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美媒:别误解中国产品涨价,中国仍在帮全球抑制通胀

2021-07-20 环球网
语音播报预计6分钟

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7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如何帮助抑制全球通胀 随着今年中国的出厂价格飙升,投资者担心该国会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新通胀。但正相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帮助缓解了新冠疫情造成的一些价格压力,而且可能继续这样,至少在一段时间内。

中国经济离过热相去甚远。因此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并非造成全球大宗商品和消费品价格上升的主因。尽管一些中国工厂今年把价格上涨转嫁给西方买家,但许多工厂也在自己消化铜和铁矿石等原材料的涨价。这有助于防止其他国家的消费品价格上涨更高,但也意味着一些中国工厂主的利润降低。高盛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单惠(音)说:“从疫情中得出的经验来看,中国仍是防止全球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力量。”

中国在推动全球价格方面的作用向来复杂。近几十年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使所有人都享受到更便宜的牛仔裤和沙发等消费品。但也曾有一些时期,中国的增长将通胀输出到其他地方——主要是通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方式。

然而在疫情期间,中国领导人没有实施过度的基础设施支出方案,因为想避免增加债务和引发房地产等领域资产泡沫的风险。中国对流入房地产行业的新贷款踩下刹车,并采取行动遏制大宗商品的投机活动。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米歇尔·林说:“这一次,中国作为大宗商品的(最终)消费者所扮演的角色小了很多。”

林和其他经济学家认为,造成全球通货膨胀的更大因素,是西方经济体的庞大财政刺激支出。它们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繁荣和对消费品的更多需求,推动许多商品价格达到多年高点。

尽管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在5月份跃升至近13年的高点(然后在6月份略有下降),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石油等商品的进口价格上涨所扭曲——而这些是中国无法控制的。中国的消费通胀率一直远低于官方目标。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说:“这一次,中国是价格接受者,实际上是在输入通胀。”

南方广东省阳江合丰五金厂的创始人徐金伟(音)说,今年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约20%。但目前为止,这家生产户外工具和开瓶器的公司仅把出口价格提高约8%,并且不打算进一步涨价,因为那样会冒失去订单的风险。

(中国)工厂主将更高成本转嫁给西方买家的意愿受到限制,还出于另一原因——随着消费者从购买产品转向在外出就餐和旅游方面花费更多,西方的需求今年可能减弱。

经济学家们讨论中国能够帮助缓解全球通胀压力多久。随着中国经济成熟,其不断挖掘廉价工人的能力正在减弱,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一些人说,中国最新的减排措施会导致国内的金属产量减少,从而可能增加全球价格的上涨压力。但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很快成为通胀的一大驱动力。相反,如果全球公司想控制通胀,可能更要依赖中国。专家说,地缘政治紧张加剧造成供应链“回流”或迁出中国,但若工作转移到成本效益不高的地方,反而会造成更多通胀。如今,越南、印度等低成本制造业国家都仍面临控制疫情和维持生产全面运转的困难。(作者Stella Yifan Xie,乔恒译)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