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造车新势力和谁分蛋糕

2021-04-11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41分钟

  很久以前,中国汽车学会付于武对未来汽车行业趋势的描述一度用了“四化描述”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轻量化;最近在参观广汽传祺之时,又获悉了一脉相承的广汽集团(601238,股吧)(传祺和新能源为两个飞翼)的行动纲领:“e”是Experience,代表顾客体验,这是一切工作的核心;“T”是Technology,代表科技创新;“I”是Intelligence,代表智能网联;“M”是Manufacture,代表智能制造,“E”是Electrification,代表电气化;特别是广汽传祺的三大黑科技:钜浪动力系统(包括“热动力经典”汽油发动机的动力及变速系统)、GPMA平台架构(包括数字化技术支撑的“柔性化制造”的智造系统)、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包括“最强大脑”的智驾系统,在“祺云”上的起飞)。说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强大不仅是概念构建能力,更是概念落地能力。


  欢迎您收听今天的新闻天天谈。最近一段时间智能汽车热潮甚嚣尘上,甚至还有传闻说当前共享单车,滴滴打车出行等业务,小米苹果等等这些信息技术公司将会造出怎样功能的汽车。又一轮资本热炒之后,可预见的未来有可能拔地而起多家“响当当” 的智能汽车品牌,还是空留一地鸡毛。欢迎收听今天的新闻天天谈,我是朱秦,首先介绍今天来到节目中的两位嘉宾。一位是清华大学的刘杰教授,另外一位是我们的特约评论员,经济问题专家李犁先生。

  可能舆论不是这么关注,那么最近突然一下,雨后春笋一样。这么多公司突然宣布要造车,有的我们看似一直蓄势准备的,有的是出乎大家意料突然宣布的,这个现象就很受大家的关注。

  当前已经公布的计划来看,请两位给大家总结一下他们要造的是什么车?他们的车会有哪些主要的特色?

  第一,车的概念已经今非昔比

  李犁:

  大家对汽车的看法,确实互联网人士和非互联网人士看,还是不一样,当然消费者看又是另外一回事。那么我们老汽车人觉得。汽车的话就是一个单体,它有四个轮子,一个沙发,这是李书福最早的描述;但是,从互联网人士看来不过是一个像手机一样,或者类似手机的一个智能终端。刚才咱们提及的这几家公司,不管是小米啊,还是百度啊,还是苹果啊,其实他都是一个有互联网血统,或者说叫互联网基因的,所以他们在看问题的时候,恐怕更多的是从智能终端的角度来看这些车。所以他们认为的心目当中的车呢?他可能是一个智能化的一个终端,无非在叠加上通行工具,而我们原来手机作为智能终端的时候,作为处理信息的工具,可能是社交媒体的性质为主;但是按装 APP 以后,能够实现很多智能控制,包括目前和未来的,比如说事先给车预热,给空调预开关等等这些东西,我应该说这些特点,都已经是在智能手机的“时代精神”,而现在的所谓的造车新势力,他们虽然在汽车的力学理论方面,或者说它在很多,例如“配重”,这些刘老师那些关心的领域方面,他们是差得很远;但是,在智能化,也可以说智能造车以及用车等方面(应用方面)经营了这么多年了。我之前所说的,比如说百度,其实都在国内做过一些实验,尤其是百度,比如,在咱们北京的亦庄,以及中国的十几个城市,做过一些无人驾驶、智能驾驶的实验;那么现在就开始落地生根的时候,所以未来与传统汽车的竞争将会越演越烈,当然现在只是一个序幕阶段,那么序幕打开以后会经历几个场景,大家才能把这个所谓的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的真正的区别看得更加清晰;

  刘杰:

