本次调价后,国内多数地区车用柴油零售价格将保持在6.8-6.9元/升左右,92号汽油零售限价保持在6.9-7.0元/升。经历了此前的“三连涨”以后,本次降价将减少车主的用油成本。

  以油箱容量为50升的普通私家车计算,本次调价后,车主加满一箱油将少花4元左右;对于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而言,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燃油费用将减少3.2元左右。

  今年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新冠疫情的逐渐好转以及各地疫苗接种的不断推进,各国的原油需求也在稳步回升;同时,欧佩克及其产油国盟友仍坚持相对紧缩的供应,市场对于市场供应紧张的担忧持续,国际油价年内涨幅十分明显。

  受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也是易涨难跌,本次调价是年内成品油零售限价的第二次下调,上一次降价还要追溯到3月底。

  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共经历了十四次调价,呈“十涨两跌两搁浅”态势。全部涨跌相抵后,年内汽油零售限价累计上调1375元/吨,柴油零售限价累计上调1325元/吨;折合升价,92号汽油涨价幅度为1.05元/升,柴油涨价幅度为1.12元/升。

  国内成品油市场方面,由于目前正处于需求淡季,高温多雨的的天气对下游基建工程、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开工率造成一定冲击,终端资源消耗量明显减少。

  金联创分析指出,目前业者入市补仓需求清淡,成交气氛维持疲软状态,主营单位出货承压,为保销量,柴油多维持量大优惠政策;同时,汽车空调用油增加对汽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但当前汽油价格偏高,且库存压力增加,导致汽油市场整体也呈现出理性回落的走势。

  国际油价重回涨价通道

  隆众资讯油品分析师李彦指出,按照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就将呈上行态势,幅度在60元/吨左右。目前,北美夏季出行高峰仍在进行中,燃油的季节性需求持续得到提振,而疫情对于原油需求的冲击有限。预计下一轮成品油价上调概率较大。

  本轮计价周期以来,沙特与俄罗斯等产油国达成增产协议,仍未缓解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忧;但同时全球疫情反扑以及股市大跌等外围市场的剧烈变化,国际油价历经“过山车”行情。

  本月初,备受期待的OPEC+组织部长级会议如期召开,但因沙特与阿联酋的分歧问题,最终未能达成新的增产协议,出于对未来原油供应紧张的预期,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双双跳涨至75美元/桶上方;本月中旬,与会各方达成妥协,延长减产协议并维持小幅增产。

  此后,在多次疫情反弹并升级防疫措施后,投资者重新评估经济复苏前景,全球股市抛售潮来临,带动国际油价的暴跌。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双双跌破70美元/桶大关。

  进入本月下旬,国际油价重回上升通道。截至北京时间7月24日收盘,9月交货的WTI原油价格微涨0.22%,报收72.02美元/桶;9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微涨0.42%,报收74.10美元/桶。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王雪琴认为,尽管产油国组织达成了新的增产协议,但每个月仍将开会调整产量政策,但每个月增产40万桶/日,加之欧美疫情扩散加快,成品油需求已经开始弱化,原油市场继续回暖的力度不足,原油价格或呈现震荡走势。

  金联创分析师杨晓芬指出,后期来看,随着欧佩克及其产油国增产消息逐步消化,加之各国经济的逐渐好转,原油市场依旧维持震荡走高的趋势;金联创测算数据显示,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呈现小幅上调预期,对疲软的成品油市场形成利好支撑,将增强市场的稳价心态。

  “但由于临近月末,市场销售压力较大,不排除市场降价促销的可能性。”杨晓芬说。

又省油费了!年内第二次降价来了!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杨思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