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树木“医生” 给大树体检疗伤的人

2021-04-26 新京报
语音播报预计13分钟

树木“医生” 给大树体检疗伤的人

4月19日,公主坟环岛绿地,周志文测量树洞大小。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树木“医生” 给大树体检疗伤的人

4月19日,公主坟环岛绿地,用于修补树洞的部分工具和材料。

树木“医生” 给大树体检疗伤的人

扫码看视频给树林治病的人 ——树木“医生”

■ 职业档案

1924年,国际树木学会就提出了树木“医生”的概念。树木“医生”要掌握包罗万象的知识和技术,比如树木生理、土壤诊断和改良、病虫害防治等。2018年,北京引入树木“医生”理念。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对树木管护人员、设计人员、病虫害防治人员、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等200多人进行了系统培训,培养园林工匠。2018年、2019年夏天,树木“医生”团队率先对东西城道路、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10余种重点园林树木进行了“体检”,包括油松、银杏、国槐、毛白杨、白蜡、柳树等。“体检”显示,核心区树木优良率约占94%,6.01%的树木存在不同程度的树干空洞、腐烂、枯枝、病虫害等问题,可能会给行人及车辆带来一定安全隐患。今年,北京还将搭建树木健康诊断与风险预警平台。对存在风险的树木,专业队伍将每隔3-5年对其开展“体检”。未来,树木“医生”将向全市推广。

在公主坟环岛绿地,古树参天,满眼绿意。普通市民不留意观察很难发现,一棵十米高的榆树上出现了一个不显眼的树洞,洞口朝天,像一个张开的大嘴。这种“朝天洞”更容易蓄积雨水,加速树木的腐蚀。

周志文及时发现了这个树洞,她和同事爬上爬下忙乎了整个下午,将深达近30厘米的树洞填补好。

在北京,和周志文一样的树木“医生”通过提前给树“体检”,了解树木健康情况,并量身定制治疗方案,防止倒伏树木、枯枝脱落等影响城市运行。

为大树“做手术”

网络上,“树洞”被认为是可以放心倾吐秘密的地方,但在大自然中,腐败的树洞会日益扩大,直到一场风雨将树木摧毁。在公主坟环岛绿地,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绿化一大队养护负责人周志文就在一棵榆树上发现了“隐蔽”的“朝天洞”。

好好的粗壮树干,怎么会形成这样一个树洞?周志文从地上捡起一个“丫”型树杈演示,把其中一个短枝掰断,分叉处留出1厘米长的一小截树枝。“园林工人剪枝时,就像这样没有剪干净,树皮再生长时包不住多出的一小截。下雨树枝受潮、病原菌入侵,裸露出的木质部分逐渐枯死、腐烂,慢慢就形成了树洞。”她边比划边解释,如果修剪方式正确,剪口处树皮可以把伤口包住,树木自身愈合后会形成一个小鼓包。

十几米高的榆树直径约有80厘米,树龄六七十年。如果树洞不补上,可能四五年之后的一场大风就把它刮倒了,轻则压毁树下的灌木丛,重则压坏绿地公园围墙,影响游人出行。

周志文灵活地攀上木梯,抽出尺子测量树洞深度。“这树洞腐蚀走向奔着树心,越靠树心烂得越深,最深处已达30厘米。”

用刀将腐烂木屑铲除干净、杀虫杀菌、刷桐油防腐、用聚氨酯填充树洞……像做手术一样,周志文为这棵大树“铲除病灶,缝合伤口”。桐油干燥速度较慢,刷上几遍等到干透之后,还要用聚氨酯填充树洞,整整一套流程下来,太阳已落西山。

周志文说,上世纪90年代填补树洞是用洋灰,随着科技发展,材料也在不断改进。如今使用的聚氨酯发泡剂在树洞中膨胀有弹性,更适合树的生长,又可以控制软硬度,方便二次修补时清理。

给树治好了病,周志文还要给大树美颜一番。“树洞填充完了,我们在最外面再用褐色的硅胶封层,园林工人们反复调色,尽量使硅胶颜色贴近树皮本身颜色,有时候还会画上树皮纹路,将‘疤痕’遮住,让树木更加自然美观。”

发出树木风险预警

周志文干园林工作20多年了,最近,她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呼——树木“医生”。

树木“医生”在中国还是个新鲜的名词,但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2018年,北京引入树木医生理念。此后,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办)邀请日本专家,对北京树木管护人员、设计人员、病虫害防治人员、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约200余人进行了系统培训。这其中,就包括周志文。

北京的公园、老旧小区、胡同中的行道树,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栽种的。经历大风暴雨等天气骤变,变老和生病的树木极易发生倒伏风险。7-9月,北京突发性灾害天气发生频繁,大树被连根拔起、砸中停放车辆的事件也相应增多。

在周志文看来,除了养护、诊治,树木医生还有个重要任务——发出预警。“我们要对树木进行风险排查,分析树木的生长态势,提前采取措施。“近几年,我们的工作越来越细致,每次遇到极端天气,我们就要去道路巡查。”她说,风雨造成树的折枝、倒伏,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提前做好措施,比如修剪、保养根系,就可以减少危险发生。

“‘树木医生’的工作挺辛苦的,养护工作需要周而复始,就像干家务一样,每天干,不太容易看出成绩。但如果不干或者干得不好,就会显露无遗。如果没有及时排除隐患,一旦遇上极端天气,树木倒伏的后果不堪设想。”周志文说。

判断一棵树是否健康,除了依靠园林工作者多年的经验,也要借助精密仪器。就像医生给病人照B超一样,树木“医生”也有自己的高科技手段。

有些树木外观无异,但树心已空。周志文所在的单位最近购买了一台应力波二维成像仪,成像仪的探头等距钉进树皮中“围成一圈”,通过信号采集器连接电脑。只要挨个敲击探头,电脑上就能画出树木的空洞横截面示意图。

树枝枯损、叶片狭小,也是树木生病的表现,树木“医生”判断其根部缺水或者受损。“以往探根,我们会挖洞,翻开人行道上的砖块,了解树木根系的状态。如今,我们用上了树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把检测设备放在小车上围着树转几圈,就能获知地下一米深范围内根系的生长分布状况。”

讲述

被称为“医生”让我们更有职业认同感

我参加过两次树木“医生”培训的课程,第一次培训是日本老师讲授的,给我们进行树木养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日本,树木“医生”已经是很规范的职业了。以往我们园林工人日常去排查一下树木情况,并没有非常规范。通过与国外专家的交流、学习、借鉴,我们对现有技术进行了局部改进和创新。

如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有更多的公众热爱绿色,认同并支持我们的工作。老百姓(603883,股吧)也越来越懂绿化,有时候树上有虫子了,树叶有病斑了,树枝枯干了,他们会提醒我们。有了大家的共同关注,树木医生工作的开展将更加顺利。我们想把更高品质的绿色带到大家身边。

——树木“医生”周志文

在树木“医生”理念出现之前,我们笼统地称自己为园林绿化工作者。对比“给树看病的”,被称为“医生”让大家更有职业认同感,对于自己的工作职责也更明晰,居民的认可度也更高。

——树木“医生”高发明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实习生 王景曦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