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无糖不等于0糖 代糖也不能放纵吃

2021-06-18 中国消费网
语音播报预计6分钟

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陈军 记者朱海)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消费理念的逐步提升,消费市场上迅速刮起了一阵“无糖”风。那到底什么是低糖、代糖或零糖产品?“0卡糖”真的有助于减肥吗?6月18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无糖不等于0糖,代糖也不能放纵吃。

“减糖”到底减什么?

在2019年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倡成人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不高于25g,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由此可见,其中提倡的减糖减的是人工添加糖,主要是蔗糖。

相关概念解读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无糖”(零糖)指每100 mL(100g)食品中含糖量不高于0.5 g,“零热量”表示每100 mL(100g)食品的热量不超过17 kJ(约4 kcal)。而“低糖”指含糖量低于5%。

代糖(Sugar substitute)是甜味剂,是能够赋予食品甜味,且能量很低或不含能量的物质。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二氢查耳酮、甜菊苷等为典型的非营养性高倍甜味剂,在食品生产中少量使用,可达到低卡路里的效果。同时,因其不被身体消化吸收,不参与人体代谢,故不产生热量。代糖食品是不加糖(如白糖、蔗糖、葡萄糖等),而以代糖代替,使其同样具有甜味的食品。

无糖食品的认识误区

误区1:“0蔗糖”“无添加蔗糖”误认为“无糖”

0蔗糖食品中可能添加其他糖,如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这些物质在水解后同样会产生葡萄糖,不利于血糖和热量控制。为此,选购时应查看标签中的配料表和能量值。

误区2:把“无添加糖”产品当成低卡减肥代餐

产品未额外添加糖,不代表食品原料中不含糖分,其中还可能含有大量油脂,反而属于高热量食品。比如蛋糕、饼干,即便是不添加糖,其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属于高热量食品。

误区3:无糖食品=健康

无糖食品并不能简单地与健康划等号,纵然糖含量低,但无节制地大量摄入,依旧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研究表明,人工代糖摄入后的一段时间反而会刺激食欲。

消费提示

挑选“无糖食品”要注意查看标签。包装袋上标识“无蔗糖”时,要查看配料表中是否有其他的糖类。如果是“0糖”标识,查看配料表是用何种代糖提供甜味,最好选择天然甜味剂和糖醇类。同时可关注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值,进行合理选择,不要过度依赖代糖或无糖食品。如果担心发胖、血糖上升影响健康,推荐少量、低频次摄入代糖食品,但切忌过度依赖代糖。

糖醇类代糖食品需限量摄入。糖醇(如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等)被广泛应用于低热值食品配方中。但一次性摄入过多糖醇类代糖,容易引起腹部不适、肠鸣、胀气、腹泻等症状。人体对糖醇通常有一个耐受限值,如木糖醇成人每日摄入量不能超过50g。人体对赤藓糖醇的耐受量较其他糖醇更高,男士约为0.68g/kg体重,女士约为0.8 g/kg体重,因此消费者需合理选择和摄入糖醇类代糖食品。

(责任编辑:董云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