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上半年外贸发展,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海关总署7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18.07万亿元的进出口规模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也增长了22.8%,月度进出口已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外贸稳增长态势进一步巩固。 ]
近期,原材料价格再现今年春节后的上涨势头,叠加全球疫情、国际运费、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影响,纺织企业利润不断被压缩,有企业称“赚几分钱的订单大家都抢着做”。
但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企业利润承压的情况,官方也作出回应,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比较强,工业品供应能力比较充足,有关部门实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保供稳价的政策,效果目前也在初步显现。所以总体上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是可控的。
同时,新业态、新模式正成为推动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多重因素致企业利润被挤压
7月第一周,泗阳县环太湖遮光布家纺商会向百家遮光布会员发出通知称,近期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回升的刺激,化纤原料价格上涨,下游织造企业成本不断上升,利润一再被挤压。为此,倡议全体会员在原有产品价格上根据不同的克重,上涨0.5~1元/米,涨的不是利润是成本。
这类通知也曾出现在今年春节开工后原材料显著上涨的时候。但苏州盛泽丝绸化纤指数监测和发布平台绸都网副总经理沈剑告诉第一财经,虽然原材料近期重现春节后的上涨,但市场上面料企业调高价格的也还是少数。
“价格很难涨得上去,因为客户不接受。”苏州吴江伟华纺织有限公司经理李昌春对第一财经表示,眼下的订单和疫情前基本持平,但以前还有些利润,“以前赚一毛钱的订单我们懒得做,现在赚几分钱的订单大家都抢着做”。
从6月下旬到7月初,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纺织原料的价格已经上调不下6次。
中国纺织制造龙头企业恒力集团化纤销售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7月以来,DTY(拉伸变形丝)、POY(预取向丝)和FDY(全拉伸丝)三种产品都涨了500元~800元每吨。其中,受内需市场驱动,DTY和POY这两种产品涨势最为厉害,今年上半年累计每吨上涨了3000元。
该负责人表示,涨价的原因,主要还是受到国际油价震荡上行以及上游成本的影响。而主要供应外贸市场的FDY产品,则受到海外疫情反复以及集装箱供应紧张、运费剧烈上涨等影响,整体涨幅不如前两者。
此外,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孟卓告诉第一财经,除了和客户协商涨价并不一定能如愿外,还因为回流到中国的订单中,一部分是中国企业原本可放在东南亚工厂生产的,但因为疫情不得不拿回国内来做。国内的生产成本肯定比缅甸这些工厂高,再加上国际运费等因素,这部分产品所增加的成本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侵蚀企业的利润乃至成本。
孟卓还表示,由于国际航运周期长,今年秋冬季的订单7月前就必须生产完成,也是在去年10月就接下了。而现在要接的订单,不仅仅要考虑锁汇,还要考虑航运费上涨的因素,在合同里就拟定涨幅如何分摊才行。
根据孟卓的观察,今年主要是服装厂生产紧张,“单子做不完”。而面料厂属于淡季,即使旺季也不如以往。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7月13日披露,上半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按人民币和美元计,分别同比去年增长约3%和12%,与2019年同期比也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纺织品受口罩影响同比出现下降,服装在外需回暖带动下增长迅速。
按人民币计,2021年1~6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9088.7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纺织品出口4448.5亿元,同比下降14.63%,服装出口4640.2亿元,同比增长29.25%。
工业品价格上涨总体可控,外贸新业态发展提速
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中小企业利润承压的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7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的上涨压力仍然是存在的,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比较强,工业品供应能力比较充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平均上涨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3个百分点。
刘爱华分析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在二季度涨幅扩大,主要有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经济在持续恢复,需求在不断扩张。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性影响。今年6月份,国际能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2.6%,非能源价格指数上涨43.2%,涨幅都是比较高的。三是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去年2月份开始PPI就持续下降,二季度每个月的价格都同比下降3%以上,所以今年二季度PPI的同比涨幅明显扩大,给很多中下游企业、中小微企业带来了比较大的成本压力。
但他也表示,近期有关部门实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保供稳价的政策,效果目前在初步显现。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8%,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所以总体上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是可控的。
同时,我国上半年外贸发展,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海关总署7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18.07万亿元的进出口规模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也增长了22.8%,月度进出口已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外贸稳增长态势进一步巩固。
但包括纺织在内的外贸企业及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在7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我国外贸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增多,贸易问题政治化倾向加剧。从国内看,我国外贸企业仍面临着不少突出困难。
任鸿斌认为,从国内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四大突出困难。一是国际海运效率低、价格高;二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出口不盈利”的现象;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提高企业成本;四是部分地区招工难、用工贵。
不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于近日正式印发。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新动能也正是来自于这些新业态和新模式。
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规模6年增长5倍。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超1500家,海外仓数量超1900个,加工贸易保税维修项目已建成约130个。
阿里集团副总裁、国际站总经理张阔告诉第一财经,从去年开始,大量中小企业没有办法拿到确定性的柜子发货,导致大规模线上订单延期,这时候尤其需要相对集约化和数字化的方案。对此,他们从去年开始把服务延伸到了货代和国际物流领域。
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后台数据显示,今年4~5月的海陆业务,即海运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去年提高了9倍。另外,今年1~5月的空快业务和去年同期相比,订单量也增加了88%,重量则提高了100%。
(责任编辑: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