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互联网巨头被查为何会等同于被重罚

2021-05-02 证券市场红周刊
语音播报预计9分钟

红周刊 特约 | 胡东辉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被立案调查,有两种可能结局,一是违法违规事实不成立,案件撤销;二是违法违规事实成立,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罚。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需要整改。本周一家互联网巨头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消息一出,大家几乎都猜到结局了,公司股价也应声下跌。为什么?因为阿里巴巴被处罚在先,大家都产生了高度一致的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往往非常准确,不用等到调查结果出来,因此被立案调查几乎等同于被重罚。

心理预期串起被查与被罚

阿里巴巴的处罚结果出来之前,大家普遍没有当回事,因为阿里巴巴被立案调查时,刚刚因为违反《反垄断法》被罚款50万元。区区50万元,对阿里巴巴来说根本就没感觉。大家的普遍想法是,这一次再被罚个几百万元也就差不多了吧?二选一又不是阿里巴巴一家这么干过,哪家互联网巨头没干过?那段时间本周被查的互联网巨头股价正欢快地走在一路迭创新高的康庄大道上。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的心理预期就是几百万级别的罚款,这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那其他“阿里巴巴们”还会有什么事?等到罚款182亿的消息一出来,大家这才发现,游戏规则已经变了,因此心理预期也随之跟着变了。

等到本周这家公司被立案调查时,人们的心理预期跟阿里巴巴刚被立案调查时就完全不能比了。因为两者的体量可以相提并论,涉案事由也差不多,那处罚力度肯定会与阿里巴巴相当,因此罚款也会是百亿级别的。阿里巴巴被罚182亿后,公司方面称,不会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这不是开玩笑吗?182亿是全球第二大罚款,不动骨也伤筋了。更何况罚款后面还有整改,业务模式都可能发生重大改变,可谓影响深远。现在轮到了另外一家互联网巨头了,能不颤抖吗?就算公司不颤抖,拿着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也要颤抖,因为心理预期已经高度一致,大家都认定这家公司将难逃一劫。

挑战心理预期吃力不讨好

心理预期这个东西很奇妙,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有着惊人的能量。改革开放之初,要搞物价改革,理顺被扭曲的价格体系。所谓理顺价格体系,就是放开不合理的价格限制,直白说就是涨价,所以当时有一种说法叫价格闯关。当时大家都不懂什么是心理预期,还是按照以前的做法,在放开价格之前,大力宣传价格闯关,让老百姓(603883,股吧)对部分商品的涨价做好心理准备。这个做法大大强化了人们的涨价心理预期,于是形成了抢购风。等到价格一放开,涨价力度之大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老百姓怕钱不值钱,恐慌性购物,见什么买什么,商场里的商品被抢购一空。心理预期的威力令人大开眼界。

股市是心理预期效应最大的市场,不同行业的公司在市场中有不同的定位,依据的都是心理预期。钢铁板块就是低价股的定位,个别新股上市时可能会有例外,但最后都要向板块靠拢,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有些板块定位整体提升,那一定是发生了影响特别重大的特定事件,改变了市场格局。蚂蚁集团原来要在科创板上市,根据的是互联网科技股的定位,估值就相当高。但是如果要把它归入金融股,跟银行股一样监管,市场定位就会大幅降低。决定市场定位的就是心理预期,挑战这种心理预期,不仅吃力不讨好,还会被市场教训。不服不行。

扭转心理预期需要大力量

心理预期也可以被人为干预,但需要非常大的力量才能干预成功。救市就是干预心理预期的典型,之所以要救市,是因为市场出现了恐慌性非理性的下跌,就是俗称的股灾。2015年A股市场从上半年的大牛市到下半年的大熊市,频频出现千股跌停,导致投资者心理预期发生了大逆转。那时候每天开盘只要几十万股就可以让一只股票跌停,而且天天如此,因为市场几乎没有买盘,市场机制已经完全失灵。后来“国家队”入场干预,投入大量资金,经过多次反复,才逐步扭转了人们的心理预期。那时候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导致千股跌停。现在再用几十万股还能轻易打到跌停板吗?

心理预期形成后,要打破是很不容易的。所谓的市场风格切换,大盘股和小盘股的风水轮流转,实际上就是心理预期的大逆转,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反复拉锯。一旦心理预期逆转趋势形成,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近期市场每天都有一只白马股闪崩,说到底还是心理预期逆转造成的,因为这种心理预期具有传导性,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当然,这些都是从大趋势上来说的,不排除少数例外。(文中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