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坚决查处“纸面服刑”“提钱出狱”

2021-03-09 新京报
去App听语音播报

昨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时表示,去年,法院对孙小果等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头目依法判处死刑,通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对赵正永判处死缓、终身监禁,对赖小民判处并执行死刑,彰显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周强表示,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将以全面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坚决整治顽瘴痼疾,坚决查处“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数说最高法工作报告

34.5%

●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3053件226495人,结案率99.4%,重刑率达34.5%。对孙小果、陈辉民、尚同军、黄鸿发等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头目依法判处死刑。

●依法判处财产刑并追缴、没收违法所得,实际执行到位金额1373.7亿元。审结公职人员涉黑涉恶保护伞犯罪案件2668件。通过三年的专项斗争,社会治安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

●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将以全面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坚决整治顽瘴痼疾,坚决查处“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全国法院受理案件在先后突破2000万和3000万关口后,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特别是民事案件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15年后首次下降,充分体现了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显著成效。

2.6万人

去年,人民法院严惩腐败犯罪。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2万件2.6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中管干部的12人,对赵正永判处死缓、终身监禁,对赖小民判处并执行死刑,彰显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积极配合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审理追逃追赃、没收违法所得等案件316件,裁定没收“红通人员”姚锦旗等164人违法所得11.5亿元和位于多国的不动产,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违法所得无处隐匿。

1550人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查处本院违纪违法干警11人;全国各级法院查处利用审判执行权违纪违法干警1550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346人。

152.7万人

去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1.6万件,判处罪犯152.7万人,总体保持下降态势。

焦点1 人格权

让人格尊严受到切实尊重

报告摘录:通过人格权案件的公正审理,让人身自由得到充分保障、人格尊严受到切实尊重,充分彰显我国民法典的人民立场和共和国人民的主体地位。

解读:

昨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举办《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第一场直播访谈。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介绍,当前司法实践中,最为突出的是自然人隐私、个人信息和数据的保护问题。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私密信息通常包括自然人的血型、财产状况、档案材料等。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贺小荣介绍,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中,个人信息的范围可能要远远大于隐私的范围。比如对姓名、肖像的侵犯可能分别构成对个人信息和肖像权的侵犯,而不是对隐私权的侵犯。法律既要保护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人格权益,又要兼顾社会对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

贺小荣表示,由于隐私权是新类型的具体人格权,在理论研究成熟、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前提下,最高人民法院将会择机制定有关隐私权保护的司法解释,不仅可以指导法官办案,也可以规范社会大众的行为。

焦点2 反家暴

筑牢妇女、儿童等免遭家暴侵害“隔离墙”

报告摘录:促进和谐家庭建设。筑牢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免遭家庭暴力侵害的“隔离墙”。

解读:

贺小荣介绍,2016年至2020年,全国法院系统共发出7918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有力维护了家暴受害人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完善涉家暴案件的证明制度。依据《反家庭暴力法》相关规定,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具备三个条件:(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二)有具体的请求;(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实践中,第三个条件存在受害人无法充分举证的问题。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将从两个方面加大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落实力度:一是依法减轻受害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将通过下发指导意见等方式,适当放宽证明标准,同时加大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力度。二是加大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力度。依托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公安、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妇联等部门共同开展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工作。同时,对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行为,依法通过拘留、罚款等方式加大惩戒力度。

焦点3 新业态

加强对新业态从业者合法权益保护

报告摘录:加强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解读:

贺小荣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外卖骑手达600万(美团、饿了么、闪送等),快递从业人员约350万,直播主持人约1000万,滴滴驾驶员约270万,每一个骑手、快递员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因此保护这些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尤为重要。

贺小荣介绍,当前,面对互联网平台用工引发的大量纠纷案件,人民法院一般秉持三个原则:

第一,依法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制定司法政策和审判案件,保障外卖快递、网约车、网约代驾、直播带货等健康有序发展,树立平台企业的规范意识、秩序意识。

第二,依法保护平台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时,对于平台与从业者之间能否构成劳动关系,要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时长、工作频次、工作场所、报酬结算、劳动工具等,企业对劳动者的监督管理程度、惩戒措施等因素来综合认定。构成劳动关系的,应当依法保障相关待遇。

第三,通过司法裁判推动完善综合保障机制。一方面要依法认定劳动关系或者劳务派遣关系,同时也要引导平台企业落实好安全保障责任。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在广泛调研和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审理外卖快递等相关案件的司法解释。

■ 观察

张玉环案写入报告 最高法连续8年提及“纠正冤错案”

报告提出,全国法院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依法宣告656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84名自诉案件被告人无罪。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818件,江西、云南法院再审改判张玉环、何学光无罪。法院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8万件,保障赔偿请求人合法权益。对41.4万名轻微犯罪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对1.2万人免予刑事处罚。

这是最高法工作报告连续第八年提及纠正冤错案。2014年,“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此后连续8年,最高法均在报告中提到冤错案纠正情况,提及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五周杀人案”、张文中案、张志超案等。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