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有名字的田地

2021-03-29 中国农网
语音播报预计11分钟

记忆中,老家门前那条水沟很宽,现在却变成了一大步就能跨过的小溪。从都江堰宝瓶口流淌至此的小溪水,温婉清澈,汩汩灌溉一片又一片有名字的田地。

大卦田、切刀田、麻窖田……老家每块田地都有自己的名字。什么时节,在哪块田做什么事,都清清楚楚,有条不紊。小时候,总听父母亲安排,快给大卦田淹点儿水,把切刀田的油菜砍了,给褡莲子田的麦苗泼几挑粪……田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四季农作物的好坏关系着农民一年的温饱。

一天天,一年年,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期盼着更好的光景。

卦田带来丰收的喜悦

大卦田、小卦田,两田相连。

大卦田一亩有余,小卦田不到一亩。至于田名的来历,是因为与道家占卜用的卦的形状相像。卦,一般是一对。

在道教法事中,打卦问卦时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法器叫做笅杯竹卦。实际上打笅杯的卦有很多种,广泛运用于各寺庙道观和民间。据说,掷出的卦,若一个平面或一个弧面向上,叫圣卦,表示可以,同意,办事顺利。一旦掷出两个平面向上的卦象,叫阳卦,表示神灵主意未定,办事有难度,需要慎重考虑。掷出两个弧面向上的卦象,叫阴卦,表示不可以,神灵不能保佑,成功率低,执意要做可能凶多吉少。

川西平原是道教发源的根基,过去,这里的农家若有要事,也会求人打卦问卦。由此,家里人也对大、小卦田寄予厚望。无论是犁地、除草,还是播种、施肥,都格外细心认真。不过,父亲告诫我们说,双手就是卦,出的汗多,费的神多,留的心多,就该是圣卦。所以,小时候从早到晚,总是看见父母、大哥和姐姐在田间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身影。这两块地灌水方便,土壤肥沃,种水稻的年份多些。母亲认为,土地就是老百姓(603883,股吧)的衣食父母。因此,水稻收获了,父母总是将第一碗米饭用来祭天敬地。祭完天地之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新米饭,欢快的笑声飘向卦田,传得很远很远,整个秋天,都在川西坝子上回荡!

切刀田在褡莲子田的上方

切刀田很形象,刀把刀身很明显,刀刃需要站在高处、居高临下仔细辨认才看得出来。小毛渠里流过的水,在阳光下白白一线,明晃晃的,确如刀刃。切刀田,高朗,向阳,适合种植小麦,如果不出意外,一般都是高产。

紧邻的褡裢子田名字的由来就有点费解了,因为田的形状怎么看也不太像褡裢。褡裢子,是老粗布做成的袋子,中间开口、两端装东西。大的可以搭肩上,小的可以挂腰间。

旧时,这种褡裢比较普遍。由成都到茶马互市贸易的重要集散地灌县古城,四方物资汇聚至此,引来八方商贾云集,不论商人、市民,赶集时都把小件物品和钱币放于裢袋内。平时,将底片搭于一肩,两袋相连搭在肩的前后,形象地被称为褡裢。历史上,褡裢制作一度还算得上一个产业,甚至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都还有人使用。

老家沟湾的褡裢子田,隔年就要种一季油菜。川西坝子的油菜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细根密集。油菜喜欢湿润肥沃的土壤,要求耕作层土要深厚,有机质要丰富,再就是保持肥水能力要强,需疏松通气。在这里,一辈子耕作的农民,不仅熟悉油菜的种植方法,还精通病虫害防治措施。通过精耕细作的付出,春分后油菜花开放得简单大方,却又那样朴实和自信,经过料峭的春风吹拂,悄悄地回黄转绿,一夜间金色尽染山野,形成一片醉人的海洋。

菜花随麦长,田水入池平。每当春风掠过,切刀田里的麦浪、褡裢子田里的油菜花也乘着十里春风,摇曳奔放。如今,许多城里人也在花开时节来此踏春赏花,听花海浪涛,闻田野芬芳,发展乡村旅游正成为农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麻窖田与牛角田的期望

麻窖,与大麻,也叫火麻有关。川西坝子七十年代初都还有大麻种植。春种秋收,大麻砍倒后,打捆放入装有石灰水的麻窖池,浸泡、剥皮晾干待用。到了七十年代中期,麻窖被填平,改造成了麻窖田,既增加了种粮面积,也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与麻窖田不一样,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市场对绿化树木需求大,价格高。大片大片的粮田种上了苗木,牛角田和附近的几块地也改种了苗木。农户粮食不能自给自足,只能大量从外地购入。每一块有名字、没名字的田地,都在期待着自己的土地长出庄稼。

今年秋后,连续下了几天暴雨,沟湾里顺沟两岸的落水田、沱沱田的水稻和玉米被洪水冲得东倒西歪。令人欣慰的是高处牛角田的树木移走了,田里玉米杆上饱满的玉米苞与麻窖田飘溢的稻香给人带来了久违的欢喜。

老一辈农民,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认为“田是根,地是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照季节时令,勤勤恳恳,他们有着和土地一样朴实的愿望: “人勤地不懒,土里出黄金”。

最近回老家,听说又有两位大学生回到村里承包土地。随着种粮补贴的实施,曾经边边角角的袜子田、井坎田、黄沙田的主人都种上了粮食和蔬菜。附近的农业公园、七里诗乡已呈现出了勃勃生机。等过了这个冬季,相信明年春种时,川西坝子上的庄稼会更加茁壮喜人!

作者:刘刚

【作者简介】南港(刘刚),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都江堰市作协顾问,四川省作协、成都市作协会员。其小说、散文、诗歌等散见于报刊杂志。主要出版有《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穿越千年的都江堰故事》和天府文化旅游全彩双语连环画《青城山》《都江堰》。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