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1儿童节了,你有没有给自己准备份礼物过节呢?
01、
记得上次写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和大家说过,每一次人口普查后面,都会有人口政策的跟随。这不昨天人口政策也来给6.1送礼了,"DUANG"一下,人口政策从全面二孩,一下进入“全面三孩”的时代。
消息一出,瞬间被推到热搜的第一名。
米米很多群里的好友,一下就进入到了热烈的讨论状态。
比如,本来很正经的政策,发布居然出现了错别字。
本来生育的“育”字,居然新闻里写成了“病入膏肓”的“肓”字,这个错误米米也算是活久见了。
肓字的含义是,身体中药物作用力丧失乃至根本无效的部分。
结合三胎政策,是不是有点尴尬哈~
有的朋友直接造词,认为政策并不能解决大家生育的意愿。
有些朋友参与新华社的投票后,发现投票结果居然是这样的。
还有些朋友,直接开始担心自己晚年的生活。
02、
也有朋友积极帮国家想办法,比如建议国家仿效日本的刺激生育政策。
里昂证券每周时讯《Greed & Fear》的作者Christopher Wood在他的最新文章中指出,东京生育率最高的城区是港区(Minato Ward),在那里,每对父母每生育一个小孩就能够一次性获得高达180000日元(约合11088元人民币)的现金津贴。
在日本全国,出生率提升最多的当属大阪府中之岛的海部市,当地实行了一种“杠杆式的刺激生育政策”:每对父母在生育第一个孩子时能够获得100000日元(约合6160人民币),但在生育第四个孩子时能够获得1百万日元(约合61600人民币)。在2014年至2015年间,该市的生育率从1.66上升至1.80。
所以建议,中国也应该学学这种鼓励生育的方式。
生第一个孩子 奖励5千
生第二个孩子 奖励1万
生第三个孩子 奖励2万
这样就能直接刺激人口的增长了。
政策之下也少不了专家的参与,不过也没逃过群友的群嘲。
为什么每次都有这种抖机灵的人呢?
年轻群体可能有意愿生三胎,但是有顾虑。所以国家优化三胎政策,应该是释放这部分人的生育需求。
至于那种压根不想生,或者只想生一胎,又或者完全没有能力生三胎的人,专家这种话,就好像拿政策逼人生似的。
当然也有朋友想着赚钱,比如有些朋友想着囤积计生用品,还有些朋友在琢磨是不是可以套利生育指标。
03、
不过,也很多朋友说放开三胎也没用,人口问题是无解的。
米米觉得如果放开二胎时,大家认为这样还可以理解,但放开三胎说明了国家对人口问题的决心。
其实在D的领导下,探月,下海,上火星哪一个没有成功,人口问题三胎绝对不是终点,如果三胎还解决不了,生育全部放开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国家未来还会跟随一些伴随政策,来保障生育率的扭转。
这一点其实毋庸置疑,因为中国并不是日本、韩国、欧洲这类国家,中国的国家政策渗透性要好于这些国家的政策渗透性。
04、
从理财角度看,三胎的放开也会伴随着一些投资机会。三胎的放开,代表着人口政策底的来临,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刺激人口增长,国家未来必然会在婴幼儿衣、食、住、用、行、娱、医、教育等多个方面展开更多的惠民政策。
国家往哪里投钱,哪里就是赚钱最容易的地方。
从基金角度看,受益于三胎政策利好,米米看好的基金有3只。
具体的有博时医疗保健(050026)、富国医疗保健(000220)、易方达医疗保健(110023)。
其中提的有博时医疗保健(050026)、富国医疗保健(000220)、易方达医疗保健(110023)概念比较直接,和生孩子医疗需求增加直接相关。
这三只基金对比基金规模的话,博时医疗保健最大,达到56.77亿。富国医疗保健最小,是16.19亿。
基金规模上看,三只基金都是在可持有的范围。一般来说,主动型基金规模在5-50亿比较合适,不建议低于2亿。
从成立时间看,易方达医疗保健是2011年成立的, 博时医疗保健是2012年成立的,富国医疗保健是2013年成立的,都并不是新基金,它们都经历了牛熊市的考验。
从基金经理看,易方达医疗保健的基金经理杨桢霄任职时间最长,达到4年以上,而博时医疗保健的基金经理葛晨,任职时间是3年,最短的是富国医疗保健的基金经理孙笑悦吗,任职时间才1年。
从基金经理任职年限看,博时医疗保健和易方达医疗保健应该更好些。
博时医疗保健和易方达医疗保健这两只基金二选一的话,米米建议看最大回撤谁更小一些。
两只基金最大回撤都是发生在2015年的6月,博时医疗保健最大回撤是50%,易方达医疗保健最大回撤是55%,相比之下博时医疗保健相对更为稳定。
所以,如果看好三胎政策的话,可以定投博时医疗保健。
想要学习购买基金的同学,扫码加小助手进群学习~
(扫码入群)
其实在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心里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要利空杜蕾斯了?
原创不易,点下“在看”,再点下”赞“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秘笔记。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