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张桂梅手上的每贴膏药,都写着“初心”

2021-06-30 新京报
语音播报预计7分钟


■ 从历史细节见百年党史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看过很多鸡汤,却还是被这双手“破防”。

6月29日上午,当张桂梅校长被搀扶着进入人民大会堂、获颁“七一勋章”时,这成了很多人的共同感受——她那双布满膏药的手,让很多人瞬间泪目。

有“故事”的手,总能于无声处打动人心。在散文《一双手》里,作家姜孟之曾这样描述小兴安岭造林功臣张迎善的手:“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张桂梅的手亦是如此——那绝不是“正常”的手该有的样子。布满其双手的,是膏药,也是沧桑,更是燃灯痕迹,是奉献印记。她用那双手,托举起了太多山区女孩的希望。

对手上贴满膏药一事,备受关节疼痛之困的张桂梅曾解释道:“贴上,手才能动一点,要是不贴手就伸不开不能动了。已经贴了有几年了。”而那双不能随意伸开的手,只是张桂梅一身疾病的缩影。

这些年来,积劳之下,张桂梅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严重骨质疏松、神经鞘瘤、高血压等17种疾病,“早上要吃十多种药,中午吃五种药”。

“抱病不容攀辔勒”,可多病缠身的张桂梅觉得“不后悔,值得”——她透露,“别人确实给我医药费了,我把药费干别的去了,拖成这个样子”。

所谓“别的”,就是立人。如许多人所知,张桂梅这大半生所做的,就是燃灯与掌灯——她以身为烛,燃烧自己,以贫困山区女孩为寄托,为她们点亮希望之灯。

很多事迹,纸上说来终觉轻: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其中包括许多孤儿和因贫辍学的孩子,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身兼校长、教师、后勤、保安、清洁员,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持续12年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余公里……这是文字无法言表的难,也是超出很多人想象的用心与走心。

很多人惯于用“一个女人悉心培育了一群孩子”的叙述框架,来描述张桂梅背负的一切,但跟她的付出比,这太过苍白。某种程度上,那满手的膏药就诉说了个中艰辛。可以说,“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几个质朴的字,用在她身上无比贴切和真实。

“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张桂梅获2020年感动中国荣誉时的颁奖词。她值得这样的礼赞。她值得所有的礼敬。

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张桂梅将光洒在了那些山村女孩身上,而她自己其实也是个“追光者”——这道光,是信仰,也是“初心”。

张桂梅曾说:“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事实上,张桂梅不只是一个人,她背后其实站着一群党员,他们秉持着初心,为了夙愿,为了民生,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本质上,他们都是“燃灯者”。套用那个句式,中国人总是被这群燃灯者保护得很好。

也正是他们“只问奉献,无问西东”的负重前行,才有那花蕾盛开的动人景致为“百年荣光”的幕布添色,这大概也是张桂梅们期许看到的——一如她最喜欢的诗词《卜算子·咏梅》里写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京客(媒体人)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