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用油之一,其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为了确保豆油产品的质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执行标准。这些标准不仅规范了豆油的生产过程,还对其质量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首先,豆油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GB)和行业标准(SB)。其中,国家标准GB 1535-2003《大豆油》是豆油生产的主要依据。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豆油的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要求。
在质量指标方面,GB 1535-2003标准将豆油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其特定的质量要求。以下是各等级豆油的主要质量指标:
等级 | 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 | 气味、滋味 | 水分及挥发物(%) | 杂质(%) | 酸价(mg KOH/g) | 过氧化值(meq/kg) |
---|---|---|---|---|---|---|
一级 | 黄70 红4.0 | 无异味、口感好 | ≤0.05 | ≤0.05 | ≤0.20 | ≤10 |
二级 | 黄70 红6.0 | 无异味、口感良好 | ≤0.05 | ≤0.05 | ≤0.30 | ≤12 |
三级 | 黄70 红7.5 | 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 ≤0.10 | ≤0.10 | ≤1.0 | ≤16 |
四级 | 黄70 红9.0 | 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 ≤0.20 | ≤0.20 | ≤3.0 | ≤20 |
这些标准对豆油的质量影响深远。首先,色泽和气味、滋味的标准确保了豆油的感官特性,使消费者能够直观地判断产品的质量。其次,水分及挥发物、杂质、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控制,保证了豆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酸价和过氧化值的限制,尤其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豆油的氧化稳定性,过高会导致豆油变质,产生有害物质。
此外,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标准也至关重要。这些标准确保了豆油在流通环节中的质量不受影响,避免了因不当处理导致的质量下降。例如,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标志必须清晰、准确,运输过程中需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贮存时需保持干燥、通风。
总之,豆油的执行标准不仅为生产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质量保障。通过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可以确保豆油产品的质量稳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差分机)