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春招·众生相(三)留学生归国求职的机遇与挑战

2021-03-21 北京商报网
语音播报预计13分钟

对众多归国留学生来说,春招和秋招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求学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他们的实习选择和回国时间。但由于和国内企业存在信息差、缺乏校园招聘会等有效路径,留学生们的求职之路呈现出各自为营、各谋机会的特点。同时,据BOSS直聘研究院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寻找工作机会的海归人才规模同比增长了103%,这样的人才回流也进一步加大了求职难度。

由此,在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留学生们是如何应对种种机遇与挑战的?截至3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处于春招阶段的留学生,了解他们的求职故事。有留学生表示,找工作,考验的是求职者们在信息检索、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能力。

回流就业人数翻倍

“从去年开始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在努力修学校的课程学分,想办法尽量早点回国。”就读于渥太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翰(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实际上,他在去年8月份就已经回到国内,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着手准备简历,加入求职的队伍。“原本我在加拿大的时候就在准备实习,但是受到当时疫情的影响,很多欧美公司在裁员或者停止办公,大部分公司也都停止了对实习生的招聘。”

由此,李翰不得不对自己的留学生涯进行了重新规划,并于去年12月结束了最后一门课程。“今年春节之后,我来到深圳这边的公司开始实习,同时也在等学校那边把毕业证寄过来,毕业证到手之后再正式入职。”谈到这份工作,李翰表示,在自己当初刚入学的计划里,并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毕业回国。“如果没有疫情,我的时间轴是今年6月毕业,毕业前还可以在加拿大多待一段时间,到处走走看看。”被打乱求学计划和求职的节奏,是很多留学生在去年和今年面临的生活变化之一,而像李翰这样早做打算,提前回国的留学生也并不在少数。

国外疫情形势的严峻和国内疫情防控的向好,激发了众多留学生回国就业的动力。据BOSS直聘于近日发布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寻找工作机会的海归人才规模同比增长了103%。此外,和2019年同期相比,回国求职的人群还呈现出一定的高知趋势。拥有海外高校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才规模较2019年同期出现增长,其中,硕士增长了1.6倍,博士增长了1.2倍。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开始将目光瞄定国内的就业市场。

而在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看来,国内经济的持续强劲复苏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刺激了留学生的回国需求。

缺乏招聘会渠道成痛点

谈及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阻碍时,李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相比国内的应届毕业生,留学生们缺乏大型校园招聘会这样的求职通道。“和我专业对口的很多工作机会,企业是只去学校里招聘的,我求职的时候也接到过一家公司的通知,让我去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北京)的校区里面试,但我给学校打电话得到的信息是,根据防疫的要求,校外人员无法进校。”

在缺乏招聘会之外,李翰的求职还遇到了种种意料之外的状况,有公司取消了招聘计划,也有公司提高了招聘门槛。“往年和我竞争的可能就是一些普通学校的学生,但今年名校生的比例太大了,很多牛津、哈佛毕业的学生都在和我们竞争一样的岗位。”激烈的竞争环境也进一步印证了留学生回流的进一步加速。

李翰坦言,尽管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但这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逼着他发掘出了更多渠道,寻找更多工作机会。“求职一段时间后,我和一些国内的小伙伴们交流过,发现实际上很多学校提供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很容易造成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处于相对闭塞的状态,而忽略了很多外界的信息。”在此之后,李翰将目光放在了招聘平台上,陆续投出几十份简历后,他进入了七八家公司的面试环节,最后也顺利通过了深圳某互联网公司的筛选,被心仪的产品经理一职录取。“我初期的岗位筛选很简单,就是打开招聘平台的校招页面,把所有差不多的公司和差不多的岗位都投一遍。”海投,是不少留学生们在平台求职采取的主要策略。

“相比于国内的2021届应届生,留学生们在求职主动性上往往更加主动,”常濛指出,“这主要表现在留学生的求职意向更加明确、与招聘者沟通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更强这几个方面。”

职业选择:多元和跨专业

和李翰的成功入职不同,另一位留学生齐森(化名)的求职路似乎更坎坷一点,目前他仍旧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专业度不匹配、缺乏实习经历成为他找工作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我研究生的专业名称是系统科学,这是一门横跨计算机、经济学和电子工程的交叉学科,但这个专业不属于纯技术专业,而且国内也没有与之对应的专业。”在经过一番考量后,齐森把求职目标放在了金融领域,但经历过多次面试都铩羽而归。

“很多面试我都进入了最后一轮,但最后面试官往往会拿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拒绝我。”齐森给北京商报记者细数了被拒绝的理由,“有面试官觉得我学历太高了,培养之后我就会跳槽;也有面试官觉得我相关实习经历不足,可现在单纯找一份实习也很难,实习单位也会看你有没有实习经历;更多的公司觉得我专业匹配度太差,尽管我通过了他们的笔试,面试表现也不错,没有专业的金融学科背景仍然是硬伤”。而在经历过失败后,齐森正在重新润色简历,他的下一步计划是调整求职方向,目标从纯金融岗位转向更为综合化的岗位。“既然我的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那么可能在更综合的岗位上,我的竞争优势更大一点。”

对很多留学生来说,在体验过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学习体系后,他们对求职岗位的选择往往出于爱好、发展、专业匹配度等多维度的考量,部分岗位和领域也成为了留学生们扎堆竞争的热门。北京商报记者从《报告》中发现,金融、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类是当下海归最集中选择就业的三大类岗位。

此外,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复苏,更多海归人才进入了实体经济行业,海归群体在国内的职业选择也逐步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具体数据来看,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选择制造业(135%)、供应链/物流业(132%)、医疗行业(112%)的海归比例显著增长。常濛表示,“留学生们在语言沟通能力、国际化视野和学习的敏锐度等方面表现较好,这是他们的竞争优势”。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

(责任编辑:李佳佳)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