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今天,深圳公示两个“上限”,转折点到了……

2021-06-12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18分钟

  今天(2021年6月11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官网公示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草案)。

今天,深圳公示两个“上限”,转折点到了……

  这份极为重要的规划,给2035年的深圳划出了两条人口“上限”:

  1、常住人口规模达1900万人;

  2、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2300万人。

  这意味着,深圳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未来的人口战略将从“抢人口”升级为“抢人才”,深圳的发展也将更重视“高质量”。

  规划在谈到“2035年城市发展规模”时说:

  基于资源环境紧约束的现实状况,综合考虑城市宜居水平,按照1900万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较高品质住房以及基础教育设施;按照2300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行政管理、医疗等公共服务和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

  此外,规划还告诉我们,虽然深圳拿到了很多改革授权,但在“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这三条控制线上,没有妥协的余地。

今天,深圳公示两个“上限”,转折点到了……

  曾有一些学者建议,深圳可以适当突破上述三条线,从最新公布的规划看,基本上不可能。规划文本称这三条线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而且,深圳的建设用地规模,到2035年被限制在1105平方公里以内。(下图)

今天,深圳公示两个“上限”,转折点到了……

  众所周知,在刚刚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深圳人口增长超过了713万人,无论是增量还是增幅,都高居全国第一:

今天,深圳公示两个“上限”,转折点到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之后,中国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人城市一共有6个。

  重庆:3205万人

  上海:2487万人

  北京:2189万人

  成都:2094万人

  广州:1868万人

  深圳:1756万人

  根据今天公布的规划,深圳“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还不止1756万人, 而是超过2000万人(见下图)

今天,深圳公示两个“上限”,转折点到了……

  所以深圳实际上每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上,生活了超过1万人。这放在全世界超大城市里,也是非常罕见的人口密度。在中国,更是位居第一。

  疫情之后,国家调整了城镇化的策略,提出要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实现多中心、郊区化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深圳日前公布“落户新政”,适当提高了落户门槛。

  比如以前走核准制直接落户的最低条件,从全日制大专提高到了全日制本科,而且还附加了35岁以下的条件(硕士40岁以下,博士45岁以下)。至于积分入户,门槛也提高到了需要实际居住10年以上;父母随迁,则需要子女落户深圳并交纳社保15年以上(之前是8年)。

  那么,《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公布关于2035年的两条人口“上限”,对深圳意味着什么?将如何影响未来深圳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场?

  从常住人口角度看,深圳七普是1756万人,距离1900万的上限还有144万人的空间。这意味着,未来14年(到2035年)每年只能增长10万常住人口。而过去10年,深圳平均每年增长71.3万人。

  所以,常住人口的增长空间看起来非常小。

  从实际管理服务人口看,假设目前是2000万,到2035年控制在2300万人,则每年增长空间还有21.4万人。

  ,由于深圳拥有大量的城中村、小产权房、违法建筑等,所以外地人想来深圳谋生,难度不大。

  深圳的高房价,是就200多万套商品房来说的,但这200万套商品房只占深圳1100万套住房总套数的18%左右。

  因此,深圳在住房问题上存在两个世界,或者说是双轨制。超过80%(套数)的房子,并没有想象的价格那么高。

  正因为如此,深圳才能容纳那么多外地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城镇化的大熔炉。

  所以,深圳未来对人口的控制,很难像北京、上海那样刚性。

  深圳人口政策的刚性,主要体现在落户方面。2020年末,深圳户籍人口仍然没有超过600万,未来每年会控制在40万人左右,很难重演2020年一年暴增92万人的局面。

  但在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方面,深圳的政策会比较柔性。深圳很难像北京纾解非首都功能那样,整体迁出很多批发市场,甚至医院、大学。通过提高环保要求,把一些低效能工厂“挤出去”则是必然的。

  所以,深圳人口的高增长期的确结束了,未来整体的态势是:增长上呈现中低速,但人口置换的力度会加强。

  昨天我曾在专栏里公布,过去10年中国人才争夺战城市业绩排名。

今天,深圳公示两个“上限”,转折点到了……

  通过这个表格可以看出,北京、上海之所以成为“人才争夺战”的大赢家,主要不是通过外延式增长人口实现的,而是通过内涵式人口置换实现的。

  在过去10年,上海只增长了185万总人口,但常住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却大增了337万人;北京10年只增长了228万总人口,常住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大增了301万人。

