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中国慈善捐赠2024》发布:高颗粒度数据库研究助力慈善数据基建

昨天 和讯保险
语音播报预计7分钟

  4月2日,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携手易善数据共同举办的“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发布会暨慈善行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会上,《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Giving China 2024)发布,与会人士围绕慈善行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显示,2023年度中国社会组织和红十字会合计接收捐赠款物合计1510亿元,其中企业捐赠1156亿元,占比76.58%,自然人捐赠339亿元,占比22.42%,其他捐赠15亿元。从慈善款项流入的领域来看,医疗卫生排在第一位,投入慈善金额555亿元,占比总慈善捐赠额(1510亿元)的36.73%;教育领域投入375亿元,占比24.86%;社会服务领域投入248亿元,占比16.45%,排在第三位;科学研究投入146亿元,占比9.65%,为第四位;应急救援领域投入61亿元,占比4.06%,位于第五位。

  据介绍,此次报告作为国内首份基于高颗粒度数据库全面、系统分析中国慈善捐赠情况的研究报告,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数据整合路径。报告基于公益慈善组织及企业组织层面、乃至项目层面的捐赠数据、大额收支数据进行统计、推算和分析,数据颗粒度和分辨率显著提升,为行业提供了更丰富和精准的结论。报告不仅涵盖了中国年度公益慈善捐赠总额、捐赠来源、捐赠流向、捐赠领域等宏观数据,还对不同领域和地域的代表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追踪了关键领域慈善捐赠的发展变化趋势。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报告主编蓝煜昕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的发布,旨在推动构建我国公益慈善行业数据基础设施。这份报告不仅为政府、学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了解慈善捐赠生态的重要参考,更期待能为捐赠人和非营利组织的资助或募捐、筹款活动提供决策支持。”

  本次发布的报告还在用户导向方面做出了重要创新。报告不仅提供了面上数据,还尝试站在捐赠人、筹款人的视角来提取数据和呈现结论。例如,在捐赠接收主体的分析中,报告不仅按照传统的分类方式统计了基金会、慈善会、红十字会等类型组织接收捐赠的情况,还根据这些组织作为资方还是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区分了资源型组织、筹款型公募组织、筹款型非公募组织,并通过各地域和各领域的核心机构名单,清晰地呈现了特定领域中哪些组织是潜在的筹款对象、哪些是优秀的资助对象,为实践者提供了更符合其需求的分析结论。

  易善数据负责人、报告联合主编陶泽在研讨会上指出:“用户导向是《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的核心理念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为捐赠人和非营利组织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推动整个公益慈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的另一大亮点是其清晰、透明的方法论。报告在数据获取、清洗以及统计、测算方法论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实现数据结论的可复现性和跨年可比较性。同时,开放的方法论也为行业伙伴和其他学者提供了参与讨论和迭代的机会,有助于推动相关数据统计、推算方法的不断完善。

  会上嘉宾围绕“慈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未来”展开了圆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基础数据缺失一直是公益慈善行业的痛点,而《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的发布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与易善数据的此次合作,有助于我国公益慈善行业数据在全面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提升,也为未来行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责任编辑:牛江)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