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香港资本市场正迎来复苏的新格局。伴随监管环境优化和市场机制完善,中概股回归浪潮持续升温;同时,在流动性改善、上市制度改革等多重利好的推动下,香港IPO市场呈现全面回暖态势,融资规模在年内重回全球第一。为此,时代财经推出《港股IPO狂飙》专题报道,关注这场资本盛宴和造富故事。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随着年内全球最大公开募资的宁德时代(3750.HK)正式登陆港股,香港新股市场热度不减。
5月25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网志表示,过去一周香港新股市场热闹,迎来年内全球最大宗的新股上市。今年以来,香港新股集资额超过76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7倍。
近两年,港股IPO强势回暖,消费企业一枝独秀。5月22日递交招股书的IP玩具公司52TOYS,成为最新加入港交所门外排队大军的一员。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包括鸣鸣很忙、遇见小面、溜溜果园、伯希和、椰子水品牌IFBH 等十余家消费企业相继递交赴港上市申请。其中,东鹏饮料(605499.SH)、海天味业(603288.SH)、三只松鼠(300783.SZ)等是已在A股上市的企业。
“大家都希望趁着目前的窗口期,尽快完成IPO。”其中一家正在排队IPO的消费企业表示。
消费股火爆,是企业选择此时冲刺港股的推动力。今年以来,泡泡玛特(9992.HK)、蜜雪集团(2097.HK)、老铺黄金(6181.HK)等三只千亿股凭借强势涨幅,被奉为“港股三朵金花”。截至5月23日收盘,上述三家企业的总市值合计超6300亿港元,年内涨幅均超过140%。
不只是港股,A股市场的消费股也迎来爆发。珠宝首饰零售品牌莱绅通灵(603900.SH)、广东本土日化品牌拉芳家化(603630.SH)、“量贩零售第一股”万辰集团(300972.SH)等股价在今年都创下了超100%的涨幅;而ST加加(002650.SZ)、会稽山(601579.SH)、丸美生物(603983.SH)股价也均涨超50%。
随着近两年线下消费复苏,消费赛道终于走出资本寒冬,迎来了久违的集体繁荣。另据时代财经了解,收紧已久的A股消费企业IPO也有望迎来松绑。
南下资金涌入,消费股打出“翻身仗”
“市场几乎是疯狂的。”
如果说国货彩妆毛戈平(1318.HK)以约1738亿港元的孖展认购额成为2024年港股冻资王只是预热,进入2025年的港股IPO可谓“疯狂”。
1月,布鲁可认购金额超8000亿港元,仅仅2个月后,蜜雪集团便以1.8万亿港元的冻资规模,刷新港股冻资的历史纪录。机构和散户一拥而上,参与这场资本市场最激烈的打新战。据每日人物报道,为了增大中签几率,有人借助杠杆撬动了1.7亿多港元打新蜜雪集团,也有人紧急腾挪了2000万现金入场。不过,由于公开发售数量太少、中签率过低,真正赚到钱的投资者并不多。
“港股打新需要在境外有很大的资金量,资金量越大,中签率越高。”一位资深股民对时代财经表示。因此,不少散户选择企业上市之后再择机进场。
资本的关注度也没有止步于打新阶段。去年三季度至今,整个消费板块都热钱涌动。
浦银国际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2025年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仅为28%,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0%,参与打新的投资者获得丰厚回报在市场形成示范效应。赚钱效应上升激发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参与热情。
时代财经/制
2024年6月28日上市的老铺黄金,发行价为40.5港元/股,今年其股价一度飙至870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超2000%。老铺黄金在2024年9月正式纳入港股通,吸引大量南下资金,成交额随即放大超10倍,股价也由此进入飙升通道。
另一只备受关注的10倍股泡泡玛特于2020年登陆港股,股价经历了几年低迷,也在2024年迎来爆发。进入2025年,泡泡玛特的股价几乎每天都在创造历史。5月16日,泡泡玛特盘中股价首次突破200港元/股,5月23日盘中则创下229港元/股的历史新高,总市值一度达到3000亿港元。
