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知乎十年,找到自己的答案了吗?

2021-05-21 证券之星
语音播报预计18分钟

怀揣梦想的有志青年,最终被现实打败,再也寻找不到曾经的自己。这就是如今的知乎。

2010年,知乎诞生,创始人周源想法是把知乎做成一个规模空前的虚拟咖啡馆,大家穿梭于此,或者仔细聆听,或者高谈阔论,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诞生之初,知乎也事实如此。知乎社区内往来无白丁,行业大佬、社会精英纷纷齐聚于此,如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和马化腾等。在社区内创造了大量的干货内容,各种专业的知识,吸引着许多对知识渴望的人们慕名而来。

随着用户圈层的下沉,知乎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难以标签化的口水化内容,包括装X、八卦、低俗、鸡汤和广告,一股脑的全都涌了进来。

「人在飞机、刚下美国」、「博士学位、月入过亿」是广大知乎用户如今知乎的调侃。 比起曾今的知乎,现在的知乎更多的是网友装逼编故事抖机灵的平台。

作为一个曾经的老粉,对知乎的感觉就像一个分开很久的恋人,虽然不再联系,但希望他能过得好点。

“十年磨一剑”,知乎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他的梦想,但也失去他原本的样子。

低调上市 高调破发

相比其他互联网内容平台的IPO,知乎上市显得低调很多,没有连篇累牍的媒体报道,也没有“喜提”热搜。

3月26日晚间,知乎正式向SEC提交IPO申请,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为“ZH”。

此次IPO,阿里巴巴、京东、腾讯、Lilith Games都参与了私募配售,为知乎站台。来自电商、社交、游戏的龙头都看好知乎,对知乎内容生态的认可。

同时各大互联网头部公司,诸如腾讯、百度、快手也都通过投资的方式入局。事实上,腾讯以及百度是给了知乎增加了流量入口,实现用户导流,在流量上对知乎予以扶持。

但是,最让人没有想到的是,3月27日,知乎上市首日遭遇破发,发行价9.5美元,开盘价报8.05美元,收盘报8.5美元,跌幅达11%。

至于为何如此,翻开知乎的招股书,从其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按照移动端阅读活跃用户人数(MAU)和营收规模来看,知乎的确是中国最大的问答社区,但是横向跟其他的综合在线内容社区进行对比,无论是MAU还是营收规模,还是极大的差距。

知乎MAU在7,570万,但付费用户只有300万左右,月付费用户占比只有3.4%。在相似路径下,B站用户对应的付费率是8.9%,而快手直播业务是8.2%

没公布数据之前,按照以往的印象,大家都以为知乎的用户收入水平要比B站、快手要高,自然付费意愿也会更高,毕竟人人「年薪百万」、「985、211」。可是没想到真实的情况却超出大家的想象。

在收入方面,根据2020Q1-Q3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诸如微博、B站、快手等平台,知乎每MAU的收入并不突出。知乎是12.59元,明显低于微博的15.17元,B站的45.33元,快手的84.24元。

目前知乎并没有实现盈利。2019年和2020年的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0.04以及-5.18亿元。虽然2020年有所减少,但其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导致了许多线下营销活动取消或推迟了。

未来,知乎依旧要面对与B站类似的问题,即通过大量费用进行营销推广增加用户数量的时候,如何维持原有的社区氛围,会是用户和投资者所关心的。

上市对知乎而言,是创业10年以来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一个阶段性的发展成果。

不过知乎的7570万月活跃用户,大多数可能都对这个消息无感。上市反而激起了用户对知乎商业化过程中诸多不满的集中宣泄。

知乎的破发,也预示着他并不被资本市场所看好,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华尔街最看重的平台成长性方面,知乎从娘胎里就带着“硬伤”。

内容“水化” 大V出走

知乎在其招股书中称,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问答社区和前五大综合在线内容社区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最值得信赖、并被广泛视为提供最优质内容的在线内容社区。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知乎拥有4310万内容创作者,贡献了3.15亿的问答。在2020年第四季度,知乎的月活跃用户数为7570万。

成立之初的2010-2012年,知乎实现邀请制。前200名用户都是互联网圈的领军人物和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前40天,这些用户在知乎上创作了8000个问题和2万个回答。

邀请制保证了问答的高质量,这些问答也得到了广泛传播,知乎就此塑造了专业、严肃的品牌形象。

但精英小圈子化显然和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征有所相悖,更与知乎作为一个互联网商业公司追求的规模最大化不符。

