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热胀冷缩”中的地摊经济

2020-07-20 亿欧网
去App听语音播报

“热胀冷缩”中的地摊经济

摆摊吧,后浪们。

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道路边是否有小摊贩,是文明城市评比的指标之一。“地摊”一直和脏乱差的形象绑定在一起,一直是城市管理者的“眼中刺”。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这是李克强总理第二次点名地摊经济。一时间“如何摆地摊”从摆不上台面变成全民讨论的话题。

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因为地摊的存在,也许就可以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城市温暖和潮涌。

热度越高,滤镜就越厚,但从某种意义上,地摊里也许藏着普通中国人最真实的消费需求,“地摊热”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中值得发掘却常被忽视的“草根活力”。

地摊回归,促消费保生计

“摆地摊真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尤其是还要赚点小钱的。”

凌晨4点,天还没亮,徐达骑着一辆二手的电动三轮车到批发市场,拉上自己前一天晚上订的各类蔬菜。

42岁的徐达,曾经在老家的服装厂工作,后因工厂搬迁,失去了这份糊口的工作。之后选择摆地摊,到现在也有四年时间,期间卖过衣服、年货、海鲜、水果……“只要能卖的他都卖过”。

到达摊位,已经凌晨5点10分,“今天起晚了,平时我4点三刻左右就到摊位了。”七八点钟是徐达一天当中最忙碌的时候,十点多才有空停下来去打包一碗面条,站在摊位前,随意吃两口。

在徐达看来,摆地摊只是因为“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个两三千,补贴孩子上学和家里的吃穿用度刚刚好。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曾透露过,中国目前14亿人口中,有5亿农民工、10亿中低收入群体。大部分人需要同时面临要养儿、养老、养房等高成本支出,大众消费需求是中国的现状。

因此,创业门槛低、投入成本低、消费价格低的地摊经济回归了。

地摊经济是零售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同一批人群,即低收入人群。地摊为这群用户相互提供了交易机会,可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需求,从而刺激消费。”中央财经大学科技金融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孟祥轶表示。

价格低、品质一般——这个定位在拼多多诞生初期曾被广泛提及。自地摊经济被提出以来,有不少媒体将地摊经济解读为“线下版拼多多”。

“单从价格角度来判断地摊经济是‘线下版拼多多’并不准确。地摊经济属于零散型经济体,由于进货量和摊位面积受限,小商贩对市场产品的价格并无影响,跟拼多多商家的利润来源是不一样的。”孟祥佚认为。拼多多的主要用户来自下沉市场,且基于拼团形成了一定的社交属性和熟人拼团属性。据拼多多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年活跃买家数达到6.28亿。

地摊经济显然是下沉市场的活样本,“地摊经济主要出现在城市或乡村的部分区域,提供部分商品,解决部分人员就业。”黄金管家CEO孙吉光表示。

在孙吉光看来,地摊经济就像我们受伤之后,辅助采用的按摩手段,可以局部活血化瘀。可以期待的是,地摊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经济发展和终端零售复苏。

新冠病毒的突发放缓了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客观来看,中国经济已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而“交易促成场所”是地摊存在的意义之一。

地摊经济从本质来看,是基层百姓维持生计、普通人补贴家用的一种方式。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主。”

“地摊经济通过降低零售流通环节的门槛,短期内解决部分人员就业和刺激经济复苏。好处就是成本低,易操作,见效快。”孙吉光表示。

摆摊“互联网化”

一辆二手三轮电动车、一把秤、20块钱一箱塑料袋,铺开货,一天下来运气好的话,扣除成本徐达一天可以赚三四百,但这也仅限于天气好的时候。

四年的时间,徐达的摆摊工具从两轮电动车换到了三轮电动车,他开玩笑的说,“自从换了三轮电动车,跑路都更快了。”徐达经历了从被城管赶到政策支持。在他看来,摊位是不固定的,哪里有人流摊位就在哪里,但“摆地摊到底能赚到多少钱,这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

曾经的地摊、夜市、街边店,在中国的商业历史里活跃了千百年,而后因现代城市管理被统一化、规范化,但消费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仍客观存在,于是新的商品交易模式应运而生。

地摊经济“复苏”被提出后,电商巨头、互联网企业围绕供应链和金融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提振地摊经济,为小商贩们提供更好的经商环境。

