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如何计算事业单位养老金?这种计算方式有哪些影响因素?

前天 自选股写手
语音播报预计6分钟

事业单位养老金的计算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至关重要,它关乎着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以下将详细介绍其计算方式以及影响计算的因素。

事业单位养老金的计算主要涉及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是指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内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保人员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与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值。

如何计算事业单位养老金?这种计算方式有哪些影响因素?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相对简单,其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储存额是职工在工作期间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及其利息的总和。计发月数则根据退休年龄确定,不同退休年龄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例如 60 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为 139 个月,55 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为 170 个月。

对于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 × 1.2%(具体比例各地可能不同)。

影响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的因素众多。首先是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基数就越大,养老金待遇也就越高。例如,一位缴费 30 年的职工和一位缴费 20 年的职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前者的养老金会明显高于后者。

其次是缴费基数,缴费基数越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越高,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也会相应增加。同时,较高的缴费基数意味着个人账户储存额也会更多,从而使个人账户养老金增加。

另外,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也会对养老金产生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该数值通常较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会相对较高。

以下通过表格形式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

养老金组成部分 计算公式 影响因素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缴费基数、退休年龄
过渡性养老金(“中人”)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 × 1.2%(各地可能不同) 缴费年限、缴费基数

总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想在退休后获得较高的养老金待遇,就需要在工作期间尽可能延长缴费年限、提高缴费基数。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