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九卦 | 商业银行研发部门如何重新定位及转型?

2021-07-26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30分钟

  作者:春思丹语

来源:春思丹语

编辑:郑斌

焦点:研发部门需要重新定位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内商业银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银行经营环境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经营环境的复杂性、技术进步的颠覆性、战略转型的迫切性、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客户需求的多样性,都迫切要求银行必须尽快强化研究能力建设,在更新、更大、更全局性视野上确立银行研发部门的定位,使研究能力成为新时期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对研究工作有很多、很高的需求,研究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的闲散差事,一家银行研究能力建设的程度不仅体现了这家机构整体对环境和市场的整体判断,更体现出这家机构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

研究工作不可或缺,是银行核心竞争力

第一,研发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银行业发展大趋势看,银行业已从单纯追求规模、效益转向更加重视品牌、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银行的研究力量不仅是一种软实力,更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研究工作在银行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高级智库和决策支持、战略管理等重要职能。比如,花旗、汇丰、高盛、BBVA等走在国际银行业竞争前列的银行集团都拥有强大的研发力量,首席经济学家和研究部门的主管往往要参与到银行重要决策过程。在影响银行发展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比如“911”事件,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风险官、首席经济学家或研究部主管往往要第一时间开会研究对策。国际先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研究部门的重要研究成果不仅对于本行经营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往往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金融决策,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研发部门定位决定着其在银行经营管理中作用的发挥。从国内外银行情况看,规模和经营范围大小直接影响银行研究机构定位。中小银行研究机构规模较小,研究重点主要围绕本行的经营管理工作实际,有的研究部门基本发挥着高层秘书班子的职能。花旗、汇丰、BBVA等大型国际性银行集团规模大、业务遍布全球,其研发部门人数较多,研究范围较广,除了研究本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外,还重视对宏观经济金融周期波动、金融市场投资、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动、新经济和银行创新等的研究,在全球研究领域都有自己特色的“一家之言”。

第三,经营环境变化和银行不同发展阶段对研究定位提出不同要求。在经济发展环境好的时期,宏观经济好、企业经营状况好、股东好,银行经营压力小,风险挑战不明显,大小银行都能享受经济增长的红利,获得可观的利润,股东也有较为雄厚的实力补充资本,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相对较低。在经营环境发生重大逆向变化的情况下,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竞争压力和经营压力上升,研究工作则更加重要。

同样,在银行发展初期,银行研究工作范围一般比较窄,研究人员数量也较少。随着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日俱增,就要求研究机构更加贴近实际,努力当好银行经营者的智囊和参谋。银行进行战略调整或法人治理结构转变时,研发部门也应相应转型,围绕资源配置、资本金补充、股权变更、风险防范、创新等问题展开研究。

研究、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商业银行转型发展

目前,大多数国内主要银行都设立了独立的研发机构。但各行在研发机构的规模、内部设置、职能定位、甚至部门名称等方面有差别,归纳起来分为两类:

第一,功能齐全、独立性较强的研发机构。这类研发部门人员数量较多,有比较稳定和高素质的研究队伍,功能较全,除了承担宏观经济金融等“虚”的研究之外,还负责银行战略规划、机构管理、行史、编辑行内出版刊物、国内外同业发展态势研究、领导讲话稿撰写、客户调查、银行重要政策的草拟等一些“实”的工作。

有的银行研发机构也已通过创办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联合进行课题攻关等形式增强研究能力和本机构的知名度。近年以来,一些商业银行更是进一步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院或研究公司,实现研究工作的专业化,在业界引发很大反响。比如,几年前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成立民生研究院,下设宏观经济、金融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四个研究中心,目标是成为民生“智库”,提升民生银行的软实力和研究品牌。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则在上海成立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旨在为客户提供研究支持、金融工程、数据挖掘等服务,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利率、汇率、大宗商品、大类资产配置、行业与信用等服务,研究领域覆盖货币市场、固定收益市场、权益市场、大宗商品等所有的多层次金融市场。

