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看肖钢、朱民等顶级经济学家“云聚会” 京东科技联合主办的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干货满满!

2021-04-13 和讯
语音播报预计13分钟

  目前全球经济分化的趋势我们如何应对?2021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又将如何?“碳中和”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机遇?……在近日举办的“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一个个全球与中国经济热点问题都在与会经济学大咖们的讨论中找到了答案。

  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京东科技集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和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论坛聚焦“2021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采取线上参会、全网直播的形式,邀请国内顶级经济学大咖学者围绕全球经济展望、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碳中和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教授主持。

  全球经济分化严重

  “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是此次论坛的核心议题之一。与会经济学家重点分析和展望了今年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其中全球经济分化严重已成为各方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发表题目为《全球经济分化趋势的原因与应对》的主旨演讲。肖钢认为,全球经济分化严重,表现为区域分化、产业分化、阶层分化和金融市场分化,造成经济分化的因素包括各国应对疫情的模式不同、宏观刺激政策的效果、数字经济逆势增长和贫富差异过大等原因。应对经济分化趋势应分别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施策,“对于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宜市场干预加以调整的,需要更多的采取有针对性的、结构性的政策工具来予以应对。”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主旨演讲中对肖钢提到的经济分化问题表示认同。他表示,2020年各国政府专注于应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衰退,政策目标集中在推动经济总量上升。但疫情及其后果造成了结构性的经济活动不平衡,也对我国过去十年国内经济增长的大格局产生结构作用。朱民认为,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应推动增长和平衡并重,并多次强调结构与质量高于总量,“今年的政策目标和落地就变得特别重要。看到总量的同时也要看到结构,推动结构的平衡,引领结构的转型,把中国经济放到绿色的、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上,这是今年宏观政策的挑战和目标。”

  京东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史无前例的政策刺激,尽管新货币理论受到主流经济学界批评,但财政赤字化已或多或少在多国付诸实践。与以往经济危机不同,这轮复苏带有不均衡特征,即发达国家复苏要显著快于新兴经济体。从全球范围看,复苏将处于分化状态,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防范疫情蔓延与防止资金大规模流出的双重压力。2021全球经济需在新货币理论实践下寻找突围之路。

  “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6.5%,并且该预测在近期不断上调。”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测,这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最强劲的增长,但是各国之间复苏程度不同。2020年中国的V型反弹一马当先,2021年预期中国9.5%。美国经济在新一轮财政刺激和疫苗普及后迎头赶上,而其他经济体全面复苏尚待时日。

  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后劲

  2021年第一季度已结束,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一季度的中国GDP增速能到多少,2021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又会如何?对此,与会的首席经济学家们认为,作为去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随着宏观政策更加着眼长远,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会是后劲十足。

  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在国内消费和出口拉动下有望实现9%的增速,制造业投资也将在企业收入和订单大幅增长之下明显反弹。今年中国的通胀总体可控,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步正常化,预计三季度有一次小幅的加息,主要会在信贷政策方面收紧,预计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1%。由于今年名义GDP 增长可能接近12%,全年宏观杠杆率可能下降4-5个百分点。

  建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崔历认为,疫情之后复苏比较强的是高科技和先进制造行业。疫情加速了中国经济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潜在增速可能触底反弹。宏观政策逐渐收紧是大概率事件,再通胀会引发长端利率上行,但政策利率可能维持不变。

  长江证券(000783,股吧)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疫情同时具有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两个特征,中国还在弥补全球的供需缺口。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已经由过去快速修复开始向稳步扩张迈进。信贷利率和房贷利率会趋势性上升,银行间市场利率也易上难下。

  “从政策的角度看,2021年是‘转弯’之年”,保银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从投资的角度看,今年是“守住成果”之年。投资者更愿意投向中长期政策更稳定的国家。中国应该考虑长远,加快结构改革。

  “碳中和”将带来巨大机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碳中和”也成为今年参会的首席经济学家们颇为关心的热点话题。多位与会经济学家都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未来三十年中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将为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动力,而金融机构参与碳中和服务方面也有着不少机遇。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将对宏观经济、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目前研究的基本共识是,在今后三十年时间内,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规模将达到100万亿到300万亿人民币之间。

  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积极推进“碳中和”有利于我国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碳中和带来的新需求会刺激全球经济走出总需求不足的陷阱。“这是取决于能不能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问题。每个人都愿意在旧的环境下,觉得这样过得很舒服,但这样很可能让我们错失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则认为在碳中和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也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表示,金融机构从自身运营、持有的资产、融资等层面都可以参与碳中和的进程,以市场化的手段给其他行业的碳中和实践提供更强的激励与约束,助推全社会早日实现碳中和。

  从预测全球经济的政策走向到看好中国经济显示出的强劲发展动力,再到关注碳中和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二十余位重量级经济学家、大咖相聚云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线,今年通过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眺望全球经济未来,聚焦全球视野,助推多维度观点汇聚,实现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策、市场和学术研究的交流互动。

(责任编辑:李佳佳)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