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韩国执政党在地方选举遭遇惨败,领导层总辞,文在寅称将接受国民问责

2021-04-09 环球网
语音播报预计10分钟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马菲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伟】7日进行的韩国地方议员和地方政府官员再补选,以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惨败告终,韩国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拿下第一大城市首尔和第二大城市釜山的市长职位。8日,共同民主党领导层决定集体辞职,并将提前召开全党大会,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韩国媒体分析称,这是自2016年国会选举以来,共同民主党首次在全国性选举中遭遇惨败。作为2022年总统选举的“前哨战”,本次选举或对未来韩国政治版图造成影响。虽然共同民主党过去5年间连续4次赢得全国性选举,但目前各候选人的处境、各派势力权力格局因选举结果变得起伏不定,11个月之后的民心向背难以预测。

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8日公布的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在首尔市长补选中,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吴世勋获得57.5%的选票,领先执政党候选人朴映宣18.32个百分点,第三次当选首尔市长。这与2018年地方选举格局形成鲜明对比,那时共同民主党在首尔横扫24个区获胜。这也是保守派势力10年后重新掌权首都,意味着首尔政治版图将发生巨变。在釜山市长补选中,国民力量党候选人朴亨埈获得62.67%的选票,几乎是执政党候选人金荣春(34.42%)的两倍。多数韩国政界分析人士认为,因卷入性丑闻,同属共同民主党的前首尔市长和釜山市长一个自杀、一个辞职,再加上文在寅政府的房地产政策失败、韩国土地住宅公社职员炒地丑闻等,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民心转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首尔和釜山市长补选投票率高达58.2%和52.7%,创下地方领导人再补选投票率历史纪录。在此次再补选的21个职位和席位名额中,国民力量党更是一举豪夺15个名额,在多个地区以压倒性态势获胜。韩国舆论称,此次选举结果“体现了民怨”。

韩国青瓦台发言人康珉硕8日表示,文在寅就执政党在地方议员和地方政府领导再补选中受挫表示,将严肃接受国民的问责。文在寅说,今后将以更低的姿态和更大的责任感治国理政,致力于克服新冠疫情、恢复经济、稳定民生、整治房地产腐败,满足国民的迫切需求。共同民主党代理党首金太年8日晚些时候发表声明称,将谦虚接受此次选举折射出的民意,并为此次选举结果负责。金太年表示,

在共同民主党领导班子辞职后,将尽早举行全党大会和国会代表选举。随着金太年辞去共同民主党国会代表职务,共同民主党决定将于16日提前举行新任国会代表选举。同时,该党还计划下月初举行全党大会,选举产生新任党首和最高委员等。

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预计韩国政府也将加快改组内阁的脚步。国务总理丁世均计划在下周访问伊朗之后就提交辞呈。为集中力量推行韩国版新政等经济恢复工作,副总理洪楠基等经济官员也有望获得提拔。政府此次可能会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内阁改组,一次性换下五至六个部门部长。

韩联社8日报道称,执政党惨败的结局将促使其作出脱胎换骨的改变,而此次选举的操盘手、常任选举对策委员会委员长李洛渊难辞其咎。李洛渊曾担任文在寅政府的首任国务总理,后又出任党首,无法与本届政府在房地产政策等国政运营方面的失误脱离干系,更难以避免此次选举失败带来的政治“内伤”。共同民主党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遭受败选后遗症的折磨。相反,同属于执政党的京畿道知事李在明则因不能以现任地方政府领导身份参选免于承担责任。随着大选临近,李在明的凝聚力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有分析认为,李在明虽被归类为执政党内的“非主流”,但如果能在下届大选中与在野党候选人、前任检察总长尹锡悦形成一对一格局,共同民主党的支持层就有望重新集结。

韩国“KoreaResearch”等四家民调机构8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在下届总统候选人支持度方面,李在明位居第一(24%),与上周进行的类似调查结果相同;尹锡悦位居第二(18%),比上周进行的类似调查结果(25%)大幅下滑;而李洛渊则位居第三(10%),与上周结果持平(10%)。“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民意迅速改变,说明政党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摇摆选民决定选举结果的时代”,韩国《中央日报》分析称,二三十岁选民和中间派对一系列社会问题感到愤怒而倒戈被认为是在野党候选人获胜的重要原因,“不是在野党有多好,而是执政党太糟糕”,因此很难预测明年大选时的民意偏向。

与此同时,韩国疫情再次反弹成为考验文在寅政府又一难题。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8日通报,截至当天0时,韩国过去24小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700例,累计确诊10.7598万例,新增病例为自1月7日以来的最高值。韩国公共卫生专家认为,若不加强防疫措施,有可能出现第四波疫情。韩国中央应急处置本部防疫总括组组长尹泰皓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第三波疫情的持续时间较长,今后的疫情走势虽有待进一步观察,但首都圈和非首都圈的确诊病例规模均有所上升,韩国出现第四波大流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