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把笤帚苗打出知名度

2021-02-26 新京报
去App听语音播报

把笤帚苗打出知名度

昨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闫新疆。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闫新疆在内蒙古赤峰市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两年间,累计走过8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两圈。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在赤峰的两年就像过了十年,这里已经是他心里的另一个家乡。当地的一名老乡跟他开玩笑:“新疆,你应该给闺女重新起名,不如叫闫赤峰,这样就算你离开这了,也能永远记住我们这个地方。”

“援二代”主动报名内蒙古扶贫工作

闫新疆是一名“援二代”,因为父亲援疆的经历,奶奶为他取名“新疆”。闫新疆就职于北京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在得知组织上希望派一名宣传干部前往内蒙古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时,闫新疆先回家征询老人的意见。家中父亲中风卧床,还有两个学龄前儿童,都需要他照顾,他放心不下。但奶奶、父亲都支持他参与扶贫,奶奶告诉他:“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征得老人同意后,闫新疆放弃了原单位的岗位,主动报名参与内蒙古的扶贫工作。

对于脱贫攻坚完成后即将开展的乡村振兴工作,闫新疆感慨道:脱贫攻坚是阶段性工程,而乡村振兴是更长期的工程。“我觉得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地发掘适应乡村情况,能长期存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项目,并保障持续规模的资金投入。当然,这样的项目还必须是生态环保的,不能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和农户一起干活、聊天赢得信任

2019年7月,第五批扶贫干部到任不久,这时正是草原最生机蓬勃的时候,只要不开会,闫新疆就往赤峰市各旗县跑、往村里扎,希望尽快了解扶贫项目。“我尽量不在办公室闲着,多去乡里了解情况,如果扶贫工作做不好,首先对不起家里为我做出的牺牲。”

一次从阿旗返回赤峰,路边广告牌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位农妇擎着黄澄澄的笤帚苗,脸上笑开怀。闫新疆一问才知道,那是巴林左旗正在推广的笤帚苗加工产业。沙地养不活庄稼,可笤帚苗却长得带劲,当地用京蒙帮扶资金建起了加工车间,贫困户可在家门口就业。“用工灵活,生态绿色,这项目特好。可各村干各村的,没形成产业体系,也没有品牌。”闫新疆说,他当即决定改道去巴林左旗,希望想办法帮他们打出知名度。

有着多年的新闻一线工作经验,闫新疆知道,宣传品牌需要挖掘鲜活的故事。但要想打开贫困户的内心,获得他们的信任并不容易。十三敖包镇的脱贫典型王文娟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把坎坷和贫病说给外人听。闫新疆并不着急,他从早到晚在车间泡着,和农户一起干活、聊天,从种苗到捆扎、销售,全程参与。到了第四天,王文娟被这份诚恳打动,她邀请闫新疆和村干部去家里看看。

到了王文娟家中,闫新疆和扶贫干部坐在小院里,听王文娟诉说了3个小时,闫新疆跟着哭,也跟着笑,记录下王文娟的故事。很快,笤帚苗项目登上了央视新闻,笤帚苗销路迅速打开,销量同比翻了三倍,政府还因此追加了项目资金。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