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相信我,别把高考太当回事儿

2021-06-11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11分钟

领取“从0开始学理财大礼包”

相信我,别把高考太当回事儿

晚上好,我是艾小白~

假期开始啦,祝大家端午安康。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位在高考这件事上,并不算拿到一手好牌的好朋友L的故事,和2个跑好人生这场马拉松的小建议。

01

从小学到高中,L一直是邻居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从没让爸妈操过心。

高三踌躇满志的她,保持着文科前20的成绩,幻想着自己最差也能上个一本。

万万没想到,高考考砸了,离一本线还差几分。

但L不想复读,选了一所省会城市的二本学校,开始思考自己未来要学点什么谋生的技能。

妈妈希望选会计,爸爸希望选法律,最后L自己选了一个那会儿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她始终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知:

不是很细心,做会计担心出错;学法律要背的东西太多;还是做点能和人打交道的事儿,说不定还能脱颖而出。

这个专业文理兼修,加上她外语不错,学下来得心应手,大学四年表现都不错。

虽说学校是个普通的二本,但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擅于发现的人。

大三那年,她PK掉了外语系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省级英语比赛。她爸说:「你这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别骄傲。」

到了下半年,同学们开始纷纷准备起了考研和考公。她调查了一下,可能因为母校的学习氛围不咋滴,每年的录取比例都不是很高。

难道要以一个普通的二本毕业生的身份留在这座城市吗?

这可不行,选择太少了,一双手都数得过来,必须去寻找更多的可能。

相信我,别把高考太当回事儿

02

当时班上有一个上海人,大二就从学校转学去了国外。想要试试这个思路,只能求助爸妈了。

某天晚上,吃完晚饭的老爸点了根烟,问道:“你知道出国读书要花多少钱吗?我们家条件,要不还是算了吧…”

L翻开日记本,把前些天在网上搜集的信息给他看:

- 学费,20万/年,两年一共40万;

- 生活费,5千-1万/月,两年一共12-24万;

- 住宿费,留学生公寓1万/学期,自己租房6千/学期,两年2.5-4万;

老爸一盘算,这少说50万打底,怎么可能。

L接着说,别着急,还有办法:

“我在网上找了个学姐打听过了,如果能拿到全奖,不仅学费不用掏,而且还能拿到每月6千块的生活补助。

解决了大头的部分,你帮我准备10-20万就行了。”

老爸拉上老妈,盘了盘家底,看L已经门儿清了,也不好反对,只能说:

“行吧,出国之后不要大手大脚,赚钱不容易。你爸妈要在家吃咸菜了…”

为了拿到全奖,L那段日子起早贪黑,中午进食堂都戴着耳机练英文。

除了英文,国外学校也很看重本科学校的GPA,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哪怕是选修课,她也要拼尽全力拿到最好的成绩。

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自己的努力程度赶上高考备考了。

她一个人办签证、刷托福,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四毕业前,拿到了心仪学校的全奖offer。

毕业那年的秋天,她扛上了30寸的大箱子,就这样去到了另一个国家。

国外的生活,新鲜多元,她进一步开拓了眼界:

小组讨论开到深夜2点;

和教授争论主权问题;

好奇巴西同学喝什么咖啡;

……

原来,世界上有意思的东西这么多,它们都等着我们勇敢地去发现。

相信我,别把高考太当回事儿

03

刚走上社会时,我们对自己的高要求得到了周围人的正反馈,总会让人有成长的快感;

而人到中年,社会分工基本稳定,我们会发现,自身发展的轨迹,和高考多少分,其实没什么关系。

这个时候,他人和社会对我们的评价,也变得愈发复杂和多维。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场马拉松,那么高考的结果更像为自己找到的第一双跑鞋。

如果高考并没有让你获得一双奢华跑鞋,也别灰心。

接下去,你还有考研、择业、转行、创业等等机会,只要你坚持跑下去,前方等着你的,说不定是一架火箭。

我的「二本好友」,如今也快30岁了。要让我用一个词形容她的话,那一定是「坚韧」。

三年前她换了行业,一次次扛下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KPI,咬牙带团队攻克难关,现在L已经是那家公司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了。

她也在上海买房落户,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在同龄人中,她有一份罕见的淡定和沉稳。

她常说,人生哪有那么多确定性啊。重要的是,及时接住生活给我们出的难题,给出方案。

相信我,别把高考太当回事儿

04

一路走来,我的朋友L,在高考这件事上,拿到的并不算一手好牌。但她后续的很多选择,都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整个过程中,我们讨论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维度,和你分享:

1)顺势而为,寻找低估资产

前段时间我们聊到那些正在崛起的二线城市,再比如最近几年新涌现的新职业人才缺口,都是当下可能被低估的城市和专业方向。

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无人机驾驶员、电子竞技员...这些职业太新了,我们可能都没有听说过。

从商业角度来看,我们判断方向最最重要的标准,是供求关系。

当某个市场供不应求时,就是所谓的「红利期」。

「顺势而为」,指的就是尽可能抓住每一个存在红利期的机会,一点点实现温柔而坚定的转变。

2)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

L在发现自己的英语相对不错之后,就坚定地选择了出国读研这条路。

你看,即使所有科目都不如你的学霸同桌,也总有你相对做得更好的地方。

竞争无处不在,无论是学校还是职场,永远有更强的人。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个特别了不起的经济学概念「比较优势」:

即使暂时你在所有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也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持续发光发热的能量体们,也总会收到系统给出的动态调整提醒。

这也像我们的投资一样,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定期的动态平衡会极大地提升收益。

这时候,需要我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刻意练习,及时反馈」。

晚安,假期愉快~

相信我,别把高考太当回事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简七读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