  当然刚才你提的问题直接回答就是:应该是打造更符合互联网思维的车,那么就是从现在我们消费者来看,经过20多年的整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其实可以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诸多诸多的便利,也就是说,我们的各种终端越来越多,各种终端的智能化越来越高;刚才提到了,李老师谈到,那么车就相当于智能终端,只不过这个车过去我们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电子终端来考虑还是一个四个轮子的汽车,所以说过去的造车的人更关注的是车辆怎么变得更快、更好、更强;后来,随着我们的环保的要求,就是怎么在一的情况下能保持更好的速度、更好的动力、更好的操控,这才是传统造车人的思维;我们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的这个车要开,一看到有很多的电子的娱乐的产品都在电动车上;但是你要看到真正的世界上的超级赛车比赛车很简单,没有任何其他的设施,又是一个操控,就是一个转向,又是一个离合,其他都没有;所以用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但是当下时代,也就是说,用户对产品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本来汽车就要搭配在变动,最早的搭档是这个收音机,后来了录音机,后来再加上 CD机, 后来我们对于汽车的音响要求高,汽车密封层越来越好等等。前些年,大家提出来汽车的未来发展,其中有一块就是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舱并不完全只是各种产品的展示上都有电子化,这个变化,20年来说,已经水到渠成。那么,实际上,当时我记得乔布斯曾经说过:手机和汽车都是做得层次很低的产品、很烂的产品。而新车的发展,也就随着我们的智能新能源的发展趋势逐渐进展,大家有共识,也就是现在的车应该是既智能化,又有新能源,又有它的舒适性,同时另一边操控上的东西是属于(简单)原始的,也就是说打造一款汽车的标准;已经从过去的做出一辆好的操控好的汽车,变成了做成一辆更智能化的汽车,所以说在这里面就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无论是小米百度还是苹果,在他们的主营业务中,没有乘用车制造的经验;这个车将来要具备什么样的功能;从技术角度讲,他们既要有生产符合安全标准的这些车身,且行驶系统安全;系统的这些技术支撑又要能够实现全新的影响未来的智能功能。

  第二,人才和技术能力的重构

  主持人:

  在技术能力和人才需求方面,他们要如何满足这些需要?

  李犁:

  你提出这个问题很好。从传统汽车过渡到这个所谓数字化的汽车;百度自己定义的就是说智能机器人,但是这方面的技术能力确实是互联网公司强一些,传统车的能力这方面的差一点,但是人家在操控性方面优势延续了这么多年了,刚才这个赛车的例子就特别明显;所以一个传统的赛道过渡到新的赛道上来;怎么样能够在技术能力,在人才需求方面那么满足新赛道。譬如说百度的这个,造车之前呀,我不知道大家听说过阿波罗系统这套系统,在中国它是与传统车企合作,把这套智能操纵系统安上去;在中国试验了一圈儿,后来呢还跑到美国的加州也做了一个。测试结果看来,那确实还可以,还不错,这就刺激了很多的互联网公司包括苹果和小米,他们呢,就把原来传统造车的那些人。有力学知识的,有传统造车操控经验的,整建制地挖过来;实际上就是把这些工程师所携带的那些技术能力,整建制地挖过来。然后,把传统造车硬件的能力,和自己所具备的一些软件能力,或者说自己软件儿比较强的那一部分,与原来传统说硬件比较强的部分联合起来,找到一个交叉点;使得技术比较平滑的转移到智能领域里面有技术能力比较领先的公司。这样的结合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快速的积累的过程,但是这种积累它是所谓“扒来”的,这种技术转移没有一个平滑的不断修正,不断的积累的过程,而是一个快速的拿来主义。所以我担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呢,一方面确实是好事,可以迅速地获得技术能力,迅速地把技术人才挖过来;但是问题就是有多少能力可以结合到新赛道上来;由于新赛道的很多的条件,跟传统汽车,也跟刚才我说的,百度所试验的那些所谓的新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担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技术能力、人才能力能不能在新赛道里面得到一个最佳的整合,所以就是说,它实际上是传统车的优点,与智能化的优点结合起来,而这个集合呢实际上体现了新赛道的特点。我怀疑,会不会这些互联网思维的人做不好新赛道的车......

