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城市抗洪难度几何级提升应重视小概率下的高风险

2021-07-22 证券时报
语音播报预计7分钟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河南暴雨形成天灾,令无数国民揪心。尽管是天灾,也提示国人,城市防洪体系是否应该升级以提高对抗能力,毕竟城市吸纳雨水能力不足,面积越大积水越多,近年大城市洪灾屡次发生应该引起警惕。

传统社会有一套自己的抗洪体系,主要是靠星罗棋布的池塘。在乡村,田野里都有小型池塘,隔上一段距离,还会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池塘,一些低洼地带还会形成天然湖泊。

首先,土壤裸露在外,自身会吸纳一部分雨水,就相当于海绵一样,土壤吸纳水分能力很强,这一点抗旱灌溉者会很有体会,如果土地干涸,相当一部分水会顺着地缝消失在深处。大多数雨水都能靠土地吸纳,土地无法吸纳的部分,会顺着沟渠流到池塘,这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大多数问题。这些池塘就相当于细胞,池塘很少有满的时候。与此同时,雨水还会顺着沟渠汇入河流,流向其他地方。

如果雨水过大,传统上乡村也会是一片泽国,如果积水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盐碱地,有些低洼地带,因为长期积水无法种植庄稼。

传统上,这些区域很少有人生活,人们生活很分散,就是有洪灾造成影响也不大。大规模的洪灾主要是河流决口。

城市排水系统和传统社会完全不同,城市裸露土壤较少,花草地带也总是浇灌得很充分,很难靠土地自然吸收,经常是下多少雨,就积累在地表,城市也很少有湖泊,无法靠湖泊蓄水,城市倒是有排水系统,但几乎只有这一种防洪手段,对排水系统的依赖就非常大。

城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规模非常大,特别是超大型城市,裸露地表面积越大,积累的雨水越多,一个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面积的小城市,和一个10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相比,同样的降水量,后者的难度和压力要高很多,这主要是因为雨水会向着低洼地带流去,给低洼地带带来的压力就会非常之大,聚集起来的雨水会漂起汽车,冲毁路桥。这也就是为什么往往是大城市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小城市洪水相对容易排出。小城市出现洪涝灾害,往往是因为处在更大范围的排水处。

在大城市里,不同区域位置的居民,对洪水的感知非常不同。因为一部分住在高处,一部分在低位,可能百分之九十区域没有问题,但是这些雨水聚集在百分之十的区域,就会形成大灾难。按照自然规律,这么大规模的城市,应该有很多池塘湖泊容纳雨水,但是城市建设没有挖掘池塘的习惯,即使有湖泊也作为景观,缺少容纳能力。

现在人们为了更多收入、更高质量的生活,纷纷涌向城市,在城市里占用更少自然资源,享受更多公共服务,使得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但与此同时,如果不好好解决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伴生问题,就好像主动聚集起来,给了自然灾害一次团灭的机会。大城市对抗洪的要求,应该几何级上升,不能只顾眼前,目光应该更为长远。

城市投资有一个经济账,希望追求单位投资收益最大化,年年能用到的排洪设施,看起来利用效率就很高,但能否拓展思维,建一些一百年都用不上,但用上一次就能保障这个城市居民安然无恙的设施。何况谁又能保证,所谓百年一遇,就真的是一百年才发生一次。

这就要求城市建设超级排水系统,不要局限于小修小改,还要建雨水超级容纳体,现在长江黄河主流已建得相当好,关键是小江小河和城市。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