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1918北大红楼落成

2021-07-01 新京报
语音播报预计10分钟

1918北大红楼落成

1918北大红楼落成

蔡元培办公室复原场景图。

1918北大红楼落成

图书馆主任室旧址复原图。

1918北大红楼落成

1918北大红楼落成

第一层:大部分为图书馆,包括图书馆主任室、编目室、登录室、日报资料收集室、报刊阅览室、藏报室及书库等共14间。

1918北大红楼落成

第二层:为校内行政部门和大教室,包括校长办公室,文学院文、理科学长办公室等。

1918北大红楼落成

第三、四层:大部分是教室,并设有教授休息室和学生饮水室等。

1918北大红楼落成

第三、四层:大部分是教室,并设有教授休息室和学生饮水室等。

1916年,北大红楼始建,1918年建成,北大搬入。建筑分为地上四层,半地下一层,第一层为图书馆主任室、登录室、第二阅览室等,第二层为校长办公室、文科学长室等,第三、四层大部分为教室。地下一层为学校的印刷厂,包括排字间、校对室、印刷车间、档案库和锅炉房等。

1919

北大正式废门改系,红楼改称北京大学第一院

1937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红楼被日军强占成为宪兵司令部

1943

红楼交还给当时的北京大学;抗战胜利后,四层改为青年教师宿舍

1950

红楼开辟了“李大钊先生纪念堂”和“毛泽东在校工作室”

1952

北京大学

迁出

北大红楼历史沿革及保护利用

北大红楼档案

地点: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修建时间:1916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胡仁源、预科学长徐崇钦与比利时仪品公司订立借款合同,借大洋二十万元,开始动工建造红楼。

完工时间:1918年8月,红楼建成后,校部办公室、图书馆和文科各门等都从原公主府校区迁入红楼。

整体情况:该楼坐北朝南,平面为“凹”字形。为砖木结构,地上四层,半地下一层,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0700平方米。红楼安装有上下水系统,铸铁暖气片为德国生产(至今仍在使用),红楼自备锅炉房供暖,采用白炽灯照明。

艺术价值:北大红楼是典型的近代建筑遗存,是民国初期“洋风”建筑的代表之一,是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登录室

主要负责新到书刊的登录。张申府曾在这里工作,他回忆,“李大钊组织一些学生勤工俭学,课外帮助整理图书,翻译、编目、打印卡片等,我则负责检查和校对。毛泽东来北大时,一度也参加了这项勤工俭学活动,担任登录工作。”

校长室

当年蔡元培校长在红楼的办公室。蔡元培主持的北大学科改革初见成效,校园学术研究风气日渐浓厚。

文科学长室

陈独秀来北大后在此办公,他上任后,邀请新派人物来北大任教;扩充文科,增设新系;采购图书,广设阅览室等,使北大文科成为新鲜活泼、民主自由的园地。新文化(300336,股吧)运动中很有影响的《每周评论》就诞生在这间学长办公室。1918年11月27日,陈独秀在此召集了李大钊、胡适、高一涵等开会,议定创办《每周评论》,编辑部就设在这个办公室。

图书馆主任室

1918年1月,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此后,北大图书馆成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李大钊的著名文章《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就在这间办公室完成。1920年春,李大钊和维经斯基在此进行了谈话。当年10月,经过一系列准备,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这里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

国文、哲学和英文研究所

当时红楼第三、四层设有国文、哲学和英文研究所,这是中国现代大学研究所最早的雏形,各研究所都有相应的阅览室。此后经过改组,到1922年只开办了一个国学门,现代史学家认为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文史专业研究机构,影响深远,而当时这个国学门成立之初的地点便是在红楼四层。

第二阅览室

1918年8月,为组织湖南新民学会会员去法国勤工俭学,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为方便在北大征求会员并解决生计问题,毛泽东希望在北大找一个差事,他通过以前的老师杨昌济,找到蔡元培,蔡元培建议他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并写了一张便条给李大钊。之后李大钊便安排毛泽东在第二阅览室工作,每天负责登记新到的报刊和前来阅览者的名字,每月8元酬金。在这里,毛泽东读到了李大钊写的欢呼十月革命的著名文章。

《新潮》杂志社

李大钊谦虚和蔼,待人诚恳,很多师生都喜欢到图书馆主任室聊天。在碰撞和争论中,许多新知识得以传播,许多新思想得以激发。一些学生不满足于空谈,组织起来创办了后来鼎鼎有名的《新潮》,它在内容上与《新青年》共同擎起了“白话文学”的旗帜。杂志社主要会员后来都成了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并且从那时候起,在近代中国思想和社会的发展方面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pictureIds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