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2021-05-21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21分钟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金铁木新作《新鲜博物馆之进击的大秦》在腾讯视频上线,作为历史类纪录片的新尝试,其中加入了「舞台剧」的元素。#这种风格的纪录片,你能接受么?#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看法。

"

作者|石梦

5月13日,腾讯视频上线了名为《新鲜博物馆之进击的大秦》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官方对其定义为「博物类历史纪录片」。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形式,这部纪录片中加入了「舞台剧」这一创新性元素。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该片的导演,正是中国历史纪录片导演中的翘楚金铁木。中国历史纪录片的诸多「扛鼎之作」:《复活的军团》《圆明园》等均出自这位导演之手。

「剧元素」在历史纪录片中的运用由来已久。近年来,这一手法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的使用比例越来越大,几有模糊「纪录」与「剧」的边界之势。

然而,2018年金铁木执导的「剧情式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的口碑与其以往作品相差甚大,「剧元素」的使用也因而受到了广泛的质疑。1号要问的是,「剧元素」还能否成为历史纪录片创作的「底牌」呢?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再现」:

「剧元素」是在扮演曾经的「真实」

毋庸置疑,纪录片的第一要义是真实。作为历史题材纪录片,过去发生的关键性事件往往是其核心。但是历史本身就具有不可重现的时间特性,并且历史类纪录片题材由于跨越了时空的距离,其真实性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自然类、科教类纪录片等更加受限。

因此,创作者们对历史类纪录片的真实性表达方式也在不断进行着探索。除了常规的展现真实的文物与文字史料以外,「情景再现」成了创作者们最常使用的方式。

随着技术的变革,对于「再现」的「玩法」愈加多样化:《圆明园》代表了中国纪录片创作中CG特效的天花板,科技还原出来的虚拟的大水法等美轮美奂的建筑画面曾让多少观众如痴如狂;而《帝陵》则使用了动画技术与土陶玩偶,复原了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帝陵风貌,让大家耳目一新。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图片来源:豆瓣

相比这些「新玩法」,传统「剧元素」,也就是「情景再现」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通过「假人」演「真事」,视觉的「穿越感」会增强其历史的「还原感」,实现一种「媒介化」的真实。在《故宫》等纪录片中,这种手法往往能够起画龙点睛之效。

真正将「剧元素」玩出「新天际」的历史纪录片导演是金铁木。如果说他的早期作品《复活的军团》与《大明宫》等,尚能将「剧元素」视作「情景再现」,那么到了《玄奘大师》,就有些「放飞自我」,通篇以王新源主演的玄娤和尚作为影像主体,演绎就已经占到了很大的篇幅。

2016年《河西走廊》播出,豆瓣达到了9.7分,而不少观众认为其中的「情景再现」是其最为精彩的地方。然而1号认为,早在2009年,金铁木的《玄娤大师》就早已在「剧情化的情景再现」以及使用比例上达到相似的水准。因此《河西走廊》的「情景再现」是有珠玉在前的。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图片来源:豆瓣

无独有偶,不久前上映的纪录片《王阳明》将「剧元素」作为了片子的主体形式,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固有模式同样不是首创。早在2018年,金铁木的《风云战国之列国》就做过类似的大胆尝试:彻底将「元素」抛弃而用「剧情」再现历史,并且同样召集了林永健王劲松等演员饰演其中的历史人物,用「演绎」的方式还原历史真实。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表现」:

「剧元素」是在「活泼泼地」展现时代

真实性与严肃性的「标尺」让纪录片的欣赏门槛较高:厚重的文化内涵更是导致历史题材纪录片具有「高位」的知识性与专业性的原因。这类纪录片叙事方式使得受众对该题材纪录片产生疏离。

但是,纪录片终究还是「影像艺术」,如何将其推向「大众」的审美,是创作者们面临的问题。「剧元素」,作为严肃性话题重要的艺术性体现,逐渐走进了创作者的视野。但是,只要是「演绎」,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因此在「真实性」原则的影响下,创作者「剧元素」在纪录片中的使用一直小心翼翼。

2004年金铁木在《复活的军团》中尝试加大「剧元素」的使用篇幅,使得一个恢弘的大秦时代得以直观并艺术性地展现,在当年这部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就取得近2%的收视佳绩,并且一年内重播数次,观看人数破亿。同时,豆瓣评分达到9分,真切实现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既叫好又叫座」。

这说明「剧元素」,确实可以有效增强历史类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既弥补了历史电视剧中对史实表现缺失的短板,又在严肃历史的基础上增加了其艺术性。而因「活泼泼」的剧情,历史类纪录片不会成为死板的说教,不会变成科教片,也不会变成专题片,「历史真实」有了新的表现方式。

在西方,纪录片的「情境再现」手段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基于基本史实的建构式剧情化表达仿佛更是观众想要的。

2012年的《美国商业大亨传奇》、2016年的《野蛮人的崛起》以及2020年Netflix新上映的《帝国的崛起:奥斯曼》均属于较为典型的「纪录剧」。这几部作品均拍出了顶级的视觉效果,在基于非虚构的基础上进行剧情化处理,配以专业的演绎与解说,实现了「知识性」的视听盛宴。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纪录剧」的模式突破了纪录片「商业困境」的难题。剧情首先就消解了纪录片的严肃性:为观众「讲故事」而非上课,而故事一定会比说教吸引更多的受众。同时,影像式的「情景再现」也一定会比干巴巴的解说词生动。

