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在新疆捡棉花

2021-03-30 证券时报
语音播报预计7分钟

在新疆捡棉花

【念念有余】

为了抢收,整个新疆几乎把辖区内所有劳动力都用上了。

余胜良

20年前一个早晨,我蹲新疆棉花地里,满眼都是棉花,手像鸡爪一样,抓个不停,有一个棉花抓不动......醒来,手抓在一个男同学身上。

之前一天,我和这位男同学一起,从大学校园坐大巴到团场空置的一个土坯房里安置下,同学们一溜溜睡在地铺上。然后,大家就开始捡棉花了。田野广阔,新疆的棉田很难走到边。

劳动一天,从床上起来,放在地板上一个晚上的身体,像折尺一样,一节一节的折起来,可以听到骨缝里发出的声音。大锅里做的饭,每天基本上都一样,莲花白炒肉,莲花白多一点儿,肉少一点儿,蒸馒头一流,团场说一种河南方言,又夹着西北味儿,面食做得好。中午就在地头儿吃饭,再热的天,一到树下,风就凉飕飕的了,多数时候吃包子,里面还是莲花白的馅儿。

把棉花从棉桃里抓出来放到绑在腰间的袋子里,新疆叫捡棉花,我的河南老家叫摘棉花,我觉得摘更确切一点,因为棉花开了后,棉桃还在挽留,手指要撮在一起,用些巧力,才能把花揪出来,有时候揪不干净,还要再揪几次。新疆叫捡,把劳动过程简单化了,可能是因为这里棉花更矮,要弯腰,弯腰一两个小时就顶不了,要蹲下,有时候要跪下,一会儿换一下姿势。

捡棉花,手要穿过棉花枝杈,抓住棉花,把手抽出来,不停重复这个动作,直到一棵摘完,到下一棵去,不小心会碰到干棉桃顶上的尖刺,指甲周围就要起皮,刺得厉害,血就流出来。

普通人一天能捡40公斤棉花,我大概可以达到这个水准。要是能到70公斤,那就是大神级高手了,传说还有摘150公斤的,没见过。

勤快的同学早晨很早下地,早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天气凉快,另一个是棉花被露水打湿,容易摘,还有重量。这些都是新疆本地同学才会有的经验,即使在城里上学,收花季节也要去地里捡棉花,团场同学从小学就开始捡棉花,这个时节所有人都扑在棉花田里,教学也会停下来。

那年我们吃着月饼,月亮一览无余,在团场的一个土堆上过了中秋节。这对新疆同学非常常见,他们说月饼都是在棉花地里吃,冷冰冰的。

尽管很辛苦,我们对被安排来捡棉花还是持理解态度。为了抢收,整个新疆几乎把辖区内所有劳动力都用上了,城里闲散劳动力,都被拖拉机拉到棉田里,在城里工作的公务员、国企职工也会被派下去,我们这些在新疆上大学的学生也不例外。

新疆团场一亩地可收皮棉400公斤,一个劳动力忙10天才摘一亩地,如果一家人种一百亩,就需要1万个工作日。新疆的劳动力不够用,到新疆的火车就变成了棉农专列,有些招工靠口头传播,有些团场还要去火车站抢民工,为了吸引民工前来,我记得有年新闻上说奖励捡花冠军回程机票。

团场职工更辛苦,我们忙了一周就走了,棉农干一季也走了,职工们会小心地将剩下的棉花再捡一捡。很多知识分子回忆他们在农场里有多么不易,看得让人心酸,为日常就是如此的农民们心酸。新疆捡棉花的场景,跟我老家农忙季节有点像,抢收抢种季节最为关键,人人都憋着一口气,全部精力用在劳动中,动作和节奏都快了很多,这时节家庭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和收获相比,一切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对农业来说,时令是天大的事儿,我们只有遵从它的命令做事儿。

那时候也有采棉机,但是很少用,机采棉没有收工捡的质量好,卖不上价。现在机采棉价格依然不如手捡棉,但劳动力太贵,团场已基本上实现机采,和我一起捡棉花的同学,也有买了采棉机的。农业劳动慢慢没有那么辛苦,但真正经历过那种辛苦,才会更珍惜农田里产出的一切,才了解有些人曾经多么辛苦过。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责任编辑:董云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