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水滴一点也不“水”

2021-05-08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15分钟

水滴一点也不“水”

时代的贝塔,水滴的阿尔法。

作 者 / 文 雨

编 辑 / 小市妹

5月7日,水滴公司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为每股12美元。由于近期中概股行情普遍走低,水滴公司股价上市首日即告破发。

从长期来看,水滴公司的模式和增长潜力仍然值得关注,如同2018年美团在香港上市之初股价大幅触底后反弹,出身美团的水滴创始人沈鹏,或许能率领水滴复制美团的崛起之路。

1

坡长雪厚

新的技术浪潮开启了通往新时代的大门,互联网在21世纪的跨越式发展为当下的产业革命做了厚重的铺垫,很多传统行业都因“触网”而被颠覆或重新定义,保险显然是其中之一。

销售环节成本高昂且直接决定收入能否实现,是保险业长期以来的核心痛点,而这也成了互联网最先触及的领域。

大约十年前,互联网保险应运而生,在先后经历了快速扩张、收缩战线、重回高增长的高低波动之后,其发展模式日渐清晰且成熟。

传统保险追求更高的件均和价值率,而互联网保险平台的优势和存在价值则是覆盖和满足更多的场景、需求和人群。

投保便捷、节约时间成本、匹配客户需求,过去几年,集众多优势于一身的互联网保险行业从风起青萍渐成滚滚浪潮,目前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期。中金公司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的规模预计将接近3.3万亿元。

销售端的创新是保险科技最大的看点,而水滴则是这一领域内具有稀缺属性的参与者。截至去年底,水滴公司已与62家保险公司达成合作,提供200种健康和人寿保险产品。

稀缺性的本质是独特性,水滴的很多优势是同业公司难以匹配的。

首先,管理层的经验和履历丰富,以沈鹏为核心的高管团队大多来自互联网大厂,基于互联网的战略性思维和强大执行力让水滴在保险科技浪潮的起伏中游刃有余。

水滴一点也不“水”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

其次,独树一帜的商业模式使得水滴在获客成本和生态场景的塑造上优势显著,公司旗下的水滴筹虽然不直接产生收入,但却是最重要的隐性资产。筹款场景让他人的遭遇对自身形成映射,从而降低疾病相对个体的距离感,进一步提高了保险的转化率,形成一个顺其自然的良性发展闭环,是一种低频但高效的变现方式。

最后,水滴掌握了中国最具开发价值的用户群体。

水滴的用户有70%以上来自三线以下城市,且年轻人居多,而这是一个拥有强大购买力的群体。统计数据显示,年轻人更倾向于在线上平台购买保险,80/90后在新增保单中的购买比例已经达到50%左右的水平。此外,低线城市的年轻人由于生存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具备更高的保险支付能力,来自QuestMobile的数据表明,截止到去年12月,下沉市场中25—40岁的人浏览保险服务app的平均时长是全网所有年龄段用户的3.33倍。

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家正大力支持健康险的发展,以此来减轻社保压力。而且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水平本身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互联网保险秉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更加适应当前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银保监会此前就曾明确表示,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的线上化率要争取达到80%以上。

这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坡长雪厚”的赛道。

2

应时代而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植物生存的前提是随环境改变而不断进化,事实上,达尔文的生物学观点同样适应于当代商业。

水滴将自身定位于“保险和健康服务科技平台”,公司之所以能在群雄逐鹿的时代立足,很大程度上就因为其在过去始终跟随国内保险科技行业的变迁而进化。

流量是大多数互联网产品的生命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互联网保险平台同样以流量优势起家。水滴的业务大多依靠微信体系运营,通过社交裂变直接触及用户,从而快速完成冷启动,与此同时,公司通过水滴筹和水滴互助形成早期品牌效应并完成用户积累。

但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的逐步消退,平台类公司进入存量挖掘转化阶段,向服务驱动型过渡成为保险科技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保险业对互联网平台的诉求也进一步跃升到利用技术能力和数据分析来提高行业的效率。

水滴一点也不“水”

从不在研发上吝啬的水滴显然走在了前列,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水滴的研发投入从6920万元增长到2.44亿元,公司利用大数据+AI技术赋能保险产业,实现全流程服务的智能线上化。除了提升自身的硬实力,水滴还在进行科技能力的输出,2020年,公司的技术服务收入达到1.94亿元,其中主要是通过向保险公司和机构提供保险科技解决方案获得的。

如果说纵向进化的核心是技术的升级,那么横向进化的本质则是产品和服务边界的延展。

当下,中国保险业正处在转型时代,大健康领域是兵家必争之地,水滴整合自身的传统优势,渐变式的切入健康管理领域。

根据招股书,水滴的健康板块包括水滴好药付和水滴健康两大分支,前者主要提供保险创新支付,后者则深耕互联网医疗。至此,通过将保险和医疗健康的各个平台进行广泛连接,一个囊括“保险+医+药+创新支付”的一站式健康管理生态平台就此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同业公司也在做类似的工作,但起点和成长环境完全不同,水滴筹目前的用户数已经超过3.4亿,其有很大概率复制水滴保的成长路径,推动水滴健康管理产业在业内快速形成竞争力。

3

鉴他山之石,寻估值之锚

产业发展,资本先行。

2015年以来,全球保险科技领域的投融资额开始快速增长,韦莱韬悦发布的《2020年全球保险科技融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保险科技领域发生377笔融资,全年累计融资额达7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全球头部保险科技公司联袂登场,掀起上市风暴。慧择在去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GoHealth、SelectQuote和Lemonade等海外公司也先后上市,保险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分量和地位陡增,而这也为外界理性而客观的认识水滴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保险科技虽然属于金融业范畴,但由于有互联网的加持,其成长属性更强烈,因此估值逻辑更加偏向于科技股,也就是采用市销率(PS)的方法进行价值评估。

以成熟资本市场为鉴,截止到目前,在美股上市的美国本土保险科技公司SelectQuote、GoHealth、Lemonade、EverQuote的PS均值在17左右,远超传统保险公司的估值水平。

2020年,水滴的营收达到30.28亿,如果以美股对保险科技公司的平均估值水平为锚,那么水滴50亿美元的发行估值并不高。

水滴一点也不“水”

▲图片来源:水滴招股书

除此之外,估值是对未来的贴现,高增长理应获得高估值,过去三年,水滴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6.6%,如果按照这一增长速度,水滴的估值将很快被消化。

机构预计,到2030年,互联网代销保险收入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是2020年的十倍。对于水滴来说,盈利不是现阶段的首要目标,扩大规模才是王道,公司的营收规模有望持续保持在高增长区间内。

最后,作为水滴的一项隐蔽资产,水滴筹的价值似乎被市场埋没了。Gofundme被认为是“美国水滴筹”,其在2016年的估值就达到6亿美元,截止到目前,Gofundme的累计用户达到1.2亿,远远落后于水滴筹的3.4亿。因此,水滴筹本身就具备不菲的隐藏价值,在评估水滴公司的价值时也应加以考量。

格雷厄姆曾说过:“股市短期内是一个投票器,长期是一个称重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或许会慢慢发现水滴的能量和价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市值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