此外,截至5月23日收盘,新茶饮品牌古茗、“辣条第一股”卫龙美味(9985.HK)等消费股年内涨幅均超100%;国货美妆品牌上美股份(2145.HK)上涨93.95%,毛戈平上涨88%;而周大福(1929.HK)、锅圈(2517.HK)也录得超50%的涨幅。
“过去几年,港股生态环境经历了多项重大改革:沪深港通互联互通持续扩容,沪港通与深港通南向合资格标的增至约550只股票及17只ETF,吸引强劲需求,南下资金取代了外资和港资成为港股的主要力量。”对于港股消费股的火爆行情,汇生国际资本行政总裁黄立冲对时代财经指出。
上市规则不断完善,双重股权结构、SPAC及生物科技预盈利公司相继纳入,为企业融资提供多元化路径。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5月21日,年内已有5810亿南向资金涌入港股市场,距离2020年历史第二高的5967亿元仅一步之遥。2025年前四个月,港股日均成交额同比激增144%,其中南向资金占比约25%。南下资金的助力下,港股持续上涨,恒生指数年内涨幅逼近20%。
“市场流动性大幅提升,新消费股票利用这个机会大规模融资,第一季度港股表现较好,因此出现这种行情。”黄立冲称。
散户围观“吃肉”,老板们排队敲钟
在以科技股为主导的港股中,消费企业打出了“翻身仗”,但火热的行情能持续多久,仍有诸多不确定性。
事实上,并非所有消费企业都在这波暴涨行情中吃到红利。
除上述提及的潮玩、新茶饮、国货美妆品牌涨幅明显外,传统快消品牌农夫山泉(9633.HK)、华润饮料(2360.HK)、统一企业中国(0220.HK)、康师傅控股(0322.HK)年内涨幅分别为10.17%、15.50%、30.35%、32.61%;鞋服品牌安踏体育(2020.HK)、李宁(2331.HK)、特步国际(1368.HK)录得21.43%、-8.26%和3.68%的涨跌幅。此外,餐饮品牌海底捞(6862.HK)、小菜园(0999.HK)、百胜中国(9987.HK)和绿茶集团(6831.HK)股价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对于消费股行情的分化,黄立冲认为,“在整体大行情中,潮玩板块因‘炒作空间’大、流动性强而被资金追捧,而传统餐饮、茶咖则因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有限,难以形成二级市场溢价。”其进一步指出,资本市场对消费股的判断核心在于,是否具备持续话题性与可被拉升的空间。鉴于当前高估值与二手市况过热,下半年消费股尤其是潮玩的热度有望逐步降温。
新消费股爆红,也让不少资深股民感到意外。“目前我的仓位主要还是美团、小米、腾讯这些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在A股则以指数股为主。”一位股票账户持仓近7位数的股民对时代财经直言,“不会去赚认知以外的钱”。作为传统型投资者,其理财产品中,除股票外,还持有一定量的黄金。而在时代财经采访的多个散户中,与该股民持相同观点的不在少数。
资金的投向存在分化,但在国家大力促进消费,地缘政治和中美贸易格局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新消费股的狂欢氛围仍在持续,排在港交所门前等待上市的队伍越来越长。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仍有鸣鸣很忙、遇见小面、溜溜果园、伯希和、椰子水品牌IFBH 等十余家消费企业在等候港交所聆讯,其中东鹏饮料(605499.SH)、海天味业(603288.SH)、三只松鼠(300783.SZ)、安井食品(603345.SH)等A股上市企业则欲谋求A+H 两地上市。
时代财经/制
其中,A股“酱油茅”海天味业的港股上市进程备受关注。海天味业于今年1月13日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并于近期通过聆讯。今年以来,海天味业股价累计下跌3.33%,总市值在2467.2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同为佛山企业,美的集团(0300.HK)已率先在去年实现A+H 两地上市。彼时,美的集团以超350亿港元的募资额成为2024年港股募资王。
受火爆行情传导,不少头部机构也在寻觅合适的消费公司奔赴港股,而随着排队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是否都能从一片火热中吃到红利,或许还是需要回归行业的成长性和企业讲出的资本故事。
(责任编辑:王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