第二,功能较少,依附性较强的研发机构。这类银行研发机构人数较少,功能较少,研究能力有限。也有些银行研究机构将主要精力放在起草报告,为领导写讲话稿上面,没有太多精力和人员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同业竞争、客户需求变化进行深度跟踪研究,难以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交有份量和操作性强的研究报告,其决策智囊和参谋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实践表明,在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这种研发机构难以适应银行发展需要。

总的看,尽管国内银行研究机构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研究水平,但仍存在需要改进和提升的一些方面:比如战略管理能力不足,难以支持银行快速转型战略发展的需要;业务研究能力不足,对业务发展的前沿领域难以做到超前性研究;风险研究能力不足,难以对相应的风险进行超前性研究;资源配置和计划研究能力不足,资源配置成为撒胡椒面式的博弈性安排;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科技支撑能力不足;高素质研究队伍特别是研究带头人不足,导致研究价值不高,低层次信息资料整理成为研究工作的主要产出。

银行战略调整过程中,如何重新定位研发机构

新经济、新常态、新格局下,银行研究工作应当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凝聚和造就一批优秀的银行研究人员队伍;二是搭建在行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银行研究平台,开展活跃的银行研究活动;三是形成在行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四是构建高效的研究成果传播和转化平台。

要重新定位职能

(一)要高度重视研发机构在银行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未来五到十年,银行经营环境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国内银行在面临不确定性的国内外经济增长形势的同时,将面临来自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拥有技术优势的新兴互联网金融等的激烈市场竞争和风险考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日显上升,要重新定位银行研究机构的职能。

一般而言,研究机构应当具备战略管理智囊、经营环境分析、信息服务中心、品牌增值平台等四大职能。银行研发机构要及时分析总结环境变化对银行可能产生的影响,针对业务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要研究重大问题

(二)银行研究部门要密切关注影响银行未来几年发展的课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许多改革与发展难题迫切需要破题研究。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破题的重大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银行经营发展环境的分析。比如,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政策走势;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波动与商业银行投资战略研究;“30~60”双碳战略下中国各行业和各地区金融风险现状与趋势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新思路对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研究;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的消费者投资和消费行为研究;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研究等等;

二是关于银行发展战略的研究。比如怎样根据新的经营环境重新确定银行的发展定位和商业模式?银行如何开展集团化综合经营?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打造差异化和个性化经营特色?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后,如何强化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预算管理和金融产品定价管理等?战略转型下如何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如何打造智能化轻型银行?在金融业大变革中商业银行应采取什么样的并购战略,并购后如何整合等等?区域经济一体化与银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三是关于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比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及控制策略研究、新常态下信贷结构调整与风险控制研究,以及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风险监控研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测及预警信息平台建设等、如何处置沉重不良资产包袱、怎样在新常态下建立一种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制?

四是关于商业银行创新问题。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市场发展、“双碳”战略下绿色金融的经验和模式与市场研究、交易银行组织架构及先进运作模式研究、我国私人银行客户行为特征研究、境内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研究、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等等,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等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等等。

要适应不同发展阶段

(三)要明确研发部门在银行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职责

银行研发机构功能定位必须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要求。以是否股改上市为标准,国内银行分为尚未股改的银行、已股改未上市的银行、上市银行等三类。

各类银行关注和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例如,未股改银行应重点研究的是发展战略、股改的时机、如何股改、银行公司治理建设、战略投资者的引进等各种工作;已股改但没有上市的银行除了发展战略之外,需要研究是不是上市、在哪里上市、什么时候上市、怎样操作整个上市过程等等;上市银行则应更多地关注高效的公司治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发展战略的动态调整、业务转型方向和定位、数字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业务的整合、资本金的持续补充时机和渠道、综合化和国际化经营战略、收购兼并与战略联盟的目标和策略、风险防范的对策、产品和服务创新方向、绩效考核的优化调整等等。

