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中国国企在改革攻坚中重塑竞争力

2021-01-29 新华网
去App听语音播报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记者王秀琼、王希、赵阳)随着中国全面推进为期三年的攻坚行动,改革热潮正在加速重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有企业。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国企。作为最新的标志性节点,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2022)将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留下强有力的印记。

国有企业活跃在中国最具战略意义和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领域。国资系统监管企业上交税费约占中国税收收入的四分之一。当前,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企改革显得更为紧迫。

“在这种大变局的环境之下,国有企业的稳健运行更加迫切。”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说,“希望通过国企改革取得重大成就来提升国企活力,改善国企绩效,带动所有企业齐头并进地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中央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1%。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国有企业将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2020-2022年被视为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是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发国企活力的重要途径。这一改革允许国企引进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并鼓励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近年来,通过混改引入民资的典型案例包括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以及能源、民航、铁路等多个领域大型国企的旗下公司。

中国国企在改革攻坚中重塑竞争力

位于上海世博园区内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国资委数据显示,2020年央企通过混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2000亿元。上月,总规模达2000亿元的国企混改基金在上海成立,通过市场化运作,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此外,2013年以来央企参股民营企业超过6000户。

“这种双向的混改,推动了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彭华岗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国企与民企的融合将使中国产业链更具韧性,“今后三年,这个趋势将更为明显。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企结合的趋势还会再加快”。

混改也被视为改善公司治理的催化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在推进公司制改革,将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按照公司法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推进混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据彭华岗介绍,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公司制改革已基本完成。

在国资委的推动下,国有企业正在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发活力,包括改革薪酬体系和人事机制,建立董事会,聘请职业经理人,提供股权激励等。今年,国资委还将在国企考核体系中引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市场化指标,引导企业提高效率。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正是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从上世纪70年代默默无闻的地方炼油厂,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油石化行业标杆,这家国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进改革,实现了企业量和质的全面提升。

镇海炼化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莫鼎革介绍说,近年来公司通过精简各类制度流程40%,提升了管理效率,并实施了高度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多元化的薪酬体系,人均产值从2000年的200万元飙升至2020年的1500万元。

“我们的生产加工能力翻了近3倍,员工人数从10000多人降到约6000人,人均效率大幅提升。”莫鼎革说。

随着中国逐步推动能源、铁路、汽车、电信、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被要求退出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国资委数据显示,2019年底以来,国资委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进中央企业切实加强参股经营投资管理,目前已清理退出187项,收回资金34.5亿元。

在重复投资或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严重的行业领域,国企重组的步伐正在加快。截至目前,已有22组41家央企完成战略性重组,中央企业总数降至97家。

三年行动期间,中国将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中国国企在改革攻坚中重塑竞争力

中国宝武韶钢智慧中心。中国宝武供图

全球最大钢铁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正是数次国企战略性重组整合的成果。资源布局的优化促进了公司效率的提升和创新活力的释放。

“宝武将全力打造一家高科技的公司。”中国宝武董事长陈德荣说,“虽然我们生产的是传统产品,但是我们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服务方式,都是高科技的。”

中国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也将有助于增强国企的效率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国资委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赋予了企业更多自主权,包括对全部中央企业年度投资计划进行备案管理,由央企集团自主决定充分竞争领域的子企业混改方案、自主决定公司发行短期债券等部分债券类融资事项等。

刘兴国认为,这一监管思路的转变意味着监管机构将不会过多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国资监管机构从前台退到了后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经营的市场化,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来决定想做什么、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他说。(参与采写:孙雯骥、殷晓圣、许晓青、陈爱平、陈杰、李荣)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