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2021-06-08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21分钟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自2015年二胎放开后,不到6年,三胎生育政策也随之而来。中国女性的生育压力好像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缩小,相反,压力反而越来越重。生育纪录片由此踩着女性生育痛点而来,#你怎么看女性生育话题纪录片#?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作者|飞鸿

前段时间,网友向因为舞蹈事业放弃结婚生子的杨丽萍提出疑问「不生孩子的女人意义在哪里?」上了热搜。可见,即使身处开放思想进步的时代,女性生育话题依旧能够戳中公众的神经。

女性作为生产主体却没有话语权,如果不生或是不能生都会被看作「不能下蛋的鸡」,而更多女性挣扎在自我和家庭的两难中,在这样语境下,聚焦女性生育议题的纪录片《奇妙的蛋生》上线。

才播出3集就在微博创造了3个阅读量过亿的话题,《奇妙的蛋生》以参与式拍摄的形式拍摄讨论了辅助生育、失独家庭、丁克等生育话题,为观众展示当前女性生育存在的困境与挑战。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图片来源:微博

创新:从「凝视」到「平视」

近年来,针对女性生育话题国内外均拍摄了不少纪录片,许多观众通过导演的镜头感知到女性生育的困境。

为了不违背纪录片真实的原则,导演通常选择在镜头背后冷静地凝视、平静地呈现,留下观众思绪翻滚。《奇妙的蛋生》却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让制作人从镜头背后走向观众面前,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原则下以一种「瓦尔达自赏式」表达方式与被访人面对面交流。

「新浪潮祖母」法国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认为,在创作纪录片时制作人将自身融入其中,通过介入性极强的形式打破传统的观察式纪录片的叙事范式,把自身视点与经历介入外界的影像纪录中,游走在「唯我」和「主观」之间,兼具故事性与纪实性。这也被后人称作「瓦尔达自赏式」电影。

同样,《奇妙的蛋生》让制作人出现在镜头前,通过对被访人的「犀利」发问推动「情节」发展。为将「瓦尔达自赏式」贯彻到底,《奇妙的蛋生》还将制作人的VLOG加入在正片内容中,即制作人会在每一部分的拍摄后,录制自身感受与思考与观众分享。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图片来源:优酷

除了形式,《奇妙的蛋生》在模式、目的和拍摄的手段都有所创新。

在模式上,它将综艺手法运用于纪录片的拍摄。

曾经做过《中国好歌手》《中国达人秀》等精彩节目的制作人杨媛草借鉴了自己做综艺的「模式感」经验为纪录片《奇妙的蛋生》增添亮点:

一是分集内容的话题色彩。《奇妙的蛋生》一共6集,每集30分钟的内容又划分成带有话题的多段小故事。如第二集因为生不出孩子离婚的文霞夫妇播出后,网上针对「那些想让你离婚的瞬间」话题有了1.6亿的阅读量;第三集针对失独家庭衍生出话题「如何走出失去孩子的伤痛」在微博上共有1.2亿的阅读量。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图片来源:优酷微博

二是明星参与讨论。制作人邀请了娱乐圈好朋友赵薇、杨天真、奚梦瑶等人与大众一起探讨生育问题,希望进一步借助明星效应让《奇妙的蛋生》「出圈」。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图片来源:优酷

在诉求上,它期望唤醒「边缘女性」的「自我意识」。

在标榜「独立女性」的今天,不可否认的是「边缘女性」依然存在。因为地区偏远、教育程度较低,以及本身所处环境让女性失去话语权,「传宗接代」的观念在父权制逻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变成了「边缘女性」的「文化规训」。

为让「边缘女性」意识到这种「规训」,《奇妙的蛋生》制作人不再以上帝视角凝视被访人,而是把话语权交给了被访女性,在制作人的问题中让她们自己思考生孩子对自己的意义。这种思考虽不足以改变,但意识到问题就是好的开端。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图片来源:优酷

在手段上,巧用社交网络与网友互动。

《奇妙的蛋生》以非线性、碎片化的形式展现内容,同时制作团队懂得利用社交网络与网友做好互动。在剧集播出前,会提前做预告,通过具有争议话题属性的问句环环相扣,吸引观众想要一探究竟。剧集播出后,通过节目衍生话题用投票等方式与用户互动。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图片来源:微博

除了话题,制作人针对网友的问题还专门列表进行定期回答。另外,因为拍摄时间限制,一些被访人的生育结果在拍摄结束时并无定论,但制作人团队专门做了后期的回访,并及时将回访内容发在网络平台上,方便网友了解纪录片未播放的后续。

可见,《奇妙的蛋生》依靠网生属性以及当前主流观众的喜好,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各个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也让观众对女性生育话题有了更多思考。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困境:少了点「火候」与「关注点」

《奇妙的蛋生》虽在探讨女性生育话题上做了许多新鲜尝试,但作为纪录片来说还欠缺些「火候」。

尴尬的场景在《奇妙的蛋生》并不少见。由于该片里记录的大多是大城市中的「底层边缘人物」,接受知识教育都有限,所以有时当制作人就某个问题与被访人「高谈阔论」却得不到回应时,隔着屏幕都会感到尴尬。

其次,使用综艺手法来表现纪录片,效果拉满但真实弱化。将「模式感」做进综艺能够让节目更有话题性和爆点,但放在纪录片中就会有些刻意。

第一集中记录了弱精症的男人与妻子借精求子,而不能生育的女人正面临离婚的威胁。剪辑刻意将二者进行对比,让观众形成不能生育的女性面临的困境要恶劣于男性的认知,实际上这样没有科学依据的结论不仅片面还带偏了观众的思考。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来源:优酷视频

