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国金融学年会理事会联合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顺利召开。
31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在首经贸琢玉讲堂隆重开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教授、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教授进行大会致辞,分别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第十七届中国金融学年会理事会主席、浙江大学金雪军教授介绍了中国金融学年会的发展历程,并从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金融学年会的发展定位。中国金融学会年会秘书长、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郑振龙教授基于疫情引发对资产定价、市场情绪产生的极端冲击,提出了对金融创新、金融安全的思考和看法,为学者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永贵教授主持本届年会的开幕式。
随后王永贵教授宣读了本届年会优秀论文名单,厦门大学郑振龙教授、广西大学副校长范祚军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教授、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教授共同上台为获奖代表颁奖。
主论坛阶段,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作了题为“投资者信念的稳健识别”的主旨演讲。汉森教授认为心理情况对投资者信念的扭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投资的回报。他使用非线性期望函数来计算信念的扭曲状况,进而在前瞻性资产价格中嵌入扭曲状况,并用实例说明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先生作了题为“加强中国特色金融学理论研究、助力构建经济新发展格局”的主旨演讲。尚福林结合工作实践和当前的经济形势,认为金融业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完成了从单一弱小到世界金融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任务更加繁重。而长期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面临的各类开放风险也在增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尚福林认为,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金融业应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坚持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建设、严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扩大金融开放促进创新发展的发展路径。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前副总裁朱民先生以“走向高收入阶段的中国金融发展”为题,从金融服务经济结构转型、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大规模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老龄化的居民养老需求、金融服务日渐增长的居民财富的长期安全和增值需求以及金融科技等方面指出了未来的金融发展方向。
三位学者精彩的主旨演讲之后,来自一等奖论文获得者、西南财经大学肖锐作了题为“产业升级、地方政府竞争与最优金融分权”的论文报告。作者梳理了金融分权的总体演变、地区差异,找到了产业升级对金融分权影响的关键证据。
线下论坛部分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随后开启线上分会场研讨。
在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本届金融学年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下主论坛邀请到中国金融学年会理事、各主要财经高校经济金融学院院长、资深教授、知名期刊主编共130余人。线上会议会共收到全球各地论文投稿641篇,经过50位专家评阅,最终选定278篇与会交流。线上会议设有平行分会场70场,近400位经济金融学者参与线上论文汇报和点评,高峰时逾万人在线观看视频直播。
(责任编辑:王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