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与““神舟十二号””上天一起值得说说的科研团队、企业和产业

2021-06-18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9分钟

与““神舟十二号””上天一起值得说说的科研团队、企业和产业

导语:热烈祝贺““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

(视频来源于网络)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921工程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三步走战略”——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天地往返、探索并建设以过渡实验性质为主的空间实验室、建设完整功能的空间站,进入到第三阶段中的关键阶段。

四大特点,五个首次,此次载人飞船任务完成离不开企业与科研团队的技术合作

在16号的“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发布会上,载人航天工程(603698,股吧)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有四个特点:一是将进一步验证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舱外操作的能力;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此外,此次载人飞船任务是建设完整功能空间站的关键一步,它将完成“五个首次”任务,包括首次实施载人飞船与空间站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之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以及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能够具备“四大特点”并完成“五个首次”任务,“神舟十二号”离不开企业与科研团队的技术合作。其中贡献出技术智慧的企业包括为载人飞船一路保驾护航的中国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团有限公司,为“神舟十二号”提供液晶仪表显示、信息指令等控制设备的长沙湘计海盾科技有限公司(“湘计海盾”),以及为飞船提供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江西联创特种微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

与““神舟十二号””上天一起值得说说的科研团队、企业和产业

作为中国长城(000066,股吧)的子公司,湘计海盾在液晶显示屏、图形显示、光缆等领域均有技术布局。在这次“神舟十二号”的任务执行过程中,它将作为航天员的“眼睛”,通过人机交互窗口,实时掌握飞船状态信息及地面发送的各类信息,实现天地往返及交会对接过程中对距离、角度、速度、姿态等参数的全方位控制。

湘计海盾作为国内航天显示领域唯一指定单位,从“神舟七号”首艘载人飞船研制视频监视器至今,为“神舟”“天舟”“天宫”“天和”等系列航天器配套了近百台人机交互信息系统设备。

与““神舟十二号””上天一起值得说说的科研团队、企业和产业

除此之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丰俊东团队、王小涛副教授团队、航天学院魏志勇教授团队,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团队均在此次飞船设计中贡献出突出的技术力量。

与““神舟十二号””上天一起值得说说的科研团队、企业和产业

此次发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完成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和径向交会。

载人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之径向交会时,存在一定的相对速度,由于航天器的质量大,对接时产生的动能比较大,对接机构内部采用了电磁阻尼器消耗对接能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王小涛副教授团队研发了一套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测试空间环境下电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该项测试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到包括“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内的多个神舟系列飞船任务中。

与““神舟十二号””上天一起值得说说的科研团队、企业和产业

根据Sixlens显示,王小涛共有17件专利申请,其专利申请的主要领域分布在压力传感器、宇航装置、高低温试验等领域。

与““神舟十二号””上天一起值得说说的科研团队、企业和产业

2014年,王小涛教授获得了“一种可控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台(CN201210064453.1)”的发明专利,并获得四次引用。

与““神舟十二号””上天一起值得说说的科研团队、企业和产业

与““神舟十二号””上天一起值得说说的科研团队、企业和产业

中国航天的未来:哪些产业或将一同起飞?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三阶段,神舟系列航天飞船也将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完成而完成历史使命。然而,未来随着我国空间站工程建设的大幕拉开,后续多个重大航天项目的稳步推进,依靠航天重大项目订单驱动的航天装备产业链将逐步得到发展。除此之外,以星级荣耀、零壹空间、蓝箭航天为首的民营商业航天领域也得到了初步发展。它们未来将为在商业运载火箭、商业卫星定制与发射、搭载服务等领域探索更多市场需求。

相关阅读: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成功的背后科技力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六棱镜知识产权。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