同时,请明星来谈论大众生育问题,综艺味儿是有了,真实感却愈加弱化。明星对生育的观点没有代表性也不具有说服力,看得出《奇妙的蛋生》为了「出圈」拼尽全力,却疏于思考真正女性生育难题。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图片来源:优酷视频

当然,《奇妙的蛋生》缺的「火候」不只在个人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当前国内女性生育话题纪录片类型的空白。因为起步时间晚,国内纪录片在生育内容探讨、场景和话题上都过于局限,传播力和认可度更不必说。

最该发声的女性,往往在国内女性生育话题纪录片中缺乏应有的话语权。

如2016年陈为军拍摄的以生育为题材的《生门》,实际上更多表现的是医疗伦理内容。在生育问题上,《生门》实则以上帝凝视视角,展现了产房中作为生产主体的女性却在生育权上缺位失语的状态。这种失语状态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反而让女性生育问题及其矛盾在讨论中被不断激化。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图片来源:爱奇艺

女性生育矛盾其实一直存在,所以对女性生育纪录片而言,要做的不光是呈现矛盾,更重要的是以这种矛盾作为立足点,在展现故事的同时给予被访女性足够的话语表达空间,让女性说出自己的故事。

另一个尴尬的现状是,国内女性生育话题纪录片想说的太多,让观众理解的太少。

当前女性生育纪录片拍摄的内容过于杂乱,既缺乏主线,也没有形成系统化主题,结果最终表达的主题让观众「不知所云」。

在只有三集内容的网生纪录片《生育纪事》中,却包含了「丁克」、「边缘女性」、「冻卵」三个话题,关于女性生育话题虽然涉及面广,但每集20多分钟的时长让内容缺乏应有的深度。《奇妙的蛋生》也呈现出同样的问题。虽然6集的内容里展现了6个不同的话题,但每集内容都很难实现从故事展现到观念探讨的跨越。

同样是讨论女性生育话题,BBC《生育的真相》讲述大龄产妇面临生育难题以及借助IVF(体外受精)生子的故事,纪录片直击欧洲大龄产妇生育困难主题,同时也直观地展示了体外受精的整个过程,既具有社会意义也有科普性。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综上,当前国内女性生育纪录片因为起步晚且题材类型空白,缺乏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生育话题未形成系统化讨论,让当前女性生育话题纪录片缺乏认可和关注。

未来:「方向感」更重要

得益于独立开放的时代,女性生育议题为纪录片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未来国内纪录片想要深耕好「女性生育」话题,1号认为还有许多方向值得探索与挖掘。

一是感知当下。

纪录片是「敲打现实的一把锤子」,所以女性生育纪录片要更多着眼于当下。2020年底公布《中国女性生育观现状》社会调查中发现,67.4%的人不再将生孩子作为女性的义务,想要孩子不再是为了传宗接代或养儿防老,相反许多想要孩子更多是为了增加家庭乐趣。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图片来源:《中国女性生育观现状》

毫无疑问,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时代,人们对生育的观念已经有好的转变。对于纪录片创作者而言,针对不同城市、不同阶层的女性进行生育问题的探讨,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当下社会的生育实况,是一个极具前景的内容领域。

二是深挖「痛点」。

环境、生育成本以及政策保障让当前大众生育矛盾集中在「想不想生」、「能不能生」。而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低生育水平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矛盾。未来生育话题纪录片更应绕开「生不生」,而选择立足于社会现象的问题。

此外,藏在阴影里的生育痛点也需要被深挖。

前段时间,明星郑爽因在国外找代孕生子登上热搜,「代孕话题」也因此「曝光」在阳光下。实际上,早在2013年BBC就拍摄了《代孕者之家(House of Surrogates)》描述印度代孕业整体面貌,2018年NHK也拍摄了《爆买生命:断升温的中美代孕产业》。但在国内,生育题材纪录片对于诸如代孕等问题的探讨依然处于失语状态。而它们,恰恰应该借助文艺作品的出现,真正进入严肃的公共讨论领域。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图片来源:豆瓣

三是改变视角。

拍摄视角的不同呈现效果也不同。当前平等且多元化的时代,纪录片的拍摄视角也需要随时代进步。

首先拍摄者需要拉近被记录者的心理距离。多元化且讲究平等的时代,我们需要与被记录人平视。同时,平视的同时也不能掺杂过多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否则会影响观众的思考。

另外,我们需要听到「边缘女性」对生育的想法和声音。2019年国外高分纪录片《女人》记录了当前社会女性正在遭遇的事。制作团队走访50多个国家,一对一采访记录了2000多名女性对自己的评价,这其中包括很多「边缘女性」。未来纪录片也可以以此形式来了解听从「边缘女性」的内心。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戳中女性生育痛点了吗?

女性生育纪录片作为女性群体的重要发声渠道,目的是为了改变女性或「边缘女性」当前对生育问题的失语状态。而当下国内女性生育纪录片因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不足仅是片面地为观众展现了女性生育的难点与困境。

不可否认,生育拥有越来越多「自由选择」。1号期望这些选择能让未来更多代表社会意义的生育内容纪录片有立足点,同时,那些呈现在纪录片中女性生育问题和生育困境也能在热议中推进解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传媒1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