  刘杰:

  实际上应该说技术能力和人才需求方面,现在来看,就是说凡是制造汽车的,基本上大部分的工程师组成2/3是传统造车的,然后把多领域的技术人才整合了,举例应该是特斯拉是全世界目前电动也好,智能也好综合起来。这些市值比较高,然后再炒作,还是比较强的;另外呢,它的盈利现在还算好;大量的美国的三大汽车制造公司的工程师,整个生产线来看,我们汽车的生产线完完全全就是传统汽车,从软件到生产建设;当前的两种方式:一种是我跟传统汽车厂合作,就是你把你的生产线由我来设定,再由你来改装,就是利用了原有的工程师;另一种那就是我在传统车上加智能化的一些设计。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特斯拉在这方面是做了一个自己的东西,因此也就是刚才李老师说的,如果你无下功夫。完全是互联网思维,这个肯定是不行了,也就是说,真正想做新能源车的人,工程师主体基本上是老的传统工程师,那么第二才是互联网体系,也就是现在整个的汽车设计原来是两块,后来变成三块,现在变成四块,也就是第一是传统的整车集成设计的传统世家,第二是通常我们指的也是传统汽车的驾驶系统包括刹车、发动机的配比,包括气缸喷嘴等设计的整个的顺序,第三体系是自动驾驶。我们必须要提一句,就是说特斯拉他也做了他的车子在设计当中的改造,这个是很难得。

  目前来看。能够做到这一步的还不多,举个例子,曾经媒体有报道。如果在上海的特斯拉这个厂子,他把整个底盘后面架构的设计,进行了一个整合,一体冲压多个部件,改进是整体一次冲压;(传统)造车的脸上非常的没有光彩;但他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原因不是把整体的底盘全部冲压,他只做了除驾驶座位,而是我们后备厢下面的部分进行了热融冲压,什么概念呢,他降低了制作成本,特斯拉“诸多弊端”的降价措施重点在平民化,就是降成本,该保留的要保留;它是通过这个方式,也就是聪明的热力学设计;因为热铸造压枪喷射进去,理论上达到没有缝隙,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另外,一个整个的热力学的包括热动力学规律变化,在车的底盘上做这种改进,预测的安全有没有影响呢?肯定有,但他挑的(部位)是影响最不大的,是你的后排的座位加上后备箱下面,也就是动力冲撞对于车的保护的要求标准较小的部分(车要撞到这儿是小概率事件,基本上是车毁人亡的情况),所以说是 “投机取巧”;但是我们从安全角度来讲,传统不大认可;通过这个举例来说,从未来角度看,也可能他做的对,改进非常好,该省的就省了,该不省的就不可能省,相对其它车,经营性很强;就是说汽车的制造2/3而且传统设计工程师的团队搭建,只不过在互联网体系当中,李老师提了在互联网体系当中,国内的车的文化,例如5G的模块,也就是说你的互联网体系,我们车的互联互通、智能化和电动化,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从传统上来说,现在我们知道或许我们有个点烟器,后来逐渐点燃器就演化成为我们的充电器,而且电池充电开始改为无线充电,传统汽车的工程师一定会把它设计到非常合理的位置。但是这种方式,互联网的思路考虑是没有充电的时候,我的车载信号更加畅通无阻,思考是不一样。因此现在造新车的人就是各路多路集合在一起,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单凭互联网思维还是造不了车。

  第三,昂贵的转型

  主持人:

  现在已经有了技术的储备,有了人才的储备。当我们说这些完全没有涉足过这些领域的公司,要做这样的事情,除了人才和技术。还要有资金,请两位换算一下,估算的话,如果从头做起,这个产业投入大概需要多大量的资金。需要怎样的一个资金规模?

  李犁:

