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领域,精准掌握失业人口数量对于制定政策、评估经济状况以及保障民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究竟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计算失业人口,其计算又有哪些依据呢?
国际上通用的失业人口计算方法是基于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标准。按照该标准,失业人口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一定年龄以上,通常为 16 岁及以上;二是在调查参考期内没有工作;三是在近期有工作的意愿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

在我国,失业人口的统计主要通过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个指标来反映。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这里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 岁以上及男 50 岁以下、女 45 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而调查失业率则是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口进行就业状况调查,从而得出失业人口的比例。调查失业率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就业失业状况。
计算失业人口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政府部门会定期开展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收集关于就业和失业的信息。这些数据能够提供较为全面和准确的人口就业状况,为计算失业人口提供基础。
其次是就业服务机构的登记信息。就业服务机构会记录求职者的登记情况,包括求职时间、求职意向等。这些信息可以作为计算登记失业人口的依据。
再者是企业的用工数据。通过对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招聘、裁员等情况,从而推断出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失业人口的数量。
为了更清晰地对比不同统计方式的特点,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表格:
统计方式 | 优点 | 缺点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数据获取相对容易,能反映登记失业人员情况 | 不能涵盖所有失业人员,存在统计范围局限 |
调查失业率 | 更全面准确反映就业失业状况 | 调查成本较高,抽样存在一定误差 |
准确计算失业人口对于政府制定就业政策、调控经济、保障社会稳定等都至关重要。只有依据科学的方法和可靠的数据,才能得出准确的失业人口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责任编辑:贺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