  下一个10年,深圳也将会走上海、北京的路。

  抢人口将是二线城市的主基调,一线城市未来都会变成“抢人才”——有选择地引进常住人口。

  这对于二线城市是利好,对于一线城市都市圈的成员也是利好。

  比如当深圳落户门槛提高之后,会有一些人转而在东莞、惠州等周边地区落户,就像北京提高落户门槛之后,大量京漂把户口放在天津、廊坊一样。

  人口开始设“限”,落户门槛提高,对深圳房地产市场意味着什么?是利空吗?

  如果你希望不断推高深圳房价,这当然算是利空。但高房价不利于深圳维持竞争力,会伤及深圳未来的发展潜力。

  从这个角度看:适当提高落户门槛,推动深圳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有利于深圳的未来,对深圳经济发展、房地产运行是长期利好。

  事实上,深圳是全球“住房自有率”最低的超大城市,深圳目前只有200万套左右的“红本住宅”,其他住房要么是城中村、要么是小产权房、要么是违法建筑,或者是工厂区厂房、军产房。

  按照深圳实际生活2000万人口,每个家庭2.25人(七普数据)计算,200万红本住宅也只能解决450万人的住房问题。所以,深圳真实的住房自有率,不可能超过22.5%。考虑到还有家庭拥有多套房,所以深圳住房自有率应该更低。

  按照今天公布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未来14年深圳将再建设200万套各类住宅。这样,也只能把深圳的自有住房率提升到45%左右,仍然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住房稀缺,仍将是一个困扰深圳的长期难题。

  几年前,我曾有过一个测算:认为到2035年的时候(假设深圳不扩容),将有500万深圳人住到深圳之外,也就是周边的东莞、惠州、中山、南沙、珠海等区域。

  这个结果很有可能兑现。

  另外,根据最新规划,深圳未来将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化发展新格局。

今天,深圳公示两个“上限”,转折点到了……

  所谓“一核”,就是都市核心区,包括福田、罗湖、南山和前海,最近又增加了宝安区的新安、西乡街道,龙华区的民治、龙华街道,以及龙岗区的坂田、南湾、布吉、吉华街道,这8个街道生活的总人口大约450万人,面积大约220平方公里。

  此外,规划还提出打造12个城市功能中心(上图)。

  关于深圳都市圈的空间布局,维持了十四五规划的说法,仍是“一主三副”,一主,就是深圳、东莞、惠州全域组成的深圳都市圈主中心,“三副”是深山合作区、汕尾都市区、河源都市区(下图):

今天,深圳公示两个“上限”,转折点到了……

  深圳十四五规划,没有直接提及“深圳第二机场”,今天这个规划则提到了“加快推进深圳第二机场”的规划建设。深圳未来到底是利用惠州平潭机场为第二机场,还是另外规划建设,有待进一步明确。从公开信息看,利用平潭机场的可能性更大。

  下图是深圳的创新空间格局图,这个跟房价有密切关系。其中红圈代表的“南山—前海”为“综合性创新核心区”,是深圳创新资源最集中的地区,未来房价仍然将是最高。

今天,深圳公示两个“上限”,转折点到了……

  下图是深圳未来医疗、教育、文化的规划情况。

今天,深圳公示两个“上限”,转折点到了……

  根据2020年统计公报,截至2020年末,深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为146万人,未来将学位增加到228万个,增幅高达56%,远远超过了未来人口的增长,说明深圳将致力于人口置换,把深圳从打拼的战场,变成生活的家园。

  可以预见,深圳未来的平均年龄将继续降低,因为会有更多的孩子进入深圳。

  幼儿园学位,将增加到76万个,2020年末深圳在园幼儿人数为56万人,增长空间是36%,恐怕还需要提升。因为深圳是中国生育率最高的城市,未来会有不少家庭生育三孩。

  深圳目前在校大学生人数13.6万,大约相当于全国第一广州的十分之一。根据规划,到2035年深圳在校大学生人数将达到40万。这个数字拿到现在,也不能进入前16名,所以深圳未来不是一个突出大学规模的城市,而是追求大学质量的城市。

  更多城市分析和考察文章,可以点击下方名片“大胡子说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说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