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中国技工现状调查!佛山遭遇成长的烦恼

2021-05-06 《小康》杂志社
语音播报预计20分钟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中国技工现状调查!佛山遭遇成长的烦恼

正如佛山市委书记鲁毅所说,“慢进步也是退步”。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如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真正变成抢抓创新资源的机遇,是考验佛山引才聚才用才能力的重大现实命题。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建华

“现在的年轻人,再也难找像我们这样能够安心做一份工作的工人了。”在佛山三水某陶瓷厂打工的陈胜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他所在的陶瓷厂里,工人的在岗时间平均不超过6个月,并且“常年缺人”是他们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遍现象。

佛山,我国有名的制造大市,近两年正在谋求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这个明清时就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清末又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佛山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涌现了美的、格兰仕、东鹏、海天、万和、志高、碧桂园、锡山等一批民营骨干企业。

近日,佛山传来喜讯,“2+2+4”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装备制造、泛家居产业集群提前实现万亿规模目标,2020年产值分别达到11221亿元和10719亿元,汽车及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6个产业集群保持平稳发展。在培育发展大中小梯次的制造业企业群方面,全市超百亿企业增至26家,88家获批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

尽管辉煌已经铸就,但在步入工业化后期的大形势下,佛山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接班人换代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尤为严重。《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在佛山采访调研时发现,很多制造业企业都存在招聘难用工难的问题,尤其是生产线的普通工人普遍出现年龄偏大、岗位经常有缺的局面,技术型专业人才更是万里挑一。

人才瓶颈如何破局,已然成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成长的烦恼。

年轻工人的迷茫

陈胜来自贵州黔东南地区,到佛山已有18年了,不但在佛山娶了媳妇,买了房子,还在佛山生了孩子,已完全是个新佛山人。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高中毕业后陈胜带着500元钱坐上了南下的火车,第一站是深圳,在一家电子厂做仓库管理员,因为深圳生活压力大,自己没文化没技术,一年后去了东莞,再后来就来到了佛山。“佛山是全国著名的陶瓷生产城市,当在几个城市混了一遍之后,我决定就留在佛山了。”

“一开始我也是从搬运工做起,你想想瓷砖的重量,那时候还没有现在那么多的机械设备,很多都得靠工人来搬,全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工作起来,一身汗,又脏又累,但是为了生活,大家都乐在其中。”陈胜在这个陶瓷厂工作到现在快12年了,从搬运工到现在的质检主管,“十年磨一剑,工作再也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

说起现在的招聘难题,陈胜也是一肚子话,他所在的陶瓷厂每个月都要到各大人才市场甚至到外地去招聘,每年年初还会和其他企业联合到外省去招人,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另一家企业人事总监对《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分析说,现在广东企业招聘难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广东企业逐渐在转型升级,对工人的要求普遍提高,工资待遇上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但生活成本却越来越高。二是,内地省份也有很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离家近的地方上班,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对家庭也能照顾得更好。三是,年轻人经济压力较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少奋斗精神。

对此,陈胜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工厂里的工人平均在岗时间不会超过六个月,20多岁的年轻人,尤其是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没有房贷的年轻人,他们基本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些家庭父母还可以支持一下,根本就没有经济压力,苦的、脏的、累的、钱少的活都不愿意干。”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在佛山随机采访的多位20岁左右的年轻人,男孩普遍反映工作太累,钱不够用,现在的工作只是过渡一下而已。从外表来看,他们都还像是没长大的孩子。而受访的女孩则显得较为成熟一些,但也多是因为要“支持家里”。

作为顺德一家知名的小家电生产企业副总经理,李天成表示,“不仅普通工人找不到,技术工人也难以为继。”在他看来,这不完全是工资待遇的原因,顺德作为一个家电企业聚集地,研发人才需求比较多,但现在内地很多地方的家电企业异军突起,对于顺德的家电企业人事部门而言,“可谓是内忧外患”。

机器换人为工业提速

当今,伴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势不可挡。通过发展“智能设备”、建设“智慧工厂”、研究“智能产品”等一系列举措,佛山强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高端装备产业高度集聚发展。

在佛山国家高新区核心区里的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佛山新鹏机器人的生产组装车间内排列着不同的机械手,这些设备最终将会应用在众多陶瓷企业的生产线上,从而实现“机器换人”。