金铁木也一定是尝到了「剧元素」为历史题材纪录片带来的经济效益的「甜头」,才会坚持这种方向的创作,并不断在「剧元素」的使用上「翻花样」。

从「片段式的情景再现」走向「全剧情化」搬演,似乎为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1号认为,虽然基于史实,但是其中由创作者进行想象「表现」元素即使是在合理范围内,也依旧对纪录片一向秉持的「真实」相差甚远。西方学界之所以「执拗地」将这种类型的作品定义为「纪录剧」而非纪录片,是由于纪录片所探讨的永恒主题:「真实」在这些作品中的体现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比起「剧情化」的演绎,「情景再现」更符合纪录片所追求的「真实」。因此,把控「剧元素」的度对界定「历史题材纪录片」与「纪录剧」的边界尤为重要。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剧元素」在历史纪录片中的「成败萧何」

金铁木在《复活的军团》《圆明园》《大明宫》再到《玄娤大师》《风云战国之列国》中不断调整「剧元素」的使用比例与表现方式,表明其一直冲锋在「剧元素」如何从最大程度上填补尊重史实方面的缺失,以及尝试使用剧情化的方式增加历史题材纪录片可看性的第一线。

的确,「剧元素」的使用也成就了历史纪录片的「真实性表现」与「艺术化表达」。

福柯说过:「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故事讲述的年代」。历史的真实本身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看到的历史均是「书写的历史」,也就说一旦掺杂演绎,就会有个人情感的投入,观众看到的是导演或者演员认为的历史真实。

1号深以为然:只要历史上在这一时间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细节上的「演绎」本身对「真实性」没有实质性影响。因此,即使是剧情化的展现,也无可厚非。

然而,《风云战国之列国》的口碑两极化证明,他在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这次创作探索方面,步子迈得似乎有些大。虽然8.1的豆瓣评分并不低,但若对比其前作则相差甚远,在其自己的作品中可谓「扑街」。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金铁木自己在采访中也表达出,在创作《风云战国之列国》时他依然高举「纪录真实」的大旗:纵使形式是「剧情」,在创作时团队也尽可能依据「史实」进行剧情的编撰。

只是,这部作品对早已习惯历史纪录片「情景再现」的中国人来说,毕竟观念性的挑战过大,对于「剧元素」与「真实」平衡性的拿捏,很多人无法接受,因此,这部作品是否是纪录片,播出以来一直有人在争论。

虽然有很多老戏骨的加盟,然而表演却并不出彩。诸如于荣光饰演的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中表扬僵硬,这类「剧情」短板并不少见。同时,整部片子质感远未达到西方制作精良的「纪录剧」的水准,因此颇有「东施效颦」之嫌。况且,其中对六国覆灭的史观的「浅显化扁平化」表现也让很多观众感到不满。总之,《风云烈国之大秦》并未展现金铁木作为中国历史纪录片导演「扛把子」的水准,观众未免「爱之深,责之切」。

2021年《王阳明》横空出世。辛柏青通过剧情化的演绎将王阳明所处的时代以及其个人形象得以视觉化呈现,在「演绎」与「真实」之间力求找到了平衡点,这部作品不仅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也在豆瓣斩获8.4的高分,获得了观众的青睐,很多不愿承认《风云战国之列国》是纪录片的人,却自然而然对这部作品的纪录片属性自然接受。虽然这部作品并非金铁木之作,但是却着实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

而金铁木本人的探索步伐也「缩回」了一些:其新制作的《新鲜博物馆进击的大秦》中,他的保留了专家解说与文物展示,但是却向新的一个领域:「舞台剧」迈了一步。同时,他这部作品也充分融入网络文艺的思维,实现了「因时而变」。

在这部作品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充当「博物大人」,青年演员刘木子担任「新鲜达人」,命名就充满年轻气息。同时兵马俑也「偷偷进修了网络文学」,说出了「我们这么虚伪,有意思吗?」「在线等,挺急的!」这类话语,完全消解了历史的时代性与严肃性,直接拉近了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距离。

不过,在介绍兵马俑的爵位可以通过发型和铠甲区分,以及有些兵马俑的鞋底纹路都清晰可见等「干货」时,这种知识性又毫无缺失。

再来看其中的「舞台剧」表演部分,制作实属精良,灯光布景十分考究。在剧情与讲解的融合方面,似乎有《暗恋桃花源》的影子,充满了一种魔幻的「时空错位感」,但是这种错位并不突兀,反而会让观众兴味盎然。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金铁木的这一最新作品似乎意味着,虽然其对历史纪录片的「剧元素」使用进行了妥协,但是也表明其积极融入当下时代的影视环境进行创新与思考的坚持不懈。只是,由于这部作品仅仅上线一集,它能否贴合受众的需求,还需进一步观察。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能看到真实复原的历史,毕竟还是让历史爱好者怦然心动,因为纪录片毕竟是艺术,还需要与接受者产生共情。通过「剧元素」将观众带到特定的年代,是有其独特的沉浸感在内的。

同时,「剧元素」的使用对于纪录片如何在市场抢占地位,获得更广泛的受众,也具有巨大的影响,毕竟「讲故事」要比「讲道理」更加浅显易懂,能够让这类「门槛高」的影视类别更加亲民。

「剧元素」还会是金铁木纪录片创作的「王牌」么?

总之,「剧元素」在历史纪录片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这点已经获得了业界与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到底是作为「点缀」,对本来历史的事实进行「补充式」的展现,还是能够将其作为纪录片新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未来「剧元素」还能如何进行创新性的使用,还需要创作者们进一步思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传媒1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