阿里1688发布了“地摊经济”帮扶计划,提供700亿元免息赊购服务,通过供应链、数据智能、金融扶持、客户保障四大维度赋能,为超3000万“摊主”提供进货和经营支持;京东则希望通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保供货、助经营、促就业三方面入手,组织超500亿元的品质货源,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无息赊购;美团宣布启动“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为了帮助商户引流,美团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出消费券,通过引流为小店增收……

地摊是城市的烟火气,随着互联网公司及电商平台不断加入到扶持地摊经济中,现在的地摊跟以往的地摊注定了有些不同,除了烟火气之外,也许会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大众需求。

一位一线投资人何文对亿欧表示:“互联网企业的加入提高了商贩们的交易效率,也反映了线上回归线下,两者开始融合,地摊经济也许会加速这种融合。”

谁能成为最大获利者?

当地摊盛行开来,最直接的收益方不是那些小商品批发市场,也不是路边餐馆,更不是半戏谑下的“摆摊挣二百,打赏挣两万”的直播平台,而是一台手机、一张付款码就可以解决全线交易的移动支付。

显而易见的是,无现金化使得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不断增加,一张正方形的支付码,是摊主与互联网最直接、最便捷的“连接”。

平台方面也对地摊经济给予大力支持。微信支付面向平台超5000万小微商家发布了“全国小店烟火计划”,在线下线上一体化、福利补贴、商家教育指南、经营保障支持方面输出四大全新数字化政策。

在腾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喜文看来,基于支付码这个“入口”,移动支付生态低门槛、低成本、快部署的数字化转型方式持续渗透到各个垂直细分领域,包括最接地气的“地摊经济”。

根据支付宝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数字小店的表现尤其抢眼。

通过支付作为交易链接通道,未来还可以辅助电商平台在金融领域铺设的其他方向,如货物贷款、理财等。

遍地“地摊”的时节,几家欢喜几家愁。

那些商铺以及商铺业主原本期待,等到年中疫情影响降低,消费复苏,可以逐步恢复正常。地摊经济的出现让他们的心情有了微妙的变化。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在凤凰网财经上表示:“地摊经济对商业地产确实有着巨大的杀伤力,可能会导致正规经营者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进而还会带来很多问题。”他认为,正规经营者一旦因经营问题退出市场,商铺、写字楼就可能面临闲置,演变为租金的疯狂下跌,进而影响商业地产开发商。

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受到重大冲击,居民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尤其是一些店铺经营者,面临巨大压力,也确实出现一批从业者因此受到重创而选择关闭。其主要原因就是租金过高,以往没有疫情时,尚能正常运转,疫情下,收入减少,租金及人员工资成为压倒一些店铺经营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银泰商业集团CEO陈晓东有着不同的看法:地摊经济不仅是人间烟火,也是实体商业复苏的信心。消费恢复、就业得到保障,实体商业自然受益,不然空守着商铺也无济于事。

没有风口 开放也要有序

“地摊经济”走红,这无疑是后疫情时期政策重视民生的体现。

因门槛低,短期内会有很多参与者加入到地摊经济中来,但这并不是风口。分散性、流动性强,是地摊最主要的特点,因此地摊经济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对零售行业仅能起到补充作用。

孙吉光表示:“地摊经济局限性很大,仅是宏观经济复苏背景下的辅助手段,只适合少数人群,部分商品、部分区域。”

正如孟祥佚所说,地摊经济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特定的一批用户,随着疫情转好、居民收入提升,地摊经济的热浪将逐渐褪去,眼下更应当关注政策的可持续性。

“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对待它,它会生病。”目前我国多数一线城市的综合整治已基本成型,盲目跟风,必将对治理成效造成影响。

“多年来的治理实践告诉我们,城市精细化治理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稍一放松就可能前功尽弃”,针对这几天被“玩坏了”的地摊经济,北京日报发表社评,上海城管发声称“怕一夜回到解放前”,各地方对全面开放仍持有审慎态度,陆续增加了划定固定摊位、时段限制,还有要求经营食品加工的必须办理健康证等措施,即便开放也要保持有序。

“不管地摊经济还是烟火气,生意还是要继续。”徐达说。

致谢:

以下专业人士在本文写作中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和案例,但篇幅所限不能全部附上,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中央财经大学科技金融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孟祥佚;黄金管家CEO孙吉光;一线投资人何文;商贩徐达等。(文中徐达为、何文化名)

(责任编辑:宋虹姗)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