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古梨树下有“新”事

2021-04-29 新华网
语音播报预计8分钟

新华社太原4月29日电题:古梨树下有“新”事

新华社记者 王皓

“十里香风吹不断,万株晴雪绽梨花。”这句出自清代诗人王佩钰的《铜川途次题壁四绝》,展现出一幅梨乡春色的诗画长卷。

诗人所说的“铜川”,即今天的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同川镇,这里栽培梨果树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

每到阳春三月,雪白的梨花竞相绽放,吸引四方游人驻足观赏。不久前举办的原平市第十二届梨花诗歌艺术周,不仅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打卡”留念,还有许多诗歌爱好者在万亩梨园踱步吟咏。

“彼同川梨花,漫山遍野,登岭渡壑,随势起伏,千姿百态。俯瞰则原驰蜡象,谷飞白鹤;仰观则岭生层云,山舞银蛇。”退休教师郝崇荣这样写道。

原平农民散曲社社员李向荣则创作了一首《【双调·太平令】同川镇第十二届梨花节有寄(新韵)》,“花香处洁白纯粹,围湖外云蒸霞蔚。地肥,水美,作为,黄土坡风流娇媚。……展眉,梦随,举杯,梨农们信心千倍。”

同川地处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北纬38度的“黄金纬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非常利于梨果种植。当地特色品种“同川酥梨”皮薄肉厚、含糖量高,已于2013年被批准为全国农产品(000061,股吧)地理标志产品。

如今,同川地区梨树种植面积已达9万亩,年均产梨超过1亿斤。“村村有梨园,户户有梨树”已成为同川的独特名片。当地的梨花诗歌节也不再是简单的旅游观光,已成为梨果产业提档升级的一次新机遇。

同川镇党委书记李志强告诉记者,在今年的梨花诗歌艺术周上,同川镇和一家旅游开发公司签约了价值3000万元的项目,包括梨树认领、梨果采摘以及仓储物流等。

事实上,同川酥梨的革新始于2018年。虽然当地种梨历史悠久,但是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种植,而且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谋生,梨果产业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

村民们认为,当时的状态就只剩下“老人老梨树”了,再好吃的梨没有好的“卖相”也一样拿不出手。

“这么好的底子,浪费了就太可惜了,两千年的地标产品是时候发光发热了。”李志强说,经过再三讨论,当地政府决定先从文化入手,重新激发大家对同川酥梨的信心。

一本书《中华梨果第一乡——同川》、一部宣传片《梨乡同川》、一首MV《我的家乡叫同川》,被老百姓(603883,股吧)称为“三个一工程”的举措,让同川酥梨再次成为当地“热搜”。

记者采访得知,在过去几十年间,从同川走出去的梨果商已超过3万人,活跃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听闻老家的梨子又“火”起来了,而且政策上又有扶持,不少在外闯荡的同川人开始回乡创业。

1979年出生的王俊义在19岁时,就外出和朋友做水果生意,从山西大同到北京农副产品市场,一干就是20年。如今,王俊义在北京新发地也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从零售到批发,年平均流水能达到8000万元。

在一次回乡洽谈会上,李志强与王俊义结识,并积极引导他返乡创业。有了多年的销售经验,加上开阔的视野,王俊义在同川流转了500亩土地,决定搞标准化梨园,寻找新出路。

“通过标准化种植,既能提升口感,还能给梨‘美美容’,进行分级销售,多方面提高品质。”在王俊义的带动下,超过120户梨农参与到标准化梨园的种植当中,同时也给其他人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李志强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回乡创业者的努力下,同川已经建起6座大型冷库,储存量达到1500万斤。“对于常年用土窑储存的老百姓来说,这可是个开天辟地的事儿。”

地头有了冷库,田间的梨子就更有保障了。“不仅能更长时间保鲜,还能反季节销售,进一步提高梨的品质和价格。”王俊义说,他把同川的梨带到了北京新发地市场上,还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为了让同川酥梨产业走得更扎实,当地还将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提升基础设施,包括防雹网、滴灌设备以及水肥一体池,进一步对接公司,完善标准、品牌、包装、收购、销售等环节。“品牌保护好,价格卖上去,老百姓就能沾上光。”李志强说。(完)

(责任编辑:季丽亚)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