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小巷里的童年真相与多维成长

2021-04-23 青岛财经日报
语音播报预计14分钟

当代童年社会学认为,儿童既是自然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既是现实的存在,也是未来的存在。归根结底,童年是一种文化存在。童年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儿童与现实生活是共生共荣、互哺互证的关系。一方面,儿童是包括生育、养育、教育在内的社会文化的产物,家庭生活是儿童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儿童作为家庭、社会结构的核心部分,在社会现实、家庭文化面前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能动的实践者、参与者、建构者。儿童的存在也反证着社会文化的价值,营构着校园文化的丰富,推动着家庭文化的发展。不仅如此,儿童参与家庭和社会实践恰恰是童年生活的主要构成,是童年生命形态及其精神内核的本质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童年之于社会生活的潜在意义是多重的。既有社会意义上的生命代谢、种族延续,还有文化层面的代际传承、信念传递,更有精神层面的心灵熏染、人格塑型。而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童年生活特定内容形式的具体展开而实现的。这一点在秦文君的儿童小说新作《月光小巷》中深有体现。

故事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写了月光小巷里四个女孩的友情交往和生活体验。小说中,女孩“我”生活在温馨美满的家庭里。爸爸宽厚仁爱,妈妈善解人意,两个弟弟活泼顽皮。暑假里,一家人搬到了有三百多居民的月光小巷。初到伊始,“我”就从“自来熟”的同龄女孩季小红嘴巴里知晓了月光小巷里的种种怪人怪事:不生小孩,酷爱吃零食的关阿姨;几天几夜不吃饭、不睡觉,偷称邻居垃圾,比怪医杜立特还要怪的怪画家季爸爸;未婚生女、凶悍暴躁、声名狼藉的第一怪人花花妈……随着“我”与季小红、大妹妹、花花三个女孩的交往和友情展开,“我”慢慢了解了三个家庭迥然不同的亲情氛围、家庭关系,知晓了成人世界斑驳、复杂的生活内容和情感纠葛,并最终一点一点洞悉、见证了隐匿在平和温润、散漫单调现实背后由邻里冲突、家庭矛盾、亲情挣扎而构成的生活真相、情感真实。所有这些,不仅让四个同龄女孩在包容互助、声气相投的交往中收获了相知相契的友情和成长,而且推动她们在不知不觉中以宽厚平和的方式把握、享受亲情、友情,以积极、主动的行动参与并融入月光小巷所特有的文化、生活环境……

相较秦文君以往多聚焦单个家庭书写城市童年成长的作品(如《男生贾里》《一个女孩的心灵史》《逃逃》《宝塔》等),《月光小巷》将笔触探入儿童生活的社区,以多个孩子和多个家庭呈现城市童年丰富样貌和斑斓图景,显示了秦文君儿童小说题材选择与情节构思的某种新气象。具体而言,小说显示了如下三个层面的价值、意义。

一、以社区生活和邻里关系为坐标全面凸显了童年成长的社会性和完整性。小说中,《月光小巷》是个有三百多居民的城市居住区。作为见证了历史变迁的小小街巷,这里汇聚了不同家庭、各色人等,分明就是一个映现市井风貌、社会风情的小社会。而故事里,一高一矮两个同龄“大妹妹”、心直口快的季小红、身世苍凉的花花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共同的生活空间给予四个女孩相通的社区体验,让她们有了生活交集的机缘和心灵共振的可能。而一起学画的经历则使四个女孩殊途同归,结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小小“命运共同体”。也正是在这样的社区氛围里、生活场景中,个性不同、出身迥异的四个女孩参与并见证了邻里之间的意气纷争与温情和解,达成了家庭与家庭、成人与成人、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成人四个层面的生活交融、生命互动。毋宁说,这不仅是童年生活完整性的表达,更是童年成长真实性的袒露。它充分证明,童年和成长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家庭血脉相依、水乳交融的生态系统。

二、以家庭生活、亲情表达为依托生动呈现了童年与成年的复杂关联。“新童年社会学”认为,“儿童”与“成人”不是小与大、幼稚与成熟、简单与复杂、感性和理性的对立关系,而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互借力、相映生辉、血脉相依、水乳交融的复合关联。惟其如此,儿童生活的整体性与童年成长的真实性、多样性才能够得以确证。《月光小巷》中,秦文君以家庭生活为线、亲情表达为轴,借助12岁女孩“我”的认知推进和情感深入,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个性饱满的儿童和成人形象。故事里,作家尽管并没有浓墨重彩聚焦、刻画儿童形象,但精当、准确的白描勾勒依然让四个女孩、四个成人的个性、心理跃然纸上:“我”的敏感细腻、善良热忱;大妹妹的乖巧随和、勤劳能干;季小红的真诚坦率、爱恨分明;花花的自尊好强,坚强隐忍;老柳伯伯的豪爽刚正、固执己见;季画家的执守艺术、孤高自许……这样错落、繁复的人物关系和现实氛围构成了四个女孩的真实而典型的成长环境。而借助于成人之间的工作关系和邻里之间的人情往来,“大妹妹”、季小红之于家庭的联结,以及“我”在“花园冲突”关键时刻发自内心的感性判断,其所体现的不仅仅是穿针引线的纽带效应、润滑功能,而是对和谐家庭氛围的参与和建构,对稳定、美好邻里关系的创建和推动。从作品的社会意义上说,这显然是作家对儿童与成人、童年和成年两组生命结构、社会关系的印证与重构。

三、以儿童交往和伙伴友情为聚焦深入揭示了都市童年的多维成长环境。诚如前文所说,童年不是线性的个体、家庭、社会活动场景,而是开放、多元、生成的动态系统。在这个不断生长、变化的文化生态中,儿童的成长除了内在的自我驱动、情感释放、心灵孵化与精神觉醒外,还经受着来自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浸润、涤荡、濡化、影响。基于此,真正的童年成长是教育实践、家庭文化、社会活动三位一体共同作用、推动的结果,而非单向的教育促发、激活与反应。《月光小巷》中,一号大院里的人事纷争和生活变迁不仅是四个女孩生活的背景,同时也是他们认识社会、体察人情、感受人性的窗口。借助于这些斑驳、迷离的生活事件,女孩们完成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启蒙和转型。不仅如此,具体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中,来自成人社会的信息链接和情感关联更加丰富、具体,这无疑为女孩们提供了愈加广阔的情感体验与生活实践的舞台。而这则间接氤氲为女孩们生命成长的背景与底色。至于四个女孩以“学画”为纽带而建立的伙伴关系、友情体验,作为他们心灵成长的“第三维”,随着作品情节的聚散、延展,逐渐成为小说一柱承天、浓墨重彩的主线,支撑起了月光小巷中四个女孩生命图景的中轴和主调。

综上,秦文君在《月光小巷》中,通过一个城市小巷的现实生态和市井生活呈现了都市孩子生活、成长的真实图景。错落交织的邻里交往、各个不同的家庭结构、亲疏有别的亲子关系、曲径通幽的伙伴情谊……共同构织出当下城市童年的丰富面貌、斑斓样态,从中则映现出转型社会的丰赡与驳杂。而当所有这些都成为城市童年的内涵时,成长就如同小巷里的月光,温润祥和,清辉遍地,夜夜升起在孩子们的窗前,照亮童年的来路,照亮孩子的梦境和未来。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