2013年,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注册用户就从40万急速增长到400万。根据知乎招股书,截至2020年12月31日,知乎累计拥有4310万内容创作者,2020年第四季度平均月活用户数达7570万。

虽然开放注册给知乎带来大量的用户,但与此同时各类低质量、甚至虚假内容开始冲刺平台。很多用户反映,当你打开知乎,各式各样惊悚刺激的虚构类故事会内容已经屡见不鲜,内容质量下滑,博眼球、抖机灵的评论众多。以至于用户戏谑:“编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

知乎的“下沉”还引发了大V出走,对知乎大V来说,在知乎答题已经变成一件收益很低的事,自己的答案在站外转载,获得元高于站内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流量。没费写答案要被杠,收费写答案又要被骂,创作体验已经很差了。这就导致一大批知乎大V选择出走其他平台。

2017年,知乎的最大对手出现。悟空问答掏出10亿元补贴创作者,还一口气从知乎挖走了300个大V。做为知乎的核心“资产”,大V的出走无疑将会给知乎带来致命的打击。

精英化,就意味着相对小众,就要求着力提高单用户价值,才能实现盈利。大众化,就需要继续砸钱,进行扩张规模,努力实现用户增长,用量实现盈利。

不管精英化还是大众化,知乎都无法选择一方抛弃一方。现如今如何平衡双方,知乎似乎还没有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商业化进程混乱

知乎2020年全年取得营业收入为13.52亿元人民币,广告仍占据知乎收入的主要部分,在2019年和2020年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6.1%和62.4%。

不少老用户都反应,知乎的广告越来越多。由于知乎的知识社区属性,为了迎合用户阅读习惯,知乎的广告很多是以“软文”形式出现。就是说,很多广告其实“伪装”成知乎问答形式出现。商业化广告带来了用户体验的下降。

由于形式上受限于图文形式,单个用户的“知乎体”广告价值是明显低于快手、微博等。而且可能广告主有限,所展示的广告也经常广受吐槽,没有实现精准投放。

5月17日,知乎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这也是知乎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数据显示,知乎第一季度营收达4.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2%。另外,该季度公司净亏损为3.247亿元,去年同期为2.013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61.3%。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毛利等各方面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净亏损却在不断扩大。

据知乎表示,亏损扩大的原因在于运营费用的支出。2021年第一季度知乎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3.46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72.51%,相比2020年同期的1.254亿元,增长了176.4%。

从财报得出,知乎在商业化上探索并没有停下脚步,但结果却是差强人意。

打开现在的知乎APP,左上角有醒目的“直播”,首页后面紧跟的Tab是视频和会员,问答中时不时就出现来自“盐选专栏”的付费小说推荐。

用一句话总结现阶段的知乎,那就是: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做不精,以至于用户也渐渐搞不清知乎到底是做什么的。

长此以往,内容的水化和泛化将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最终可能导致核心用户流失,甚至整个社区生态丧失殆尽。

传统的文字也好,新兴的视频和直播也罢,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内容都应该紧紧围绕“答案”来生产,都应该融入进问答社区的生态中来。

毕竟,没有人需要在知乎上看一个降维版的晋江、降维版的微博,亦或是降维版的B站。

知乎的商业化探索方向过杂,导致内容质量下降太快,用户增长面临瓶颈。

如今在知乎上,用户与平台、内容与商业化之间都是一个严重撕裂的状态,曾经的早期用户因知乎逐渐向大众化和娱乐化转变而不断离开;而对于那些通过流量入口涌入的用户而言,他们在知乎上找不到像其他短视频平台上一样娱乐内容,也极少愿意贡献时间。

总结

知乎的故事远未到结束的时候,但作为一个千万级别用户共同的精神家园,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较为体面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它将长期面临的艰巨考验。

在资本市场的利益裹挟下,知乎像是一个焦虑的年轻人,想要抓住一切赚钱的机会,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变现风口,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做不精。

现如今知乎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商业化与是社区生态之间的矛盾。怎样让商业化与社区生态更好的融合,作为一个知乎资深老粉,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有问题,就会有答案”这是知乎的slogan,也是知乎的核心。所有内容的形式应该都要围绕着“答案”进行生产。

二,商业化必须建立在第一条的基础上。广告和知识付费是比较适合知乎的商业模式。

三,要给予优质内容创作者更大的利益,知乎作为一个内容社区,创作者才是核心资产。

最后,衷心希望,知乎能够不忘初心的走下去。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