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从产权角度看乡村池塘消失

2021-07-23 证券时报
语音播报预计8分钟

【念念有余】

池塘沟渠被填埋造成排水不畅,成为洪灾隐患,而这背后的重要原因是池塘产权不清,资产共有变成了强者占有。

余胜良

河南大雨受灾区域还在扩大,城市压力大,农村压力也不小,一个初中同学告诉我,村里干涸多年的池塘也满了。

每个村子都有若干池塘,承担蓄水功能,和三十年前相比,我老家村庄四分之三的池塘消失了,剩下的四分之一面积也在不断萎缩。村民为何会将池塘填上,或者放任池塘淤积?在我看来,一方面和人口增加有关,一方面和产权有关。

我老家是远近有名的低地,容易被积水淹没,老人们讲以前秋天常常在齐腰深积水里收割庄稼,因为总是积水,村子北边还有盐碱地,贫穷年代有人为了省钱不去买盐,而将白色的浮土扫起来放在水里溶解,再通过日晒把盐提出来使用。

因为地势低,水利对整个村子都极其重要。村中靠南、东和西,都有若干个池塘,大的池塘有名字,小的连名字都没有,村东头有10个池塘,村西头也有两个,村东头池塘沟渠互相连接,有桥梁可供交通,是村里最核心的水系,向西北方向延伸,最终和村东北侧的沟渠连接。这是一个颇为巧妙的水系,从西北高处来的水渠分为两路,从村子四面流过,最终在村子西北边,和村里的水系连接,如果池塘缺水,外来沟渠的水会流向池塘,补充水源,如果村里水大,水会流向村外。

我当年上小学时就要经过叫蒲草坑和南大坑的两个池塘,再走过村南边外来水渠,其中蒲草坑西沿的路很低矮,水一大就会淹没,蒲草坑和南大坑水面大,水质好,可以游泳,特别是南大坑,据说深不见底。南大坑来的水,会顺着无名沟渠缓缓下流,流经一个桥口的地方,此地有一棵歪脖老柳树,村民喜欢聚在这里吃饭,在这里我看过桥下水浅处一条鲶鱼,扒拉着尾巴从无名沟渠游向另一个池塘。另外两个池塘连接处有低矮水坝,村妇们喜欢聚在这里洗衣服。

这些池塘消失从很早就开始了,早在我上小学时间,村南边有一处浅一些的池塘悄无声息就没有了,还有一些面积不到一亩,或者一两亩的无名池塘被人填埋了。平日里这些小池塘少水或无水,等下雨时就灌满了,过几日浮萍飘起,鸭子游进去出来,就是一身绿。

那些年,小池塘消失主要是因为宅基地比较少,有人成家盖房,填埋池塘,遇到的阻力会小一点儿。后来,池塘水慢慢没了,有人在门口建条路,就把无名沟渠给斩断了,有人看门前低地不顺眼,也就填了种菜,南大坑干涸后,有人在里面种菜,还有人打桩盖了房,活似南方吊脚楼。面积大的地方就围垦,面积小就种树。还有一些池塘,成为垃圾填埋场。

村子有一套产权体系,最核心的资产是住宅和耕地,这些资产分的非常清楚,其他资产包括村集体所拥有的小学、村部楼,生产小队拥有的机动地,机动地一般都承包给个人耕种,村子里最不清楚的资产,就是这些池塘,池塘划分到生产小队,再往下就没有划分,既没有约定俗成的归属,也没有承包出去。

根据传统,村里一些边缘地带和池塘边沿各有其主,村民们按照传统进行管理,其他人若敢染指往往会引起吵骂或械斗。村民大多种上树,池塘没有多少经济价值,雨水充沛时曾可以承包出去,水少后很快就没人再承包,在边沿地带种树的村民,为了多种树,就填补边沿地带,池塘就缩小了。

这些池塘名义上是公共之地,但产权没有得到落实,结果变成了事实上的无主之地,性格强悍的村民,通过各种方式挤占,填埋占有是最彻底的占有,毕竟付出了劳动力,外人也很难说三道四,到处都是血缘关系,人们在这个方面采取的策略不是干涉,而是彼此帮助。

这种风气,还波及到村子外围沟渠。沟渠宽大的,有人在渠腰开荒,窄小的,就在底部开荒,种上庄稼。这些都会造成排水不畅,成为洪灾隐患。造成这种隐患的原因,是池塘产权缺失,资产共有变成了强者占有。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