  觉得这些企业有没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积累或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资金链条的搭建。为什么说到资金呢,因为这一次我们看到小米在提出他的计划的时候,同时也宣布了一个他们即将的投资量。这个新赛道,拿真金白银开道,缺少的是完全没有可能性,这个门槛就是一个资金门槛加技术门槛。这两个门槛很关键,刚才说的小米的规划我也看了,投资100亿,但是要连续十年的话,大家从一个时如果每年投资额不变的话,还仅仅规划的是研发投入,注意还没算那些生产线的成本,产业链后端的后续服务的成本我都没算,就1000亿了。再说百度,百度到目前为止过去的十年,他已经投入了1000个亿人民币,那么未来他可能还要持续的投入。恒大汽车上市以后,它的市值差不多是6000亿港币,应该说只是它的市值。他要把市值股票质押,然后去银行融资,折扣50%还是好的呢,就可以融3000亿对吧?他能够套现3000亿,把这3000亿去投资,也要十年的话,就是3万亿。那么,我个人是觉得,如果十年是在非竞争的情况下自己慢慢来,没有竞争对手,量体裁衣,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话,可以这样慢悠悠的;可是问题是竞争对手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投入大,大家都在持续投入的情况下,你敢冒险慢慢来嘛?连恒大汽车它也只不过一年,也就是。能够从资本市场上融资的3000亿我觉得不够,所以从整体情况来看,我觉得这个市场,不管是小米,百度,苹果,还是小鹏后来的这些造车新势力,绝对不可能是靠积累,况且有些借 IPO起来的造车新势力,原来就没有钱,是从平地起来,只不过是从资本市场融资,不可能有什么原来的积累,我指的不仅仅是资金积累,还有技术积累原来也是没有的。所以我个人觉得资金这一条不可能靠积累来完成,一定要借助资本市场,换句话说,要求我们国家未来市场开放的融资环境方面,在这个公司治理方面,未来的科技公司是不是能够给造车的业务提供稳定的现金流等等方面,不仅仅指的是企业的收益值得,消费者能不能有持续的收益,换句话说,别说一天到晚你造出的车祸;两天就坏了,然后花上三天去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车,应该说对自己的新赛道是一个毁灭性的摧毁。要是预计到未来可能遇见这么多不确定性的话,可能真的要做一个大的资金的规划,而不是小钱而要砸大钱,还不能乱砸。所以我的个人预计,可能我刚才行业一定是在万亿以上的一个投入,而且是一个持续的投入,可能一年两年都不可能见效。我个人是觉得应该在资本市场里,大家应该保持一个相对客观,冷静的态度。经常的互联网公司的一些人老口出狂言说,我们3年内要独占半壁江山,我个人是觉得这个牛(吹得)稍微有点儿大,因为现在且不说别的,先说新能源车吧,不管是电动的和其他的能源车,只不过在乘用车市场5%左右的一个份额;如果说你能够在三年的达到50%的份额,这个可能性,我看来好像牛都吹得有点儿大。

  刘杰:

  李老师说的我完全赞同,就是说。呃,这个产业呢,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这些企业完全凭自己的这种积累,资金链条上也很美。诶。我们就说他现在一个现代化的完整的生产线,至少得是200亿或甚至在这个300亿的以上,也就是说,当我们电视里面看到的自动化的这个汽车,比都在把这车整装、喷漆的时候,这个生产线大概将近300亿左右,所以说呢,完全靠自己的钱,资金链就打不过。另外一个呢,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百度也好,都投了千亿在搞汽车,你注意他并没有生产车,也就是他并没有出车。包括世界上著名的美国的这个微梦公司所谓的无人驾驶,他的汽车是丰田吧。就算没有重资产,真正一个完整的造车,严格来说是包括你的现代化的汽车生产线,不说软件涉及到每一辆车,光机械等各传动部位600多个部件,发动机跟这个变速箱,我们给你一个4万个组件。这就基本上就是整合200年的这个造车技术的积累;传统车的造车的规划以及缺不了的,那么除了生产线之外,当然还有大量的人工的这个成本。举例来说,就是你比方再不改进,随着我们其他的机械技术的不断提高。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方面的改进;更安全里面的都是其他的研发成本,直接说你的自动驾驶车方面的这种智能化,另外还有需要大量的其他的钱。当然,现在我觉得各个势力特别愿意进入这个造车领域。又是因为另一个终端的所谓的这个电子智能化的这块区域还不是全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苹果也在搞车。苹果、华为,至少操作系统,包括我未来的全面的联动系统的状态下,我能够占据多大的蛋糕;在这里边有这么一个要求,运营商加入迟早而已,因为我们的未来流量,未来我们的目标万物互联的时候,流量将会是三大运营商非常关注的一个蓝海。

  李犁:

