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那个亏了600万的人,我真羡慕他!

2020-05-29 和讯名家
去App听语音播报

  “最近半个月我都在投简历,收到的结果极其惨淡,我要怀疑人生了!”

  右下角的微信图标不停地闪烁,好友林子哀怨的眼神,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在家宅着,之前是坐,现在是——每天焦虑得踱来踱去。”

  林子30岁了,最近真的有点慌。

  辞职前,他在一个集团某部门做公关负责人,底薪也有10000,跳槽无非想提升薪资。

  可现实情况是,每每到二面或三面,最终谈薪资的时候,他都被刷下来。

  按他的预计是,“今年招聘的条件不像往常般放松了。”

  当然,我理解:在疫情的冲击,企业不再大肆招人,除非是很优秀的人才。

  就业环境状态疲软是自然现象。

  但是我不得不说一句扎他心的话:一个足够优秀的人,并没有行情不好的时候。

那个亏了600万的人,我真羡慕他!

  行情越差,反而是越考验能力长板。

  如果你真的很优秀,你总会有工作。

  所以,让你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的不是疫情,真正出现问题的,是你的能力边界。

那个亏了600万的人,我真羡慕他!

  能力边界一:

  说到就能做到

  你也许看完小标题就要笑了:说到做到还不容易吗?

  老实说,真的不容易。

  我一个朋友,在一家传统电商公司任职。

  由于疫情的影响,上游的供应链停工,海外客户有面临封关的问题,一下子公司断了主要经济来源。

  不过她的老板倒是转型挺快的。

  立马就在某社交电商平台注册了一个账号,利用2月份疫情肆虐的时候,在家全职做这个号。

  同时,她也号召公司全体员工一起转型,让员工都在她旗下注册账号开始在朋友圈卖货。

  当时公司很多员工都碍于面子,虽然在老板的“威逼”下注册了账号。

  但是,完全是完成任务式过日子,打酱油每天随便发发朋友圈,也不建群,分析客户,更别说认真选品了。

  但她却不一样,狠狠地跟着老板去执行。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她每天还要抽至少4小时,每天亲自选品,建群带货,研究社群的运营策略。

  最后,用了一个月时间招募到20个跟她一起做的下线,实现日收入3位数,拥有了自己的管道收入。

  别人划水一阵子丢工作,她却利用这个疫情,打造出自己的能力矩阵。

那个亏了600万的人,我真羡慕他!

  我想起,国内也有名企出现裁员、转岗的现象,比如说海信和碧桂园。

  碧桂园被传转岗3万人,海信也实行末位淘汰制,不少大企业屡屡传出发不出工资的信息。

  所以关于疫情裁员,我的看法是,本质上是企业内的优胜劣汰。

  那么什么样的职场人才会留下来呢?

  谁赚钱,谁有理。

  要不你能力很强,能想能做能开拓;

  要不你执行力很强,老板说什么你都能做到位。

  但是要想成为第一种,凤毛麟角。

  更多的,我们可以选择成为第二类,敢做,肯干。

  想到就立刻干!

  像我朋友这样的人,执行力如此之强,老板已经把她认定为公司的宝藏,离什么裁员调岗肯定是很远的。

  在逆境当中,强执行力,才是一个人保住安稳的永恒定律。

那个亏了600万的人,我真羡慕他!

  能力边界二:

  给自己第二条管道

  最近听一个大咖分享他身边老板们的故事。

  几个老板,据说在疫情中亏惨了,于是约出来喝茶。

  一个说自己亏了少100万,一个说自己亏300万,后来被一个亏600万的哥们秒杀全场,说罢大家继续淡然地一杯接着一杯地喝。

  可能你会疑问,他们亏那么多钱,难道不心疼吗?还能好端端地喝茶?

  是因为,真正的有钱人,管道收入足够多,即便这个生意亏了,他还能靠另外一个生意去支撑着。

  一个人要亏得起,要靠东方不亮西方亮。

  你比如说,现在的中国财富榜前10位的哪个不是手握至少3~4个产业的呢?

  王健林表面上做房地产,其实还涉猎物业、商场、影视;

  还有马爸爸,你以为他只做电商平台?

  他也做支付宝、做阿里影业、做饿了么。

  他们的财富帝国,按照的就是股票投资的基本套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用多元化收益,对冲损失的风险。

那个亏了600万的人,我真羡慕他!

  反观我们疫情中“倒下”的中产和普通人,为一份死工资打拼到底,风浪扑过来的时候,却受不起这样的折腾。

  中产阶级们经济结构的漏洞,就是缺乏管道收入。

  大家赖以为生的只有工资,现在薪水减半,下个月的月供都不知道能不能还得上。

  更别说手握两套月供房的人了,有些人为了积攒现金流,甚至愿意把在供的房子转给别人,情愿把首付的钱亏出去,不至于到时断供影响自己的社会信用。

  这次疫情,缺乏plan B的人,其实是最危险的。

  plan B能创造出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让你遇上困难之时,不至于落入被动的局面。

  所以,经过这次的洗礼,不论是中产还是普通人,都要想方设法地创造自己的管道收入。

  最低成本的方式,就是投资人脉和个人品牌,让技能通过扩散,产生复利。

那个亏了600万的人,我真羡慕他!

  能力边界三:

  错把才华当能力

  你有没有发现,以前高高在上的传统咨询团队,现在都要向新经济格局下诞生的小咨询团队买服务。

  比如说,现在的中小企业想要提高销量,他们不再倾向纸上谈兵的模式;

  而是情愿花钱去参加一些实操训练营,总比买一沓纸质建议书要来得实际。

  所以,问题出在哪呢?

  这个时代,会渐渐淘汰那些拿不出结果的人。

  拿不出实际结果的专业,只能是空中楼阁。

  曾经听到过一个例子。

  一个在广告公司做得很牛逼的创意总监,写的汽车文案相当精致、打动人心,在业内数一数二。

  但当他出来创业,却没有真正的销售能力,缺乏攻城略地的能力,专业技能就成了摆设。

那个亏了600万的人,我真羡慕他!

  这只不过是不计其数的,大公司出来的人创业失败的案例。

  当时我不太明白,大公司出来的人,专业素养都是极好的,为什么竞争不过三流大学出身、一直混在底层的人。

  事实上答案是:他们都熬不到专业产生结果的那一天。

  专业的设计、学院派的打法、精致的流程,也许在大风大浪的市场上都不那么重要。

  所以除了专业,你还要持续地能折腾,不断迭代升级。

  就像上面举例的那个有才华的创意总监,他就败在,没有把技能做成产品的能力。

  能做好螺丝钉,却包装不出一整台机器。

  任何时候,空杯心态很重要,我们都不要做一个有才华的穷人。

那个亏了600万的人,我真羡慕他!

  写在最后

  记得罗胖在《罗辑思维:成大事,不纠结》里面说过一句话:

  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当下,不管过去,不管未来,做当下最该做的事。

  在逆境中,放下包袱,找准一个相信的方向,果断而快速地执行——其实就是当下最该做的事。

  成功都是实践出来的,不要再犹豫了,动手整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维小维生素。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