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五一”返乡理财调查:新型理财产品不吃香、银行偏爱推荐定存

2021-05-06 北京商报网
语音播报预计14分钟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早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全民理财的浪潮下,一些地处于三四线城市的小城镇又有着怎样的理财故事?利用“五一”小长假返乡时间,北京商报记者对小城镇居民的理财现状以及银行网点进行走访调查。受制于接受度较低、认知不足等因素影响,小城镇部分居民对银行理财的概念依旧仅局限于储蓄层面,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经理也多向投资者推荐较为安全稳健的定期存款产品。

“五一”返乡理财调查:新型理财产品不吃香、银行偏爱推荐定存

净值型理财接受度不高

“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一系列监管文件落地,将净值型理财产品推向了“C位”,也成为了银行理财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过在“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产品特性下,“难接受”成为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一大现象,这一现象在小城镇理财市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小城镇工薪家庭普遍存在养老、育儿、医疗等生活责任,虽然学会理财有助于改善家庭生活状况,但在调查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大部分小城镇工薪人士对银行理财的概念依旧普遍局限于理财=银行=储蓄的层面。

一位普通上班族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城镇薪资较低,平时闲钱一般都是存在银行,很少买理财产品,对理财产品了解不够,有时候客户经理会推荐一些理财产品,我也会跟着买一些,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选择存款。”

另一位年龄在40岁左右的工薪阶层人士也提到,“前几年还了解过理财产品,那时候都是‘保本’稳坐拿收益,最近一段时间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我一听理财经理说有可能会出现亏损也不想买了”。

从随机采访的部分工薪阶层人士中可以看到,对新型理财产品认知度不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在走访银行网点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一家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现在客户认知度低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做中老年人普及的时候,有的人一听推荐的理财产品是‘非保本浮动型’,就特别害怕是‘高杠杆’产品,会出现在兑付时血本无归的情况”。

当记者问及有没有出现较大程度的亏损时,这位理财经理介绍称,有出现过亏损的情况,但不是特别多,而且也是在客户认知度不够的情况下,提前赎回出现的亏损。例如,此前一款理财产品客户在最高点买入,但买入后出现下跌,这时客户没有长期持有,提前赎回,才造成了亏损,亏损金额大概在本金的0.3%左右,但持有时间满一年的客户最后都没有出现亏损。

对小城镇居民理财产品认知度不足这一情况,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客群总体偏保守,随着近两年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经过近三年持续的投资者教育,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逐步在接受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的现实,逐步学会选择产品,但是这样对投资者的要求就提高了,原本只要看期限、收益率高低就可以,现在要看投资标的、投资风险、历史业绩等情况综合去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小城镇银行在产品宣传推广、银行理财经理培训、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存在差异,对于客群资金量大、客户对新产品的接受度较高的区域,银行在营销方面也就做的功课更足,对于偏远地区,本身客户对新产品的接受度慢、对不保本产品持怀疑态度,银行理财经理也会适应当地客户的偏好优先去推荐保本的存款产品。

定存产品成推荐主流

相较一线城市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小城镇在理财产品推广、投资者教育方面还较为欠缺。在走访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与一线城市银行网点力推的大额存单、非净值理财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城镇银行网点的冷清,理财经理在推荐产品时也多偏爱定期存款产品。

在一家国有大行网点内,并未设置理财产品展示专区,当北京商报记者询问理财产品时,银行工作人员将记者引导至VIP理财室。当记者说明来意后,这家银行理财经理直接向记者推荐称,“你的资金如果能接受长线投资,那还是推荐你买定期存款,现在定期存款利息是3.85%,比一些‘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高,而且没有任何风险” 。

另一家城商行理财经理也向记者推荐了该行的定期存款产品,她介绍称,“理财产品有7天的冷静期,7天内可以撤回,开始计息以后就没办法撤回,之前也出现过有客户已经买了产品,但最后又反悔不投资的情况。如果是较长时间不会动用的资金,可以考虑我行的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很高,在利率方面比大行稍微有一些优势”。从这位理财经理提供的产品信息来看,该行定期存款起存金额均为1万元,期限为一年、两年、三年期,利率分别为2.25%、3.15%、4.125%。

当记者提出不考虑定期存款时,这位理财经理才向记者介绍了几款“非保本”理财产品,并同时提醒称,“理财产品的收益会有浮动,如果出现浮动,客户要接受,目前来看基本都能按照利率兑付,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因为净值型理财产品本来就是浮动收益,存在一定风险”。

另一位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向记者介绍了一款行内的定期存款产品,并告诉记者,现在买得最多的就是定期存款产品,当记者提到有没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时,理财经理又向记者介绍了另一款产品,她提到,“目前都是统一销售总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我们一般很少给客户推荐,因为大部分人不接受‘非保本’”。

谈及新型理财产品在小城镇不吃香的原因,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卜振兴分析认为,首先是小城镇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有限,其次是理财经理的销售能力有待提升,没有向客户传递正确的理财信息,当下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势在必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是大势所趋,底层投资的资产种类也有所增多,从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的角度来看,难度有所提升。

多位受访投资者也在采访中向记者直言,“不会考虑‘非保本’理财产品,无法接受出现亏损,宁可存定期”。

做好客户分层、采取针对性销售模式

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时点已不足八个月,银行不断消化存量资产,不符合新规的理财产品将逐步退出舞台。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8.28万亿元,占比73.03%,较去年同期提高23.88个百分点。同业理财规模0.37万亿元,同比下降56.73%。

保本理财时代即将成为历史,对小城镇银行来说,提升理财经理培训、投资者教育已迫在眉睫。在资深银行业人士王剑辉看来,银行应该首先自己要做好功课,在众多选择中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网点客户群体的金融产品,再来进行全面系统的推荐。

“金融投资者的教育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殷燕敏直言,我国金融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普及相比发达国家依然偏低,大城市的高学历人群聚集,相对来说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较高,但是多数中小城市的投资者金融知识相对匮乏,收入水平也偏低,可以投资理财的资金也不多,更愿意选择风险小的存款产品,对于有一定风险的投资产品于他们而言会有一定的学习门槛,接受度就会偏低。

卜振兴提到,对银行来说,应增加对理财经理队伍的培养,做好客户分层分类,采取针对性的销售。同时,银行要采取手段平抑产品波动,增强客户信心。开发出种类丰富的理财产品,打造理财产品超市,要做到总有一款理财适合客户。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