要有高素质的研究队伍

(四)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研究队伍

一是要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目前大多数银行的专职研究人员数量较少,最多的有几十人,少的只有十几人甚至几人。银行要在未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赢得主动,离不开对经济走势的研究分析,而要做好上述工作,银行研发机构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研究人员队伍。一般而言,要想有效履行宏观经济、同业和战略发展研究工作职能,至少要有十几人的研究队伍,三至四人为一组开展相关重大课题的研究、追踪日常的宏观经济政策、监管政策和同业发展动态。当然与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确保研究人员高素质,不唯学历,要把能够对银行业务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根据对经济金融形势和市场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战略发展和经营对策建议,能够敢于枯燥的研究沉得住气、守得住寂寞、热爱研究工作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首席经济学家制度。近年来,一些国内银行采用了首席经济学家制度,这是学习国际银行业做法的必然选择,有助提升银行专家形象,方便与国际金融机构对等交流。在建立首席经济学家制度的过程中,要考虑体制、文化和薪酬等配套改革,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首席经济学家对银行研究品牌打造的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不在银行内部担任实职的首席经济学家,要正确处理好与银行研究部门的工作关系,包括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经济政策和监管条例的解读等方面都要达成一致,避免一个机构两种声音。要充分发挥首席经济学家对银行研究部门重点学术“领航人”的作用,围绕银行重点战略课题,形成攻关队伍,使研究成果对外有借鉴意义,对内有指导意义。

要适应发展战略需要

(五)研发机构设置应当适应发展战略的需要

银行研究机构是不是都要成为一种“大而全”的全能型研究机构呢?

要根据银行战略转型的需要,重新进行定位。适应经济金融发展大势和银行竞争新生态,商业银行在研究部门的设置上应当逐步从目前的行政化、部门化组织向柔性化、矩阵式组织转变。比如,可以在银行内外选择一些高素质的研究专家在总行设立一个精简、高素质的研究部门,同时在总行重要部门和分行设立相应的研究岗位和特约研究员,形成矩阵式、网络化、柔性化的研究队伍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互联网+银行研究的机制,就银行发展中的重大课题联合攻关,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像某些银行一样成立研究院或研究公司。

要建立科学的研究方法

(六)要建立科学的银行研究方法和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银行研究工作的激励和成果转化机制。一方面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业务部门或分行、子公司的兼职研究人员应当在业绩考核上给予考虑。

要建立研究成果的转化机制,使研究成果能够对高级管理层和中层管理人员发挥启发和参考作用,这正是银行研究的价值所在。不能使研究人员运用大量时间和精力、确实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被废弃纸篓或束之高阁。

另一方面研究成果本身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搞假大空和距离银行发展需要甚远的纯理论研究。要能够切实解决银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逐步从虚到实,从宏观到微观,最后到具体操作方案,发挥引领银行业务发展和创新的作用。

其次,研究工作必须不断深入。研究工作不能停留在纸上和网上作业,比如作出一份区域战略规划研究后,就要根据规划内容制定明确的动态调研机制,针对重点问题进行反复深入调研。要调研区域内的政府规划部门、企业客户、消费者需求,了解区域科技、教育、金融和自然资源的禀赋和配置现状,政府和企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设计和推进情况等。

再次,要形成一种总分支联动的研发调研机制。对于区域和行业发展重大课题,应当形成由总行牵头,总分支共同组成的调研组,明确分工,持续调研相关内容,及时向管理高层报告调研结果和政策建议。最后,要给予优秀研究人员一定的荣誉和尊重。研究人员在企业不能被看成书生,如果这些人去做业务未必做不好,只是阴差阳错或者组织安排,或者个人爱好而从事了研究工作。

因此,要打造一支稳定高素质的研究人员队伍,比如在体制和机制上给予研究人员更大的关注,比如在薪酬、评优、培训深造等各方面,应当充分体现对研究人员的格外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允许研究人员有一定的自由畅想、大胆猜测、认真求证的容错空间,不是纯粹论证企业领导的有关经营管理思想,同时要为经营管理者经营发展理念的形成和进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要让领衔的银行研究人员有职有权,有更大的经营管理决策参与权、一定的经费支配权和人财物资源调动权,充分释放研究人员的创新智慧、创新力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九卦金融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慜)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