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铁矿石价格上涨或近尾声 双碳目标下钢铁行业减排任务艰巨

2021-06-22 第一财经
语音播报预计14分钟

  作者:第一财经 祝嫣然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了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监管部门接连出手调控,铁矿石、钢材、铜等商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回落。机构预计,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应已接近尾声。6月21日,铁矿石期货领衔暴跌逾8%,几近跌停,最低降至1100元关口上方暂时歇脚,双焦则分别退至1900元和2600元附近,螺纹及热卷(5130, -152.00, -2.88%)期货分别失守4900元和5200元大关。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作为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钢铁行业减排压力巨大。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21日在中钢协举办的一场座谈会上建议,制约因素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时间,一部分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适当提前,也要允许一部分企业在最终期限之前达峰,不搞一刀切。同时注意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加快低碳、零碳新技术的推广速度。

  应对铁矿石涨价 发改委再出手

  6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与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赴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开展调研,详细了解今年以来铁矿石交易及价格变化情况,并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做好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会议指出,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加大了中下游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国家支持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健康发展,鼓励相关市场主体依法合规交易,同时将密切关注现货交易价格变化,及时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行为,对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行为将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并公开曝光,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从今年2月初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在去年的基础之上继续攀升,4月中旬到5月上旬涨幅尤其迅猛;5月上中旬,钢材、铁矿石、铜、铝等大宗商品均创下有史以来的价格新高。

  关于这一轮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银河期货分析,全球经济复苏,对钢铁需求明显增加,带动铁矿石的需求和价格。中国港口库存中高品位铁矿石结构性短缺,钢厂在高利润驱使下为迅速增加产量更乐于采购高品位铁矿石,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此外,受疫情影响,非主流矿山增长缓慢。

  我国钢铁工业对铁矿石的需求巨大,一旦铁矿石价格上涨,会带动钢铁生产成本上升,钢价也会因此上涨,对我国的基建、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等对钢铁依赖较强的行业会产生较大影响,铁矿石价格上涨的成本会转嫁到这些行业身上。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6月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几个月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涨幅明显偏离供需基本面,超出了恢复性上涨的合理范围。对这种现象,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取得了初步成效。

  比如,落实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税等政策,督促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增产增供,抑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开展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等。此外,开展大宗商品市场监管,联合调研市场交易情况,约谈重点行业企业及协会,调查核实涉嫌操纵市场、哄抬价格问题有关线索,督促有关市场主体守法合规经营。

  孟玮指出,通过一系列举措,从目前情况看,市场投机炒作开始降温,部分大宗商品,比如铁矿石、钢材、铜等商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回落。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表示,随着国内保供稳价政策不断出台,加之6月至8月是钢材、铜等金属需求淡季,而美联储政策可能提前收紧,美元指数走高,均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承压。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铁矿石、铜等供给的影响会逐渐减弱,加上夏季需求边际减弱,后续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会呈现震荡走弱的趋势。

  中泰证券指出,近期国常会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特别是针对国内定价的钢铁、煤炭等品种,而钢价也较高位“应声回落”,预计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应已接近尾声,后续需密切关注价格涨势的放缓对于上游行业盈利增长的拖累。

  钢铁行业减排任务艰巨

  除了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碳减排任务艰巨。

  钢铁行业是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7%,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关系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现的重要制造行业之一。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面对国家提出的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钢铁工业减排压力巨大,未来将面临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以及严峻的“碳经济”挑战。

  在上述中钢协举办的座谈会上,徐匡迪表示,中国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绿色发展方面,目前来说已经走在世界同行的前列,出现了一些景区式、花园式工厂;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均粗钢蓄积量不多,未来一段时期粗钢产量仍将维持高水平,且长流程生产粗钢占比较高等因素。在技术发展方面,虽然氢冶金等一批低碳、零碳冶金技术开始进入工业化试生产阶段,也要看到这类技术成熟度、经济性等制约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制约因素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具体操作方面,徐匡迪表示,一是要紧扣目标分解任务,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设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一部分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适当提前,也要允许一部分企业在最终期限之前达峰,不搞一刀切。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找到那些影响绿色低碳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组织业内力量及相关力量联合攻关,同时注意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加快低碳、零碳新技术的推广速度。三是要注意建立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并能够向国际同行推行,使得我们在技术引领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标准引领。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钢铁行业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节能和提高能效。钢厂也是电厂,目前钢铁企业利用余能余热发电的比例是53%,未来可以提高到60%、70%,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运能效率的提升还有潜力。

  据了解,钢铁企业的降碳途径主要包括减少钢铁产量、高炉长流程向电炉短流程转型、开发低碳冶炼工艺、发展清洁能源、实施节能改造、开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

  目前主要钢铁企业已经发布了目标和路线图。比如,中国宝武宣告,2021年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河钢集团定于2021年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2022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

  鞍钢集团承诺,2021年底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2030年实现前沿低碳冶金技术产业化突破,深度降碳工艺大规模推广应用,力争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持续发展低碳冶金技术,成为我国钢铁行业首批实现碳中和的大型钢铁企业。

(责任编辑:赵鹏)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