  就是刚才刘老师的这个说法,我完全同意,就是说现在还真的不能说新赛道,就是只要两个主要玩家,不能说传统汽车。所谓的这些智能化公司或者互联网,其实还有运营商。就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啊,还有其他的一些大数据公司领导。其实是做大蛋糕以后大家切一块,所以我个人认为,把未来的市场描述为:传统汽车占半壁江山,然而互联网公司或者叫人工智能公司占半壁江山,这种说法不确切,我们还没有完全看清楚这些新赛道未来主要玩家。所以,我个人是觉得还是应该眼光放长远一点站位高一点(笔者:充电桩涉及国家电网,氢燃料电池涉及制氢全产业链等等),不要老觉得这这个事儿只是两个玩家。我觉得这个说法有失偏颇。

  第四,斗转星移

  朱秦:

  我们都记得上一次大量大批的企业投入造车,造新能源车的热潮的时候,大家还记忆犹新,当时有很多客观条件,跟我们今天讨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后来发现有的企业就是奔着政府补贴去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产生了一些违法违规的现象。那么,这一次相信两位比较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在这个时机宣布自己的造车计划。比如从参与的企业,资本,技术还有它盈利方式政策等等角度来比较的话,那么这次我们关注的跟上手刚刚提到的新能源车热潮的时候又有什么区别。

  刘杰:

  今天关注的就是这些造车计划,这些企业这一方面的努力能走多远?我们知道第一次借助电动,因为驱动方式是电动方式,然后我们通常会认为电动方式更加节能,更加这个排放更低。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诸多诸多的新能源车,当然基本上是电动车为主。但是在电动车这一块。我们也知道,大浪淘沙那么迅速,诸多的企业就倒闭了,因为他做不了,你也做不下去,技术储备在随着我们新的政策出来以后,据里面有两件事,一个是我们国家在未来的电动车和新能源车发展当中,这是2035规划;随着近些年车的第一波的浪潮消失,大家对于新能源车或电动车,智能化车我们也有新的理解。2019年的时候。很多领域的对于投资新能源车或者智能化车,他还处于一种质疑阶段,具体包括了传统车厂,包括了专家,包括我们谈到的很多互联网巨头也在质疑,但是到了2020年不一样,这个什么的是属于大家的智能化水平。最新的概念理解上的一个新高度,尤其是现在我们世界上诸多的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也大肆地朝着这方面转移,而我们本来已经走在先列了,再加上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特斯拉在上海的健康发展,奥迪车的盈利状况忽然之间变好了,也就是说,我们造这些车不靠补贴,因此,在这里面,我们在前期已经投入,已经逐渐逐渐的占据了国内的相当一部分市场,也就是说传统汽车企业早就明白未来的新的汽车企业将会替代传统汽车企业;一个丰田车一年的汽油所生产1200美元,但我们现在电动车才能做到类似的成本。上百万的新能源车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么一大块蛋糕,当大家都能切入。所谓造车新势力方面需要补课,当然距离可能比前几年的距离缩小了。

  李犁:

  第一次热潮可以说是在汽车行业外在的环境因素。因为当时的资本方、政策方、技术方,企业方,由于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没有形成真正的共识,但是,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热潮,各方都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尤其智能化这一点,所以外部环境加上内部的环境,或者说内在的动力足了,再有一点,应该说,多多少少是从反方向又推了这些互联网公司和传统汽车一把。为什么呢?就譬如说。传动汽车,没有智能系统,那车不好卖了。互联网公司和所谓人工智能公司就更明显。以小米和百度为例,原来小米出产量出货量多大现在手机的出货量下降了10%,这速度还再往下,他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好向自己的股东交代呀,应该说这些互联网公司是被迫要上造车这条船,否则没法向投资人交代。

  主持人:

  就像两位老师说到的一样,现在企业和资本有自己的东西,让我们从这两天反馈来看,消费者也有他们的期待。都希望中国制造能有创新和创造,我们看到人民日报的评论说说更多的企业进行市场,推动产业加速裂变,也为跨界者创造机会。如何创新求变,打破边界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重新定义汽车产品制造、销售服务等等盈利模式,并且为运营商开辟新路,产业界和消费者都在期待跨界创新。以上是今天新闻天天谈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听。也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分析。

  (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天下无贼。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