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纤细的现实,丰满的期望:留学生求职记

2021-05-20 21世纪经济报道
语音播报预计13分钟

初夏已至,盛夏就在转角,商架上早已摆满了汽水与冷饮。可于海外学子而言,不论其归国与否,此时的滋味不只是西瓜、荔枝般的清甜味,更多的是“春招已过,秋招未知”的悬心清苦。

国内普遍语境中,毕业季总是与求职季挂钩。在“间隔年”(Gap year)观念仍为小众流派之下,每逢毕业季,数百万的毕业生头上都顶着一个大难题——找工作。如今,即便是应季的国内毕业生都在为“就业”二字而头大的环境,错峰结业的海外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被撤回offer、被质疑所学。一端是不愿调降太多的期望,一端是对方所认为的缺乏实习经验,本就纤细的现实自然很难撑起留学生不算低的求职心。

留学生回国求职逐季叠增

6月与11月是全球留学生的主要毕业季,这二段时间都恰好避开了国内传统校招时点。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留学生回国工作趋势愈发明显,英美留学依旧是海归群体主流。岗位竞争依旧激烈、经历不相匹配、大量归国的留学生群体等在留学生求职过程中设置了一道道门槛。

数据显示,回国求职应届留学生同比增速自2018年初至2019年上半年没有明显变化,但自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回国留学生占比上升至28.3%,并于去年第二季度触及高峰,高达195%,虽随后略有回落,2020年第四季度增速为42.7%,较2018年一季度18.8%仍高出不少。

而2020年留学生求职所在国家里,英国、澳大利亚及美国等留学大国仍排在前端,可即便是在俄罗斯、西班牙、德国等相对冷门国家里,求职人士同比增速仍远在60%上。

不可否认的是,毕业时间的不同在正常年份中反而给了留学生一些红利,利用相差半年的时间,因国内大多数公司也往往默认11月、12月毕业的留学生依旧可在下一年被视为应届生,留学生得以同时兼顾国内的秋招与春招。而在惯常情况下,时间、空间都不同的留学生虽无法亲临面试现场,却可以在海投过后收到些许线上面试机会,最后有幸入职还算心仪的公司。

然而,在全球经济、疫情局面连番波动,各国失业率飞升的大势下,上述情况明显不适用在去年或今年的欧洲、北美、澳洲等留学生。已经毕业半年、一年或即将在不到一个月之后毕业的他们在求职中始终悬着一颗心。

“国内的大型企业招募储备员工或者毕业生时,可能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去招募,这也就是国内毕业生的优势,而海归生恰恰会与此擦肩而过”,一位在英留学生对记者感慨,“如此,大多数海归留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只能去投实习岗位,往往一直到下一届毕业生毕业前,才能够正式同公司签署雇佣合同。”

可“白纸黑字”的合同并不意味着求职的尘埃落地。

“别说是春招求职无果了,我甚至都被面试通过的公司撤回了offer”,另一位英国留学生无奈道,“这种还不是个例。还有很多跟我情况类似的同学,包括一些如法律与金融等热门行业的公司都有此番迷之操作。此外,大部分本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确定了工作的同学在历经了疫情中的英国后,纷纷选择在疫情稳定之后回国发展。”

“不确定”是从去年年初至今的热门词汇,也是留学生从如何正常学业、毕业至找工作的始终要面对的情境。记者询问的多位在欧美、澳洲的中国留学生表示,“被冻住的留学年”后,学业与就业两座山头,使他们自感压力很大,只能一边走,一边看。

“职场菜鸟”海内外双线海投战术

在法留学生Anges将于今年11月毕业,近期有数门期末考试。如今,她在实践了三个月的海投战术后十分疲惫。“我现在很不喜欢别人问我今后打算,目前我要准备五门期末考试,每门都关乎最终能否顺利毕业。与此同时,求职群里不断放出的申请也需要随时盯着,还要时不时协调面试时间。”

为了国内、国际求职两手抓的Anges在今年大年初二就登上了回法国(先转英国)的航班,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航班上满是留学生,均计划返回学校边继续学业,同时关注国内与国际的求职动态。

“我两手抓,但结果两边都没抓到”,Anges直言,“比如,汇丰银行我从笔试到‘三面’,最终收到的还是拒信,于我而言,这比最初就没有回复打击还大。”

缺乏实习经历也是留学生就业的一道阻力,为积攒所谓的经验,被视为“职场菜鸟”的他们甚至不得不在毕业后依旧贴着“实习生”的标签。

去年6月毕业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生Alice目前在北京一家私募公司实习,已近6个多月了,而转正之事,依旧遥遥无期。

“刚开始毕业,心高气傲,一心要进大投行”,她直言,“从去年年初就一直在美找工作、面试,直到9月签证到期依旧没有想要的收获。费了些周折返回国内,也是先以实习生身份入职,目前在等待未知的转正同时也在投其他公司。”

然而一份看似简单的实习,在今年也并不轻巧。一位澳大利亚留学生对记者表示,虽然各种实习群里每天抛出来的实习信息不少,但大多也都是互联网、咨询等方面,一直想要去智库实习和工作的他苦于无处投简历。

“我个人实在是没有机会采取海投战术”,这位留学生说,“智库开放的实习机会都很少,更别提正式职位了。国内像样的智库也不多,这就导致可供我选择的机会少之又少。今年至今,我只投出9份简历,收到5份回复,目前有3家在推进。”

而即便是有了实习经验或工作经验,在一些公司看来,这仍不够。

作为选择回国就业的留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前述在英留学生称,从2019年11月毕业回国后,他就开始找工作之路,前后总共递出了几十份简历,历经十几次的线上面试后,最终选择了上海的一家咨询公司。“但由于种种原因,我第一份工作只做到了今年的一月份,由于这段工作时间不满一年,因此在我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仍然被许多企业看作是没有经验的‘菜鸟’。”

他继而解释,由于对国外了解较少,不少国内企业并不看重留学生在国外的实习经历。“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疫情前暑期回国之后成功地进入字节跳动去实习,并获得了实习证明。当他与另一位同学在国内同一公司的同一岗位相遇时,另一位同学在国外实习经历比他更丰富,但由于公司对国外企业不了解,无法就这些经历进行详细的询问,因此也就无法判断他从这些实习中获得的经历的真假,公司最后选择了前者。”

反观自身,他认为缺乏实习经历也是其几个月来求职频频碰壁的主要原因,这也使他不由焦虑起来。

(作者:胡天姣,陈祥乐 编辑:李伊琳)

(责任编辑:李显杰)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