新鹏机器人切入的是佛山陶瓷卫浴产业,以定制化思维为企业提供整线的自动化生产集成系统,目前已在新明珠、东鹏、箭牌等知名陶瓷卫浴企业获得成功实践。“机器人系统集成,解决的是工业机器人如何直接应用到制造企业的问题。”佛山市新鹏机器人总经理秦磊解释说,通过对生产线及电气的成套设计,在工业机器人与行业应用工艺之间实现有效对接,解放相应生成环节的人力,将有利于应对解决制造业招工难问题,同时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线及电气的成套设计是研发的重点和难点,新鹏切入的正是这个点。目前新鹏机器人在集成系统研发上已成为国内细分市场的翘楚,而相对充裕的资金以及目前在佛山陶瓷卫浴制造业因口碑而赢得的市场,正是新鹏继续投入研发的保障。

秦磊透露,新鹏最近新开发并已应用的一套系统,已能实现“工人教一遍,机器人便学会了”。这套集成系统通过采集人工操作动作后自动生成程序实现快速换产,一般只需时10—30分钟。

相比之下,佛山市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则致力于突破工业机器人制造难点,一直在研究“运动控制”这一核心技术,其研发的技术已接近国际一流水平,同时也在为佛山本土企业的工业技改服务,其提供的行业性装备自动化改造整体方案正在让佛山本土企业受益。

如果说,新鹏机器人瞄准的是“工业机器人如何直接应用到制造企业问题”这一产业化重点,那么固高致力突破的便是这工业机器人制造的难点——运动控制系统,这是行业内公认的核心技术。

不过,“硬币”不止一面。“机器换人对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却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接受机器换人的到来。”佛山南海的一家电子加工企业老板陈湘平对记者说,机器换人并不是简单地买几台机器回来就可以了,机器换人对于企业来说,简直是动一次超级大手术,工厂设备更换,流程更新,甚至厂房格局都要改变,而更换之后,还得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维护。这不但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撑,还需要技术保障。“诸多因素导致只有财力雄厚、对本行业信心十足的企业才能如此全面升级。”

机器人时代来了。但就如渔民打鱼一样,汛期来了,而我们却连渔网都还没有做好。”秦磊以此比喻中国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阶段。

机器换人是一种大趋势,早在多年以前,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就曾掀起一股“机器换人”大潮,但是,直到现在,应用“机器换人”的还只是部分生产线,大多生产流程都是人机结合来完成,要真正达到全流程的“机器换人”还需要一些时间。

破解人才发展瓶颈

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湾区内各个城市的人才争夺战越演越烈,甚至香港这样处于传统优势地位的城市也都在加大力度揽才。正如佛山市委书记鲁毅所说,“慢进步也是退步”。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如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真正变成抢抓创新资源的机遇,是考验佛山引才聚才用才能力的重大现实命题。

庄景发,湖北省化学研究院硕士,2013年创立佛山建设西陇化工有限公司,现在该公司已经成为华南地区集成供应配套能力最强的化学试剂生产企业。庄景发来到佛山的那一年,正是佛山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第二年。在历来以农民“洗脚上田”创办企业占主流的佛山,一个硕士研究生创业,在当时还是“凤毛麟角”。

仅仅过去两年,当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陈贤帅2015年到佛山创业时,博士创业趋势在这里已然露出“尖尖角”。据悉,陈贤帅创业的同年,南海区就新引进了“国宝级”专家5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各类创新创业团队21个,甚至德国高级专家工作站也落户南海。更让人惊喜的是,一年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博士沈潇到佛山创业时,佛山人才已经高度集聚,“博士军团”崛起之势席卷开来。当年,仅佛科院就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家级专家48人,录用博士109人,全市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团队19个。

硕士创业、博士下山,在如今的佛山已经不是新鲜词。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佛山新引进硕士超2200名、博士超300名,新增领军人才50多人,省级创新创业团队1个,市级创新创业团队48个,同比增幅达到152%。

随着新产业、新项目建设推进,这个数据还在持续攀升。仅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一个项目,就已经聚集了近900位高层次人才。据了解,启动全球高端人才招聘计划后,未来五年该公司还将引进上万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在参观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办公区时,相关负责人指着正在办公的一群年轻人笑着说,“这里聚集着平均学历最高的一群年轻人。”

以“博士军团”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塔尖”人才流入佛山、扎根佛山,为佛山集聚人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谙人才的重要性,佛山市委、市政府紧扣人才发展需求,连续多年在人才管理体制、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评价激励及服务保障等方面实现一系列创新和突破,同时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工程研发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为人才建造“栖凤巢”,推动各类人才智慧活力充分涌流,关于引才、留才、育才、用才几个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变革已经逐步铺开。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5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