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邵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短期现象还是中长期结构变化?

2021-06-10 中新经纬
语音播报预计5分钟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10日电 题:《邵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短期现象还是中长期结构变化?》

作者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有一定的持续性。因为疫情使得整个供应链不畅,短期供给缺口太大,总体而言,供应链弥补的时间可能比想象中要长。这样就会导致大宗商品涨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投机。

探讨它是短期缺口现象还是中长期结构变化,必须要考虑这样的因素。

首先,如果是“超级周期”,大致要有一个够长、够大、够强的来自需求端的共识。我们必须问这样一个问题,这是短期化的因素还是中长期一直会对供给端产生影响?如果一直对供给端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就会变成中期的因素,而且这个中期的因素会变成CPI的中期因素。其次,以前的低通胀变成中通胀,一方面是大宗商品的冲击,另一方面是供应链再次区域化的趋势影响。再次,价格高波动,加上量化宽松,不管在哪个市场都会引发剧烈的波动。

因此,短期的缺口可能是资金链、流动性推动的,当变成中期的问题我们就必须要非常谨慎地面对了。

大宗商品价格在全球的迅速上涨,也引发了通胀的担忧。

我认为首先要看通胀的传导因素。过去十年,即使是超级周期时,通胀也没有向全球传导。原因很简单,中国利用自己的超级产能向全球输出了通缩。因此我认为,国内产能激活的话,通胀不是主要矛盾。因为通胀包括制成品供给都在快速恢复。中国不仅自己使用,还向全球出口。我对中国的产能不是特别担心,短期来看中国通胀问题不大。全球会怎么样?以前之所以没有传导,关键在于中国的产能为世界营造了物美价廉的环境,这是全球产业链的原因。其中,人民币汇率在里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成本和汇率并没有导致下游压力向全球的传导。

但是,疫情后情况已经不同。原来的两个条件都可能不复存在。一方面全球价值链和分工链可能会有分割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汇率的因素和中国人口红利的释放结合在一起,不会有那么大的产能为全球所用。

另外,环保和碳达峰的因素可能会造成中国一部分供给产能的退出,特别是中小产能的退出,因为只有大企业才能做更多环保、技术投入等等。而大企业的产能相对会控制产量,提高价格,这样可能会导致通胀因素温和上升。所以,这个结构化的因素可能要更加关注。(本文据邵宇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27期)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